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福春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縣嚴店鄉(xiāng)中心校,安徽 合肥 230000)
為了讓教師利用時下倡導的交互式新媒體技術手段,去給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參與教學活動,能夠自動、他動、互動、群動從而提升每一位學生的靈動性達到心隨課動、課隨心動的美好教學境界。
隨著課改實驗的蓬勃發(fā)展,各種新理念、新模式百花齊放,層出不窮,“嘗試教學、情境教學、智慧教學、情智教學”等教改實踐如火如荼; “智慧課堂、人本課堂、生態(tài)課堂、和諧課堂、綠色課堂、快樂課堂”等各種課堂如雨后春筍,以學習方式變革為主要特征的課堂教學改革呈現(xiàn)出生動活潑的局面。
交互式新媒體:指的是在數(shù)字化信息技術時代,在新的技術指導下應運而生的一種全新的媒體形態(tài);是能進行人機交互的,集成各種多媒體信息為一體的,在一個可視化平臺上進行編輯創(chuàng)作的軟件。
它是多媒體技術與藝術領域不斷延伸融合的產(chǎn)物,是當代科技與藝術成果的集中體現(xiàn)。交互式新媒體依托圖文、聲像、動畫、虛擬現(xiàn)實等豐富的多媒體展現(xiàn)其無以倫比的表現(xiàn)力,通過點觸、感應、模式、識別、互動反饋等人機信息交換的手段凸顯其強大的交互特征。
靈動:拆詞為二是“靈”和“動”。靈者就是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思維要靈活,就是學生學習的課堂要靈活、靈巧、靈透,從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靈氣的目的;動者就是教學過程要自動,他動、互動、群動,從而達到師生身心俱動。二者合二為一,達到以學活教,心動課堂,心隨課動,課隨心動的美好境界。從師生共同“生長”的角度,以“生長”的眼光看靈動課堂建構,本著“學生在教師發(fā)展中成長,教師在學生成長中發(fā)展”的教學相長理念,扎實、平實是課堂靈動和生長的基礎。其中,智慧生長是靈動課堂的追求與目標。
自新課程改革以來,課堂教學受到許多專家的廣泛關注,打造靈動課堂又成了一個熱門的話題,如孫雙金、薛法根、張齊華等特級大師圍繞“鮮活的理念、詩意的課堂、靈動的對話”、“靈動課堂的特征”、“教育靈動的內(nèi)涵及生成的途徑”、“靈動課堂的打造”等話題展開多層次多角度探討。“靈動課堂”這一名詞也成為了近幾年教育部門研究的熱門話題。但大多數(shù)都是針對“靈動”這一理念的研究,以及如何構建高效的“靈動課堂”而去開展各類教學活動。導致形成——為了課堂效果而創(chuàng)造格式花樣的“精彩課堂”,從而忽略的“靈動課堂”的主旨是——學生靈動性的培養(yǎng),也沒有真正從實際的教學課堂中激發(fā)出學生的靈動性。同樣對于如何運用交互式新媒體技術,在課堂中去提升學生靈動性的研究更是寥寥無幾。至于這方面的專著,國內(nèi)更是鮮有,表明這一領域的研究需要進一步深化。
如何利用交互式新媒體技術有效提升學生靈動性發(fā)展為根本基礎,創(chuàng)造“信息化靈動課堂”教學模式。是需要通過教學情境創(chuàng)設喚醒學生課堂激情,引起學習興趣。同時在課堂互動中要提升學生的參與度,面向全體學生發(fā)揮學生主觀能動性,從而促進自主思考在合作探究形成新知,塑造學生靈思與靈氣。其中,利用思維導圖優(yōu)化學習效果,達到學生自信心的提升。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點:
一堂精彩的課堂,最重要的是如何抓住學生的心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那么課堂的第一環(huán)節(jié)導入部分就尤為重要,怎樣在一開始就吸引孩子眼球這也是教育過程常見問題之一。那么在利用交互式新媒體軟件制作課件時,就會重點考慮導入的設計環(huán)節(jié)。導入部分要有新穎性、目標性才能讓學生快速進入課堂狀態(tài),這是調(diào)動學生靈動性的開端。
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是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互動的主導者。如何細化課堂的互動環(huán)節(jié),是需要教師們對自己的課堂內(nèi)容進行合理的設計。靈活運用交互式新媒體技術軟件將課堂內(nèi)容,呈現(xiàn)在交互式白板上。每一環(huán)節(jié)的互動環(huán)節(jié)要做到細致分化,富有創(chuàng)意才能讓每位學生積極參與,從而提升師生之間的互動參與率。不僅是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活動也要充分調(diào)動起來,讓學生在自主思考的同時也能合作探究,共同參與到課堂知識的探究活動中。
小學階段的孩子們都有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這在教學互動中教師要充分抓住這一特點,積極調(diào)動學生參與課堂復習內(nèi)容的互動。對于相應的知識點可以利用交互式新媒體技術的相關軟件,制作出可以讓學生參與PK競賽式的提升互動游戲。學生在競賽式的模式下不僅好勝心得到滿足,更重要的是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把握也能快速吸收,從而彰顯主體靈動性。
每一課的結束部分,教師都要對整堂課的知識點進行梳理歸納。在以往我們大多數(shù)看到的情況都是由老師直接板書好完整的知識總結,這樣的教學總結方式不僅學生厭煩老師也沒有激情再過多講解,得到的結果往往是總結部分草草了事立馬下課。但在交互式新媒體技術下,我們可以利用軟件自制思維導圖,讓學生對知識點總結部分一目了然。有的軟件還有自帶隱藏效果,那么我們的老師可以充分鼓勵學生自主參與知識點總結部分,把主導權交予學生,讓他們成為講解者從而提升學生自信心和靈動性的發(fā)展。
在我們的研究過程中,教學情境與導入部分的情境二者是貫穿于整個課堂教學的情境之中。在互動活動中,我們的交互式新媒體技術也體現(xiàn)在——白板中的互動模塊(課堂活動)、智慧課堂PK板、搶答小游戲等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希望借助于交互式新媒體技術讓日常課堂豐富多彩,以此作為媒介讓信息化教學模式帶動學生參與學習互動中,從而達到學生靈動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