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曰:“夏三月服何藥?”岐伯曰:“以補腎茯苓丸,能治男子內虛,不能飲食,健忘,悲憂不樂,喜怒無常,四肢浮腫,小便赤黃,精濁淋漓,絞痛,膀胱冷痛,陰囊濕癢,口渴飲水腹脹,皆犯五勞七傷,宜服此方?!?/p>
茯苓(五錢,食不消加一錢) 杜仲(五錢,腰痛加一錢) 山茱萸(四錢,濕癢加五分) 附子(二錢,有風加五分) 牡丹皮(四錢,腹中游風加一錢) 澤瀉(三錢,水氣加五分) 桂(三錢,顏色不榮加五分) 山藥(五錢,頭風加一錢) 地黃(四錢,秋冬加一錢) 細辛(二錢,目昏加一錢) 石斛(四錢,陰濕加一錢) 蓯蓉(三錢,痿黃加五分) 生姜(二錢)
上一十三味,共為末,煉蜜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丸,日再服。忌房事,生冷、豬魚等食。
可正坐,兩手作拳,用力左右互筑,各五六度。又以一手向上拓空,如擎石米之重,左右更手行之。又以兩手交叉,以腳踏手中,各五六度,閉氣為之。去心胸風邪諸疾,行之良久,閉目,三咽津,叩齒三通而止。
夏三月屬火,主于長養(yǎng)。心氣火旺,味屬苦。火能克金,金屬肺,肺主辛,當夏飲食之味,宜減苦增辛以養(yǎng)肺。心氣當呵以疏之,噓以順之。三伏內,腹中常冷,特忌下利,恐泄陰氣,故不宜針灸,惟宜發(fā)汗。夏至后,夜半一陰生,宜服熱物,兼服補腎湯藥。夏季心旺腎衰,雖大熱不宜吃冷淘冰雪蜜水、涼粉、冷粥,飽腹受寒,必起霍亂。莫食瓜茄生菜,原腹中方受陰氣,食此凝滯之物,多為癥塊。若患冷氣痰火之人,切宜忌之,老人尤當慎護。平居檐下、過廊、巷堂、破窗皆不可納涼,此等所在雖涼,賊風中人最暴。惟宜虛堂凈室,水亭木陰,潔凈空敞之處,自然清涼。更宜調息凈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熱亦于吾心少減。不可以熱為熱,更生熱矣。每日宜進溫補平順丸散。飲食溫暖,不令大飽,常常進之。宜桂湯、豆蔻熟水,其于肥膩當戒。不得于星月下露臥兼便,睡著使人扇風取涼,一時雖快,風入腠里,其患最深。貪涼兼汗身當風而臥,多風痹,手足不仁,語言蹇澀,四肢癱瘓。雖不人人如此,亦有當時中者,亦有不便中者,其說何也?逢年歲方壯,遇月之滿,得時之和,即幸而免,至后還發(fā)。若遇年力衰邁,值月之空,失時之和,無不中者。頭為諸陽之總,尤不可風,臥處宜密防小隙微孔,以傷其腦戶。夏三月,每日梳頭一二百下,不得梳著頭皮,當在無風處梳之,自然去風明目矣。
《養(yǎng)生論》曰:“夏謂蕃秀,天地氣交,萬物華實,夜臥早起,無厭于日。使志無怒,使華成實,使氣得泄。此夏氣之應,養(yǎng)長之道也。逆之則傷心,秋發(fā)痎瘧,奉收者少,冬至病重?!?/p>
又曰:“夏氣熱,當食菽以寒之,不可一于熱也。禁飲溫湯,禁食過飽,禁濕地臥并穿濕衣?!?/p>
“夏三月,頭臥宜向南,大吉。”
“夏三月,六氣十八候皆正長養(yǎng)之令,勿起土、伐大樹。”
《千金方》曰:“夏七十二日,省苦增辛,以養(yǎng)肺氣。”
《內經(jīng)》曰:“夏季不可枕冷石并鐵物取涼,大損人目?!?/p>
陶隱居曰:“冰水止可浸物,使驅日曬暑氣。不可作水服,入腹內,冷熱相搏,成疾。若多著飴糖拌食,以解酷暑亦可?!?/p>
《書》曰:“夏至后,秋分前,忌食肥膩、餅臛、油酥之屬,此等物與酒漿瓜果極為相妨,夏月多疾以此?!?/p>
