胡坤章 李萬培
(重慶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龍溪鎮(zhèn)小學,重慶 409609)
評價一篇習作是否新穎,是否體現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首先是習作的立意,這就是要判斷學生的立意是否陷進了僵化的思維套路中,比如題目要求以“誠實”為話題,學生是否一上來就將誠實限定在“拾金不昧”這個層面。其次是習作中寫作素材的選擇,比如,學生是否仍然在使用匡衡“鑿壁借光”的典故來說明勤奮好學。然后是習作中體現出來的學生真情實意的程度,比如,學生是否遇到“珍惜生命”這樣的題目,就編出一堆“感動中國人物”故事,卻沒有對這個題目真正進行“深挖到底”的思考。本文從這三個方面切入話題,提出了相關教學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創(chuàng)新能力。
學生陷入僵化的思維套路中,從而提出千篇一律的立意。這一現象可以從很多方面解釋。學生偷懶,不愿意多想,便采用了最簡單,也是最容易“拿過來”直接用的立意;高年級學生面臨升學壓力,體現在語文作文教學上便是教師習慣于讓學生照著優(yōu)秀作文立意,或是按照教師列出的思考方向進行寫作,長此以往,學生也不愿意動腦去探索新的寫作方向;進行創(chuàng)新思考總會遇到難點和障礙,教師沒有及時給出學生合適的思考方法,學生“知難而退”,慢慢習慣于選擇最簡單的那條立意道路……
針對以上問題,教師應該首先樹立創(chuàng)新觀念,摒棄“唯優(yōu)秀作文至上”的觀點,擁有寬容包納的胸懷,將眼光放寬到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表達個性的能力上,而非局限于讓學生在小升初考試中取得好成績的想法。
毫無疑問,人是有固定的思維方式的,這一點就嚴重束縛了學生的寫作創(chuàng)新能力提高。教師除了可以對學生多加鼓勵,讓他們突破思維定式之外,還可以接著給以學生適當的方法指導。比如,教學生運用“逆向思維”、“多向思維”等具體思維方法進行立意思考,教師還可以在班里開展聯想訓練,讓學生馳騁想象。
學生習作顯得沒有新意的另外一個重要原因是習作中的素材選擇不夠新穎。其中很重要一個原因是學生沒有足夠的素材來運用。小學高年級學生雖然比中低年級學生擁有更豐富的生活經歷和語文知識,但這些經歷和知識相對于語文作文題目的廣泛范圍和一定的深度要求來說,仍然顯得單薄。因此,教師要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作文創(chuàng)新能力,需要在學生積累作文素材方面下功夫。值得注意的是,素材的挖掘應該從廣度和深度兩個方面同時進行。
首先,生活是藝術的源泉。作文也不例外,仍然是對生活的直接或間接摹寫。教師可以鼓勵、引導學生對生活中的小事進行反思,提出深刻的洞見和感悟。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寫主題式周記、日記,學生收集生活中的平凡小事,反思提出自己的體會,積累多了,自然有獨一無二的素材可選。此外,課外閱讀也是作文素材積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多閱讀,進行詞句、典故的摘抄。
其次,現在很多作文題目要求學生把目光放在自己生活圈子之外,關注熱點、時事,比如近來杭州一城區(qū)五年級期末作文要求學生寫如何看待“重慶萬洲公交車墜江事件”。學生如果耳聞過該事件,便或多或少會產生自己的觀點,在作文中也能做到有話可說、有素材可選擇,從而寫出觀點素材新穎的習作。因此,教師在平時也應當鼓勵學生關注時事熱點。
作文“寫真”和“新穎”往往是相互聯系的,習作只有以發(fā)自內心想寫的主題為中心,思想感悟只有是學生真正想表達的,最后的結果才能讓人產生獨特、“耳目一新”的感覺。因為,如果主題是假的,思想是假的,素材也是假的,這些主題、思想和素材必然來源于其他人,習作沒有經過學生自己思想邏輯的深層加工,給人產生浮于表面說假話的感覺。更不用說有的習作直接照搬經典作文,新穎感更是無從體現。
因此,教師要想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創(chuàng)新能力,還應從鼓勵學生說真話開始。據調查,很多學生害怕在作文中寫心里話,抒發(fā)真情實感,重要的一點原因是心理上的障礙。學生害怕因寫不好真實作文而被老師批評,害怕寫真實作文而得不到高分,害怕在老師學生面前暴露思想和感情上的不足……可見,教師應該在寫作教學中主動創(chuàng)造寬松愉悅、表達真情實感的寫作氛圍,以引導學生說真話訴真情。
總而言之,培養(yǎng)小學高年級學生作文創(chuàng)新能力既是語文作文教學目標,也是現實需求。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師應該在作文教學中多加探索,提出更多符合學生學習規(guī)律、心理特征的方法,以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作文創(chuàng)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