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婷
(江西省上饒市上饒縣煌固鎮(zhèn)汪村學校,江西 上饒 334101)
當前,小學數學課堂依然存有傳統教學的影子,教師在課堂上不重視學生的主體作用,機械式地向學生講解基礎知識,這樣的教學嚴重束縛了學生的發(fā)展。新課程背景下,要求教學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在這種要求下,小學數學課堂上讓學生動手實踐至關重要。教材上的知識比較系統,要想讓學生消化這些知識,就必須讓學生親自實踐,因為只有經過實踐獲得的知識,學生才不會忘記。
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在《冬夜讀書示子律》說道:“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边@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比較淺,要想徹底認識、理解事物,還必須親自實踐。數學作為一門重要的課程,數學知識理論性強,要想讓學生徹底消化數學知識,指導學生動手實踐至關重要。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動手實踐,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主動去探究、學習數學知識。同時,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形成數形思維,促進學生智力發(fā)育,高效消化課本數學知識,促進課堂教學目標的高效實現。
數學知識比較抽象、系統,對于智力發(fā)育不成熟、思維不成熟的小學生而言,數學學習起來有著一定的難度。要想提高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課堂上教師不僅要注重基礎知識的講解,還必須指導學生進行實踐,讓學生在實踐操作中消化所學知識,提升能力。
學生作為課堂的主體之一,只有肯定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學生才會主動去學習,積極去探究數學知識。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要想讓學生實踐,教師就必須重視起學生的課堂主體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如,在《認識圖形》這一課中,教師在介紹一些常見的圖形后,可讓學生動手制作相應的圖形。以正方形為例,給學生一張紙,讓學生開動大腦,如何制作正方形的小盒子?通過這種動手實踐,不僅有利于學生數形思維的發(fā)展,同時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高效學習。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數學課堂中,要想讓學生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在學習上,關鍵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因為只有讓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學生才會敢想、敢問、敢做,進而獲得更好發(fā)展。因此,要想讓學生積極動手實踐,教師就必須讓學生對教習的內容產生濃厚的興趣[1]。如,在《圖形的運動》這一課中,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將學生觀看直觀的圖形運動視頻,借助視頻來調動學生的學習欲望。多媒體呈現出來的知識具有動態(tài)效果,對學生的吸引力較大,有利于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進而實現高效課堂。
長期以來,教師在課堂上是按照教材內容來宣教,機械式地要求學生背公式,這樣的教學很簡單,基本不存在什么教學組織技巧,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小學生年齡小,學習能力強,只有經過學生的動手實踐,課本上的知識才能轉化成為學生自己的知識。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要都組織學生參與動手實踐活動,從而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消化知識,提升能力[2]。如,在《分數的意義和性質》這一課中,在講解幾分之幾的知識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拿出一張紙,對折,然后再對折。結合這一活動來向學生講解分數知識,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理解分數,加深學生的記憶。
學生年齡小,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往往會受到時間的限制,以至于動手實踐過程中難以進行,無法掌握所教知識。針對這種情況,教師在組織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中,要給學生充足的動手操作時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學內容既要符合教材內容,也要符合學生的能力接受范圍,不要過難,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獲得知識,提升能力[3]。同時,在組織學生動手實踐的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足夠的實踐操作時間,讓學生在充足的時間允許條件下發(fā)揮自己的能動性,進而獲得更多的知識。
小學數學課堂上的動手實踐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有著一定的要求,如果教師不具備一定的組織能力,數學課堂就難以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因此,要想組織學生高效參與實踐,加強教師教學能力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教師要主動去學習新知識、新方法、新技術,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善于結合學生的特點來組織教學活動,提高教學的趣味性,進而引導學生高效學習[4]。
綜上,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動手實踐,不僅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活躍課堂氛圍,同時也有利于學生能力的提升。作為教師,要重視起學生的動手實踐,結合學生的特點以及教學內容,設計多種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實踐活動,從而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取知識,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