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光亮
(貴州省羅甸縣沫陽中學,貴州 黔南 550100)
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fā)展以及教學改革的不斷推進,教育理念與教育模式發(fā)生了很大的改變,其中微課的出現(xiàn)受到了教育領域的廣泛歡迎和關注。微課是對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繼承和創(chuàng)新,是信息時代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應用微課,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強化學生對重要知識點的掌握,而且有利于推動物理課程的改革,促進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全面提升。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使用微課,能夠擴展學生的知識面,從而更快地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重要資源。微課在初中物理中的使用可以提高學生對物理學習的積極性,提高物理教學的教學效率,促進物理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
在教學過程中使用微課首先要構(gòu)建一個資源廣泛的微課平臺,在微課平臺中能夠進行互相合作學習,使學習上的資源產(chǎn)生共享行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選擇合適的微課種類,學生根據(jù)學習的需要在微課平臺中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微課, 在微課平臺中學生能夠與教學進行良好的互動,在講課過程中學生可以對教學進行相應的評價與建議。教師在微課平臺構(gòu)建時,要注重微課信息的篩選,在微課平臺中創(chuàng)建相關的模塊,包括搜索模塊、交互模塊、信息反饋模塊。如果學生在實際學習過程中需要某方面的學習資源,可通過信息反饋模塊進行留言,教師在收到學生的信息后要對學生的留言進行考慮和分析,增加微課平臺的教學資源。在微課平臺中的教學資源要進行定期的更換,提高知識的新鮮感。在微課平臺構(gòu)建時,要考慮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和互動行為,學生能夠根據(jù)所學的內(nèi)容,在平臺中與其他的學習者進行討論,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保障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
教師要緊跟時代的腳步不斷改變自身的教學思想,在教學的過程中融入新的教學理念和觀念。在物理教學的課堂中使用微課教學,要對學生的需求進行深入的分析與研究,選擇適合學生的微課。教師不能將使用微課作為上級檢查的手段,也不能夠?qū)⑵渥優(yōu)橐环N比賽的方式,而是要將微課作為一種教學的技術手段,在物理教學的課堂中經(jīng)常性、靈活性的使用,增加物理教學的趣味性。
因為傳統(tǒng)課堂教學形式較為單一,導致了班級內(nèi)部的所有學生并不能全部理解教師教書的內(nèi)容。微課具有短小而精悍、突出重點、反復播放的特點,因此學生使用微課進行初中物理的學習,能夠?qū)Σ焕斫獾闹R點進行重復學習,不僅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壓力,而且完全能夠幫助學生突破重點,理解更加抽象的概念。例如,在教學“力”相關知識時,力是一個較為抽象的概念,教師可使用微課讓學生觀看 “稱重與物體的重量”這個視頻,將生活中不同物體的重量展現(xiàn)出來,使學生了解到力這個概念的含義與應用范圍。
例如,在教學“重力”這節(jié)課時,教師通常采用的是故事導入的方式,講的是牛頓發(fā)現(xiàn)萬有引力的故事。故事特別簡單,學生小時候聽過,無法吸引他們的注意力。因此,教師可利用微課這種教學形式,從電影中節(jié)選相關片段,以動畫的形式展現(xiàn)牛頓“天馬行空”的科學設想和思考,從而解決傳統(tǒng)導入方式情節(jié)重復、想象空白等問題,以取得好的教學效果。又如,在教學“認識壓強”這節(jié)課時,教師往往采用的是現(xiàn)場演示實驗導入法。實驗準備耗時耗力,需要搬一堆的材料;因為在地面上演示,所以很多學生看不到;演示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一次,筆者在電視上看到“輕功踩雞蛋”這個節(jié)目,這是一個很好的導入新課的素材。于是,筆者提前在實驗室錄制了踩雞蛋的視頻,將踩雞蛋的主角換成了自己。在導入新課時,筆者播放了這個視頻,因為表演者是自己,所以更具有真實性和說服力。這樣,不僅節(jié)約了時間,還解決了部分學生觀察受限的問題,避免了實驗失敗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而吸引學生注意力的最佳時機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應用微課這種教學形式,能較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在物理教學中,實驗課內(nèi)容豐富,其重要性愈來愈突顯出來,但在課時、器材等的安排上往往會受到限制,有些演示實驗還不具備操作的條件。如果教師能把自己或其他物理教師實驗操作的過程做成微課,將關鍵步驟、關鍵現(xiàn)象進行放大,就能讓學生清晰地看到實驗的準備、實驗的過程和實驗的結(jié)果。例如,在講解大氣壓強能支持多高的水柱時,教師都是通過計算完成的,而學生已有經(jīng)驗有限,很難理解這一知識點。于是,筆者將該實驗制作成微課,讓學生看到實驗過程,然后再從理論上進行推導,將理論和實驗相結(jié)合,這樣的教學能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些演示實驗做起來費時費力,而且很不容易控制,實驗不一定能成功。將這些實驗放在課堂上來做,會影響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如果將這樣的實驗制作成微課,在課堂上播放,就能大大提高教學效率。例如,在講解物體的浮沉條件時,需要控制雞蛋在鹽水中上浮、下沉和懸浮,這是一項特別難的實驗。筆者嘗試了幾次,效果都不太理想,這樣的實驗也就沒辦法拿到課堂上去做了。為此,筆者特意在網(wǎng)上查找其他教師的成功實驗案例,并做成微課,這樣不僅能節(jié)約大量的時間,還能讓學生更清晰地看到實驗過程。
結(jié)語:總而言之,微課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過程中還有很大的開發(fā)及應用空間,在微課錄制視頻方面,建議教師大膽進行創(chuàng)新,將各種教學手段靈活運用于微課之中,將講課技術以及新的教學理念進行融會貫通,微課的趣味性以及互動性隨之提高,最終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下,構(gòu)建自身的物理知識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