又曰:“夏勿露臥,令人皮膚成癬,或作面風?!?/p>
又曰:“夏傷暑熱,秋必痎瘧。忽遇大寒,當急防避。人多率受,時病由此而生?!?/p>
《參贊書》曰:“日色曬熱石上凳上,不可便坐,搐熱生豚瘡,冷生疝氣。人自大日色中熱處曬回,不可用冷水洗面,損目。伏熱在身,勿得飲冷水及以冷物激身,能殺人?!?/p>
《書》云:“五六月深山澗中停水,多有魚鱉精涎在內,飲之成瘕?!?/p>
《養(yǎng)生論》曰:“夏日不宜大醉。清晨吃炒蔥頭酒一二杯,令人血氣通暢?!?/p>
又曰:“風毒腳氣因腎虛而得,人生命門屬腎,夏月,精化為水,腎方衰絕,故不宜房色過度,以傷元氣?!?/p>
《金匱要略》曰:“夏三月不可食豬心,恐死氣犯我靈臺耳。宜食苦荬以益心?!?/p>
《千金翼方》曰:“夏三月丙丁日,戒夫婦容止。”
《養(yǎng)生論》曰:“夏月宜用五枝湯洗浴,浴訖,以香粉傅身,能驅瘴毒,疏風氣,滋血脈,且免汗?jié)耜幪?,使皮膚燥癢?!?/p>
五枝湯方
桑枝 槐枝 桃枝 柳枝(各一握)麻葉(半斤)煎湯一桶,去渣,溫洗,一日一次。
傅身香粉方
用粟米作粉一斤,無粟米,以葛粉代之。加青木香 麻黃根 香附子(炒)甘松 藿香 零陵香
以上各二兩,搗羅為末,和粉拌勻,作稀絹袋盛之,浴后撲身。
豆蔻散 治夏月多冷氣發(fā)動,胸膈氣滯,噎塞,脾胃不和,不思飲食。
草豆蔻(四兩,同生姜四兩炒香黃為度,去姜用) 大麥芽(十兩,炒黃) 神曲(四兩,炒黃) 甘草(四兩,炙) 干姜(一兩,炮)
上為末,每服一錢,如點茶吃,不計時服。
蓯蓉丸 平補下元,明目,妙甚。
蓯蓉(四兩,酒洗去心內白汁) 巴戟(二兩) 菊花(二兩) 枸杞(二兩)
上煉蜜為丸,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鹽湯下。
訶子散 治脾胃忽生冷氣,腹脹滿疼悶,泄瀉不止。
訶子皮(五個) 大腹(五個,去外皮) 甘草(五錢,炙) 白術(五錢) 草豆蔻(十四個,面包炒黃,去面用) 人參(五錢)
上為末,每服二錢,水一盞,入棗二個、生姜一小片,同煎至六分,溫服。
棱術散 夏日因食冷物,氣積膈滯,或心腹疼痛等癥,宜常服之。
用京三棱(三兩,濕紙裹煨熱透,另搗) 莪術(二兩,同上制) 烏藥(三兩,去皮) 甘草(三兩,炙) 陳皮(二兩,用厚樸亦可)
上為末,每服一錢,鹽湯調下,不拘時服。
四順丸 老人百疾。
神曲(四兩,入生姜二兩去皮,一處杵作餅子焙干) 甘草(一兩,炙黃) 草豆蔻(一兩五錢,先炮熟去皮細剉用) 大麥芽(二兩,炒黃)
上為末,鹽湯服一錢。
橘紅散 夏月消食和氣。
廣陳皮(用一斤,湯浸洗五七次,布包壓干,又用生姜半斤,取自然汁,將皮拌勻一宿,焙干,稱一斤) 肉豆蔻(一兩) 甘草(二兩)
上,將甘草同白鹽三四兩同炒,候鹽紅色、草赤色為度,共橘皮為末。用茶點服,一錢一次。
巽卦東南 龜臺王母四童散方 辰砂(四兩,本方原用伏火丹砂六兩,一時難得,且未當輕用) 胡麻(四兩,凈,九蒸九暴,炒微黃) 天門冬(四兩,去心) 茯苓(六兩) 白術(四兩) 黃精(六兩) 桃仁(四兩,去皮)
上七味,合為末,煉蜜為丸,搗萬余下。夏月丸服,余月散服。如桐子大,每二十丸。能服八年,顏如嬰童,肌如凝脂。
離卦正南 彭君麋角粉方 每用麋角(注曰:麋,鹿之大者,角丫叉不齊,白如象牙,出水澤中,非山獸也。大者二十斤一付,生海邊。)取用一兩,具解為寸段,去心中黑血色惡物,用米泔浸之,夏三日冬十日一換。泔浸約一月以上,似欲軟即取出。入甑中蒸之,覆以桑白皮,候爛如蒸芋,曬干,粉之。入伏火硫磺一兩,以酒調三錢一服。此方彭祖服之,得壽成仙。有人于鵠鳴山石洞中得石刻方,與此同也。
