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力丹
(閬中市峰占鄉(xiāng)中心學校,四川 南充 637400)
學生進入小學階段之后,所有的學習和認知過程都要在教師的指導下,逐漸形成體系化、專業(yè)化和科學化的特征,成為具有明顯思維邏輯和思想深度的探索過程。因此,我們作為小學體育教師也要積極迎合這一變化,從改變自己的教學方法,打造具有趣味性、有效性和系統(tǒng)性特色的課堂開始,逐步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和技巧,為學生開拓一片提升意志、強健體魄的新天地。基于此,筆者從教學實際出發(fā),總結了下列有效的體育教學方法觀點。
做好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工作是保證課堂教學效率,提升信息傳遞效果的重要步驟。在小學體育學科的教學中,教師必須要通過創(chuàng)設具有體育氣質、活躍氛圍的情境,以此來點燃學生的鍛煉熱情,吸引學生投入到體育學習中,并感受到與學習其他學科時完全不同的感覺和氣氛。
一方面,教師創(chuàng)設體育教學情境的時候要充分利用體育學科的優(yōu)勢和特征。教師要積極打造室外教學、實踐教學和合作教學的課堂,用好室外場地、游戲活動、運動設備等來展現(xiàn)體育的魅力與特征,利用體育學科本身的良好屬性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幫助學生感受到體育學科的活力、熱情與魄力。另一方面,教師要充分突出體育課堂中學生的價值和重要性。教師要在課堂上組織多樣的體育活動,或者鼓勵學生自主設計游戲,為學生創(chuàng)造豐富的運動鍛煉機會,以此來營造熱烈、活躍的情境氛圍。
理論講解的過程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意識,提升學生學科認知,構建學生體育基礎的過程。同時,理論講解也是避免學生運動傷害,提高學生鍛煉科學性與安全性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師必須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中重實踐輕理論的狀況,完善學生的理論體系。舉個簡單例子,教師在教學生跳繩的時候,必須要給學生講解清楚跳繩對于學生身體健康來說有什么樣的幫助,主要會鍛煉到學生哪幾塊肌肉,能夠提升學生哪幾方面的體育能力。接著教師再給學生仔細分析跳繩過程中手與腳的配合,譬如甩繩的時候主要發(fā)力點在手腕而不是肩膀,跳起來的時候不用太高,選擇合適的高度為下一次跳躍積蓄力量。這樣一來,學生才能夠在實際跳繩的時候,運用系統(tǒng)的理論知識來指導和改進自己的動作。
教師演示能夠幫助學生看到真實的、動態(tài)的和具體的動作啟動、連貫與結束的過程,從而給學生留下具體的印象,并成為學生模仿學習的重要資源。因此教師在理論講解之后,還必須要進行詳細的運動演示,通過將大動作進行分解,對小動作進行串聯(lián)來降低學生的理解和實踐難度,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運動的動作要領,從而提升學生鍛煉的效率。
一方面,小學體育課堂中,專業(yè)知識的教授可以幫助學生逐步形成自主鍛煉的意識,形成科學健康的運動過程。因此教師應當將專業(yè)性知識的講解、運動項目的開展作為課堂的核心內容,以此來提升學生的體育學習素養(yǎng)。例如在教學生立定跳遠的時候,教師要將教學任務科學地分為三塊:理論分析、運動實踐、運動總結,從教師講解與演示開始,一步一步深入將跳遠的相關知識分析透徹,從而幫助學生形成系統(tǒng)的立定跳遠知識。
另一方面,小學生學習體育的主要動力還是興趣和好奇心,所以一味重視專業(yè)知識的講解很容易導致課堂趨于枯燥和單調,很難保持學生的學習熱情。因此教師必須要合理地遷移游戲活動到課堂中來,保持學生的積極學習狀態(tài),提升體育課堂的吸引力。教師要將每學期的任務以及每堂課的時間進行劃分,合理控制課堂游戲、趣味活動與專業(yè)知識的比例,同時做好趣味活動與教學內容的關聯(lián)工作,形成趣中有實,玩中有進的良好格局。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在游戲環(huán)節(jié)中體驗趣味體育,在學習環(huán)節(jié)中保持充足活力。
體育運動與鍛煉不是一個短期的任務與目標,教師教授學生體育知識也不是僅僅為了完成眼前的教學任務。作為教師的我們要做的是,在構建學生體育基礎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如何延續(xù)鍛煉激情,堅持科學鍛煉的基本方法。這也就是說,教師要將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體育鍛煉習慣作為體育教學的重要一環(huán),以此來保證學生現(xiàn)階段的鍛煉安全與未來的運動熱情。一方面,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科學與健康運動的習慣。教師要指導學生學習和掌握基本的熱身與收操動作,并指導學生按照年齡、生理和運動基礎狀況不斷改變運動的方式、裝備和場所,幫助學生在鍛煉條件變化的同時,依舊能夠憑借良好的習慣來調整運動模式。另一方面,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逐漸將體育運動生活化的習慣。教師要鼓勵和引導學生堅持早晚鍛煉的習慣,堅持將常見的生活動作運動化的習慣,從而幫助學生在生活中積累體育鍛煉的好處,在生活化的鍛煉中不斷習慣體育鍛煉的存在狀態(tài)。
在小學階段,教師要深入挖掘體育學科的基本精神內涵,并有效地遷移運用,使之成為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意志,提高學生精神力與健康狀態(tài)的利器。首先,在平時的體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完善自己的教學內容,通過增加豐富的體育故事、運動員案例來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精神。譬如教師可以給學生介紹球王貝利克服艱苦環(huán)境,不懈練習終成一代球王的故事,以此來激發(fā)學生克服眼前困難,克服不良條件的勇氣。其次,教師要鼓勵學生將從體育課堂中學習到的精神和品質運用到自己的生活中,以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來加強團隊聯(lián)系,以堅持不懈的精神來克服生活難題,以自信勇敢的精神來面對學習困難。這有這樣,學生才能將從體育中學習到的知識反饋在生活中,并進一步提升自身的學習興趣與意志。
綜上所述,小學體育教學不需要教師講解完整的體育技巧,而是要盡量抓住“實用”與“趣味”這兩個關鍵詞,幫助學生在找到體育鍛煉樂趣的同時,打好一定的體育鍛煉基礎。這樣一來,學生才會在課堂外也積極地參與鍛煉,從而改善自己的身體素質與精神狀態(tài)。同時,小學體育教學還要求教師做到“講練合一”,既形成語言講解的邏輯性,又注重體育實踐的客觀性,幫助學生用理論來提升鍛煉的效果,以實踐來形成個性化的鍛煉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