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立國
(吉林省白山市臨江市外國語學校,吉林 白山 134600)
在信息環(huán)境高速發(fā)展的背景下,多媒體在美術課堂中的引入,也為教師的授課帶來了嶄新的生機與活動。在傳統(tǒng)教學當中,教師往往占據著主宰者的位置,導致學生在開展學習的過程中只能被動、機械的接受知識,自身的主體地位很難得以展現,學習熱情也嚴重受到遏制。而多媒體這一手段則可以將聲音、錄像、文字等集于一體,不僅符合小學生現階段的身心特征,也是教師實現高效課堂這一最終目標的有效捷徑。
首先,能夠強化學生對于美術學習的參與興趣。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美術往往是一門具有著較強直觀性及觀賞性的學科,而將多媒體這一技術有效的運用其中,可以使這一特點無限的放大,將一些美術作品多角度、全方位的呈現給學生,使學生在開展學習的過程中受到更多的感官刺激,伴隨著生動、形象的畫面以及優(yōu)美、悅耳的聲音,最大化的強化自身的學習興致[1]。
其次,幫助學生突破了較多的學習難點。多媒體這一輔助技術可以將一些抽象性較強,運用語言難以清晰表達的事物以更加形象、具體的方式呈現在學生的面前,更好的強化學生的各項能力,使學生更加有效的獲取知識,快速的解決學習難題。
最后,也提升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及創(chuàng)造力。對于美術這一學科而言,學生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及創(chuàng)新能力往往比其掌握了多少知識、提升了多少技能更為重要。而多媒體的運用,可以從聽、視等多種渠道來對其產生影響,強化學生和外界的有效溝通,使學生在這一環(huán)境條件下積極的展開自己的想象,為學生提供更多展現自身才能的平臺及機會,使其在這一過程中的創(chuàng)新思維得以不斷的增強。
興趣是學生開展學習最強大的推動力,也是掌握技能及知識的先決條件。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豐富,容易對一些形象、具體、鮮明、生動的事物產生探索興趣,并在這一過程中更加有效的獲取知識和技能。而多媒體這一技術的應用,就可以為學生構建出上述的情景,更好的強化其參與興致,使最終的授課效果得以顯著性的提高[2]。
例如,教師在開展“中國畫欣賞”一課時,就可以通過多媒體這一載體來為學生呈現出齊白石的一些中國畫作品,比如《墨蝦》、《牡丹圖》等,將其通過幻燈片的形式展現在學生的面前,并附有一些作者及作品的簡介來讓學生進行觀看。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強化學生的鑒賞興致,也能夠使其在觀看的過程中更好的拓展自身的知識面,使其在有限的時間內獲取到更多的知識,對最終的授課效果起到一個升華的作用。
學習情緒在學生美術學習的開展過程中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學生對于一些有趣的事物會產生積極的態(tài)度和情緒,并產生較為濃厚的參與興致。因此,小學階段的美術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一定要對多媒體這一輔助技術加以合理的應用,將一些舒緩的音樂巧妙的融合在課堂中,全方位的強化美術課堂的情感性及感染力,喚醒學生的內在情感,使其在這一環(huán)境條件下產生更多的共鳴[3]。
例如,在學習《學畫山水畫》一課的過程當中,教師就可以通過多媒體來為學生播放一些古典樂,比如,古箏曲、古琴曲等,通過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將學生更好的帶入到創(chuàng)作情景中去,也能夠使學生產生更多的想象,賦予所創(chuàng)做作品更高的意境。另外,音樂在課堂中的融入,也能夠使學生內心更加的平靜,使其將全部的精力集中在創(chuàng)作上,將更多的情感投入其中,使最終的授課成效得以最大化的提高。
美術作品中的內容大多都是藝術家經過形象塑造后,將現實生活得以生動的再現出來,體現了作者內心的真實情感。而多媒體這一形式的運用,由于其形象性、生動性等特點,就可以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及認識這些美術作品的內容,并使其自身的美術能力得以全方位的提升,是教師增強授課效果,強化學生能力的有效途徑。
例如,教師在為學生講解《喜怒哀樂》一課的過程當中,就可以運用多媒體來為學生播放一段京劇中的變臉視頻,這樣不僅能夠有效的調動起學生們的學習興致,也能夠使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更好的體會到喜、怒、哀、樂等內容,保障授課目標得以有效的落實。
結論:綜上所述,為了更好的順應教育改革的所提需求,美術教師在進行授課的過程中,一定要對多媒體這一技術的應用引起一定的重視,并要對一些運用手段及途徑等加以積極的探索,從而將一些授課內容更加的靜態(tài)化、形象化,幫助學生更好的突破學習重點及難點,以在強化其創(chuàng)新能力及觀察能力的同時,也對其全面發(fā)展及健康成長等產生較強的推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