《孝經(jīng)緯》曰:“谷雨后十五日,斗指巽,為立夏。物至此時,皆假大也。后十五日,斗指己,為小滿。小滿者,言物長于此,小得盈滿也。律名中呂?!薄栋谆⑼ā吩唬骸爸袇魏窝??陽氣極將,彼故復中難之也?!薄稌x志》曰:“呂者,助也,陰助成陽之功也。四月建巳,巳者,起也,物至于此,畢盡而起也?!薄段骶╇s記》曰:“陽德用事,和氣皆陽,為正陽之月?!庇衷唬骸瓣栯m用事,而陽不獨存,純陽凝于無陰,亦謂之曰陰月?!薄段倪x》稱為除月,又曰首夏,維夏。
“是月,每清晨吃蔥頭酒一二杯,令血氣通暢。”
“收書,于未梅雨時,開閣廚晾燥,隨即閉門,內放七里香花或樟腦,不生蠹魚?!?/p>
“收畫,未梅雨前,逐幅抹去蒸痕,日中曬晾令燥,緊卷入匣,以厚紙糊匣口四圍,梅后方開。匣須杉木桫木為之,內不用紙糊,并油漆,以避霉氣。”
避蚊方:用鰻魚曬干,于室中燒之,可少解其橫。
“是月伐木不蛀?!?/p>
《月令纂》曰:“是月于魚池中納一神守,則魚不走。養(yǎng)鯉善飛,尤為緊要?!保ㄉ袷?,即今之團魚也。)
《馮氏口談》曰:“戎衣同花椒卷收,或芫花末糝之,則不蛀。一用出缸藍布包之亦妙。風領暖耳,包藏甕中,密封甕口,毛決不脫?!?/p>
《月錄》曰:“洗葛衣,用梅葉揉碎洗之,經(jīng)夏不脆。忌用木盆,否則黑,以磁器洗之?!?/p>
《內景經(jīng)》曰:“是月食莼菜鯽魚作羹,開胃?!?/p>
《靈寶經(jīng)》曰:“是月八日,宜修啟壽齋?!?/p>
“是月初二、十六、十八、十九日,拔白生黑?!?/p>
《云笈七簽》曰:“木瓜善治轉筋,病者不必服此,但口呼木瓜二字,其病即瘥。”
《月令纂》曰:“是月初四日,七日八日九日,取枸杞煎湯沐浴,令人不老,肌膚光澤?!?/p>
《云笈七簽》曰:“是月望后,宜食桑椹酒,治風熱之疾。亦可造膏,用桑椹取汁三斗,白蜜四兩,酥油一兩,生姜汁二兩,以罐先盛椹汁,重湯煮汁到三升,方入蜜、酥、姜汁,再加鹽三錢,又煮如膏,磁器收貯。每服一小杯,酒服。大治百種風疾?!?/p>
《千金月令》曰:“四月節(jié)內,宜服暖,宜食羊腎粥。其法:先以菟絲子一兩,研煮取汁一兩,濾凈,和面切煮。將羊腎一具切條,蔥炒作臛食之,補腎,療眼暗赤腫?!?/p>
“此月宜晚臥早起,感受天地之精氣,令人壽長?!?/p>
《月令》曰:“四月十五日取浮萍一兩,麻黃去根,桂心、附子炮去臍皮,各五錢,搗為末。每用一兩藥末,入生姜二片,蔥頭二個,煎至八分,熱服,蓋暖取汗,治時行熱病?!?/p>
《攝生月令》曰:“四月為乾,生氣在卯,死氣在酉,不宜用巳日時,犯月建,百事不吉?!?/p>
又曰:“初九、二十五,忌裁制交易?!?/p>
《白云雜忌》曰:“是月勿食雉,令人氣逆。勿食鯉,能害人。”
《千金方》曰:“勿令韭菜同雞肉食,暴死者尤不可食,作內疽,生胸臆中。勿食諸物之心,勿大醉,勿食葫,傷人神,損膽氣,令人喘悸,脅肋氣急。勿食生蒜,傷人。更禁男女同房,忌純陰用事。(葫即葫荽也。)”
《云笈七簽》曰:“是月八日,不宜遠行。宜清心齋沐,必得福慶?!?/p>
又曰:“是月忌暴怒傷心,秋必為瘧。自夏至至九月,忌食隔宿肉菜之物,忌用宿水洗面漱口?!?/p>
孫真人曰:“是月初五日,忌見一切生血,勿食生菜。初八日、十六日,忌嗜欲,犯之夭壽。”
《楊公忌》曰:“是月初七日不宜問疾。”
