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福彪
(河北定興第三中學,河北 定興 072650)
在新課標下怎樣使學生盡快適應高中英語學習的特點與方法,掌握高中英語學習規(guī)律,使教師樂于教,學生輕松地學。筆者認為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教和學是一對矛盾,作為矛盾雙方的代表教師和學生如何和諧融洽師生關系,對完成教學目的至關緊要。青少年的心理特點告訴我們,這個年齡段的學生“親師性”較強。如果他們對某個老師有好感,他們便對這位老師的課感興趣并分外重視,肯下大氣力,花大功夫學這門課,因而成績卓著。這種現象大概就是我們常說的“愛屋及烏”吧!反之,如果他們不喜歡某一位老師,由于逆反心理,他們也就不愿學或不學這位老師的課。這種現象也是大家司空見慣的。所以,教師要深入學生,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喜怒哀樂和情緒的變化,時時處處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尊重學生,有的放矢地幫助學生。讓你在學生的眼中不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親可敬的親密朋友。當然,這并非說他們的缺點不可批評,可以聽之任之。而是批評和表揚是出于同一個目的的愛護他們。因而批評的方式比批評本身更重要。要讓他們不傷自尊心,人格不受侮辱。從內心讓他們感到教師的批評是誠摯的愛,由衷的愛護和幫助。這樣,也只有這樣師生才能關系和諧,感情融洽,學生才能興趣盎然地進行學習。由于年齡的優(yōu)勢,我和學生的關系還是比較和諧的,有些學生也愿意跟我談談他們在學習方面的困難,生活上有困難也會向我求得幫助,當然我也樂意幫助他們,從而使他們能更好的學習。
恰如《英語課程標準》中所言,對教材要進行適當的、有科學性的補充和刪減,或者替換教學內容和活動,或是擴展教學內容或活動步驟及調整教學順序等。正如新教材的編者龔亞夫先生所說“教材上有的并不一定要全部教;教的并不要求全教會;會的并不要求全部考”。
首先,善于以教材為基礎,積累課程資源。新教材以單元為單位,以話題為主線,因此,教師完全可以結合話題進行教學資源的積累,甚至還包括與之相關的學生生活經歷調查資料的積累,并進行加工,從而為更高效地使用教材打下良好基礎。
其次,以教材為載體,加強各學科整合。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交流的工具。學生學習外語最終是為了用語言吸取和處理信息。因此,英語教材具有較強的跨學科的性質。目前,新版的人教版英語教材已突破了日常交際活動的范疇,滲透著其他學科,如思想品德、社會、自然、體育、音樂、醫(yī)學、歷史、地理、人口教育、環(huán)境保護、法制教育、信息技術、航天技術、天文氣象等。具有學科融合特點的教材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滿足他們求知的欲望,而且能夠引導學生面向社會、了解世界、增強國際意識。因此,教師可以在與其他學科教師討論后,再決定課堂教學的內容和方式,以加強各學科之間的融合。
再次,以教材為基礎,開發(fā)教材。教師和學生要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教材的奴隸。開發(fā)教材,是在教師及學生的實踐、反思中進行的。教師應積極激發(fā)學生的聯想與創(chuàng)新思維,在師生互動,共同開發(fā)教材,為更好地利用本教材進行有益的探索。
由上可見,教師只有從原來的教材觀中邁出來,要清楚教材僅僅是提供了平臺,如何充分而合理地利用教材是要靠自己去探索、研究和創(chuàng)造的。
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教給學生一定的協作技巧,如怎樣相互表達贊揚、同意、建議和如何進行提問和應答等。尊重學生還體現為激勵、贊賞學生。抓住合適的機會給學生以誠摯的鼓勵,能使他們得到自尊的首肯和努力奮發(fā)的學習動力。贊賞不僅僅針對學生學習中小小的進步、積極的努力和提高的成績,更重要的是贊賞每一位學生的獨特性、興趣、愛好和專長,贊賞學生對教科書的大膽質疑和對教師的超越,贊賞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創(chuàng)造能力,只有這樣,我們的課堂教學才能真正達到學生積極成長、教學效率極大提高的效果。
新課程為基礎教育打開了一片自由發(fā)展、蓬勃向上的新天地,使我們的教育學都能開辟出真正體現素質教育思想的新思路。新課程之下的課堂教學,作為教育教學的主陣地,完全有賴于我們的教師帶著新思想、新認識、新做法去耕耘、去發(fā)揮、去創(chuàng)造,去呈現新的氣象、新的風尚、新的成效上是不變的。教師的作用只是輔助其生長,他們能做的就是順其自然。無論怎樣努力澆水施肥,也無法將一株玫瑰培養(yǎng)成一棵紫荊。與其比喻成園丁,不如比喻為太陽,是一個充盈的、熱情的、開朗的、充滿了光和熱的載體,它的情懷和快樂在于奉獻,而不是索取。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進行有利于學生語言實踐的活動,幫助學生建立合作學習小組,將班內學生按其學習成績從最高至最低排名次,而后將一名成績較好的學生與兩名成績一般的學生和一名成績較差的學生安排在一起,組成四人學習小組,四人分別擔任主持人(Leader),記錄員(Secretary),報告員(Spokesman),檢查員(Inspector)的角色。
綜上所述,教師作為促進者的關鍵在于如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能夠體、觀察、探究、研討,使他們的身心全部投入到學習活動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