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婷婷
(上海海事大學(xué),上海 201306)
在中國與世界接軌的今天,標識語翻譯日益顯示出其重要性。標識語是一種給特定人群觀看、以達到某種特定交際目的的特殊文體(龍江華,2007)。其應(yīng)用范圍非常廣泛,幾乎涉及到我們?nèi)粘I钪械母鱾€方面,如街頭的路牌、廣告牌、路標、商店招牌、警示語、宣傳語、旅游簡介等等。作為一種交際工具,它用寥寥文字、簡明易懂的圖標或以文字與圖標相結(jié)合等方式把必要的、有用的信息傳遞給大眾,是人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幫手。而如今,標識語的翻譯存在大量問題,因此,提高譯者素養(yǎng)迫在眉睫。
詞匯誤用引發(fā)的后果較為嚴重,它直接導(dǎo)致語境和標識語的不匹配,從而使人們造成困惑和誤解。在這一情況下,不僅標識語的提示、指令、參照功能得不到實現(xiàn),甚至適得其反,收到不該有的負面效應(yīng)。我們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很容易看到一些標識語,其英文翻譯讓人觸目驚心。如,在汽車停車場的上方有一個寫著
“Export”的標示。這不禁讓我們思考,“出口”是什么?原來是“Exit”的誤用。這樣生搬硬套英語詞匯而不考慮現(xiàn)實中的語境,只會讓外國人百思不得其解,甚至產(chǎn)生相反的效果。還有,在一些商店的門口,立著一個牌子,寫著“Welcomeyouagain”?!癆gain”的意思是“再一次”。按照語境,中國人都會推斷出所要表達的意思是“歡迎下次再來”。而第一次來華的外國人可能會感到疑惑,我明明第一次來,怎么就會再次歡迎我呢?
不考慮中國現(xiàn)實中的語境,錯誤使用英語詞匯現(xiàn)象在現(xiàn)實生活中屢見不鮮,其引發(fā)的后果不可估量。
指令性是標識語的功能之一。在實際的翻譯過程中,由于譯者省略了不可或缺的語言成分,從而導(dǎo)致了整個標識語信息的缺失,而使受示人無法達到預(yù)期的意動效果。如,某動物公園里,“獅館”的相應(yīng)英文是“Lion”,少了一個“館”字,很容易讓人產(chǎn)生誤解。這很可能使外國人百思不得其解。雖然標識語的翻譯應(yīng)遵守經(jīng)濟原則,但是盲目的省略只會造成信息缺失,而使指令模糊。
跨文化間的翻譯不應(yīng)僅停留在語義層面上,而應(yīng)考慮到不同民族、不同國家間的文化背景的差異性。為了達到最佳的交際效果,我們應(yīng)當(dāng)尊重不同的文化習(xí)慣和文化傳統(tǒng)。引發(fā)文化沖突的往往是對文化習(xí)俗的無知,死譯和胡譯。死譯,就是周作人說的字字對譯而不顧意義是否對等。他用的一個典型例子是“Heislyingonhisback”,若將其譯為“他躺在他的背上”,便是死譯(周作人,1984:111)。這樣的翻譯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如,“警告:此地有惡犬”。(Warning:baddogs)。在寵物盛行的西方國家,狗是可愛的象征,若以“惡犬”稱呼,會給外國人一種不愉悅的感覺。最嚴重的是對于“干”的譯法?!案慑侓~頭”(Fuckafishhead),“干貨”(Fuckfoods),“干貨計價處”(Fuckthecertainpriceoffoods)。一個表示猥瑣的英文單詞在視頻翻譯中頻頻出現(xiàn),會給外國人一種怎樣的感受呢?
翻譯屬于人類語言之間的轉(zhuǎn)換活動(劉宓慶,1995)。翻譯是將一種語言所傳遞的信息用另一種語言表達出來的跨文化交際行為(楊大亮,張志強,2001)。
而公示語翻譯的目的是為了給外賓提供方便,因此在翻譯公示語時,譯者要具備以下素養(yǎng)。
扎實的雙語功底是作為一名翻譯工作者的基本素養(yǎng)。然而,很多人認為漢語是我們的母語,是我們每天都在使用的語言,所以在翻譯中應(yīng)該是游刃有余的。然而在標識語翻譯中,由于對漢語理解錯誤而導(dǎo)致的錯誤翻譯也屢見不鮮,尤其是對漢語四字詞語的理解。除了扎實的漢語功底,通曉和掌握英語語言知識和用法也是從事英漢互譯的必要條件。這就要求譯者具備豐富的英語語言知識和用法,熟悉英語中的俚語典故,英語句法特征和用語習(xí)慣。英漢兩種語言在語言類型、語句結(jié)構(gòu)和詞語等方面都存在很大差異。如和漢語相比,英語中連詞和介詞的使用頻率較高。由于詞類性質(zhì)的差異,各種詞類轉(zhuǎn)換變成了英漢互譯的常用技巧。
英漢兩種語言存在客觀上的差異,其表達方式和用法習(xí)慣都存在巨大差異。在對英漢兩種語言進行轉(zhuǎn)換的過程中,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處理譯文。常見的翻譯方法有直譯、意譯、音譯、省譯等。不同的文本要選擇不同的翻譯方法,不同的翻譯方法也各有其特點。標識語雖然看似短小,但其語言精練,含義深遠,因此在翻譯過程中要謹小慎微,在翻譯方法的選擇上尤為謹慎。
翻譯屬于典型的跨文化交際活動。翻譯標識語的目的是為了給外賓提供方便,所以譯者必須具備敏感的跨文化意識。在翻譯過程中必須考慮到英漢兩種語言的民族在思方式、文化習(xí)俗、價值取向、審美觀念、禮貌原則以及語言禁忌等方面的差異。標識語譯者必須站在跨文化的高度,將目的語讀者放在第一位,遵從他們的社會文化習(xí)俗和思維方式等,才能達到標識語翻譯的目的。
標識語的實用性很強,對譯者素養(yǎng)的要求比較高。因此,譯者應(yīng)不斷提高自己的英語語言能力,同時也不能忽略漢語語言功底。譯者要選擇合適的翻譯方法,提高自己的翻譯能力,同時要具有敏感的跨文化意識,遵循英語語言民族的思維方式來達到標識語翻譯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