孟夏之月,天地始交,萬物并秀,宜夜臥早起,以受清明之氣。勿大怒大泄。夏者,火也,位南方,其聲呼,其液汗,故怒與泄為傷元氣也。卦值乾,乾者,健也,陽之性,天之象也。君子以自強不息。生氣在卯,坐臥行動宜向正東方。
孫真人曰:“是月肝臟已病,心臟漸壯,宜增酸減苦,以補腎助肝,調養(yǎng)胃氣。勿受西北二方暴風,勿接陰以壯腎水,當靜養(yǎng)以息心火。勿與淫接,以寧其神,以自強不息,天地化生之機。”
《月令》曰:“君子齋戒,處必掩身,毋躁,止聲色,毋進御,薄滋味,毋違和,節(jié)嗜欲,定心氣?!?/p>
《內丹秘要》曰:“姤月為一陰始生之月也。陰氣方生,喻身中陰符起縮之地。靈丹養(yǎng)成入口中,當馴致其道,遂歸丹田,不可慌忙急速?!?/p>
《保生心鑒》曰:“五月屬火,午火大旺,則金氣受傷。古人于是時獨宿,淡昧,兢兢業(yè)業(yè),保養(yǎng)生臟,正嫌火之旺耳?!?/p>
補心臟坐功之法有二:一勢,正坐斜身,用力偏敵如排山勢,極力為之,能去腰脊風冷,宣通五臟六腑,散腳氣,補心益氣。左右以此一勢行之。二勢,以一手按髀,一手向上,極力如托石,閉氣行之,左右同行。去兩脅間風毒,治心臟,通和血脈。
《孝經(jīng)緯》曰:“小滿后十五日,斗指丙,為芒種。后十五日,斗指午,為夏至。曰芒種者,言有芒之谷可播種也。夏至者,言萬物于此,假大而極至也?!薄栋谆⑼ā吩唬骸奥赊ㄙe。蕤者,下也;賓者,敬也,言一陰始生萎靡,陽不資以為用,如賓在外,而不為內主也?!薄稑分尽吩唬骸俺綖槲?,午者,長也,大也,言物皆長大也?!薄秴亲右顾臅r歌》曰:“是月為郁蒸,為仲暑?!睎|坡詩曰:“云飛龍御月?!?/p>
《玄樞經(jīng)》曰:“是月天道西北行,作事出行俱宜向西北,吉?!?/p>
《荊楚記》曰:“五日,以艾縛一人形懸于門戶上以辟邪氣。以五采絲系于臂上,辟兵厭鬼,且能令人不染瘟疫。口內常稱游光厲鬼四字,知其名則鬼遠辟?!?/p>
《云笈七簽》曰:五月并十二月晦日,正月中,常宜焚燒殺鬼丹方
鬼箭 蜈蚣 牛黃 野葛 雄黃 雌黃 朱砂 黎蘆 鬼比目 桃仁 烏頭 附子 半夏 硫黃 巴豆 犀角 鬼臼 麝香 白術 蒼術(各等分)
共二十味,為末,用菵草汁為丸,否用糊汁亦可,丸如雞子大,每焚一丸,百邪皆滅。
《道藏》靈寶辟瘟丹方
蒼術(一斤) 降香(四兩) 雄黃(二兩) 朱砂(二兩) 硫黃(一兩) 硝石(一兩) 柏葉(八兩) 菖蒲根(四兩) 丹參(二兩) 桂皮(二兩) 藿香(二兩) 白芷(四兩) 桃頭(四兩,五月五日午時收) 雄狐糞(二兩) 蘄艾(四兩) 商陸根(二兩) 大黃(二兩) 羌活(二兩) 獨活(二兩) 雌黃(一兩) 赤小豆(二兩 仙茅(二兩) 唵叭香(無亦可免)
以上二十四味,按二十四氣,為末,米糊為丸,如彈子大,火上焚燒一丸。
太倉公避瘟丹方(大倉公乃齊之神醫(yī)淳于意也)
凡官舍旅館,久無人到,積濕積邪容易侵人,制此爇之,可以遠此。宜于五六月,終日焚之,可以避瘟遠邪。
蒼術(一斤) 臺芎(八兩) 黃連(八兩) 白術(八兩) 羌活(半斤) 川芎(四兩) 草烏(四兩) 細辛(四兩) 柴胡(四兩) 防風(四兩) 獨活(四兩) 甘草(四兩) 藁本(四兩) 白芷(四兩) 香附子(四兩) 當歸(四兩) 荊芥(四兩) 天麻(四兩) 官桂(四兩) 甘松(四兩) 干姜(四兩) 三奈(四兩) 麻黃(四兩) 牙皂(四兩) 芍藥(四兩) 麝香(三分)
上為末,煮紅棗肉為丸,如彈子大。每用一丸焚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