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江西省新余一中,江西 新余 338000)
隨著新課改不斷推進,素質教育成為現(xiàn)代教育重點內容。將地理教學與素質教學進行聯(lián)系,學生能夠在地理學習中逐漸提高個人素養(yǎng)。這種教學模式需要教師采用新型教學模式,將素質教學貫穿在地理教學中,通過這種方式,不僅能提高學生地理學習興趣,還能提高個人素養(yǎng)。
建立良好的生生關系、師生關系,有利于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教師個人素質高低,也會影響學生人文素養(yǎng)。如果教師在地理課堂中能夠充分尊重學生,學生從教師身上感受到被人尊重、關心、寬容的態(tài)度,隨著時間的推移,自身也會成為一個關注社會、關愛他人、寬容待人的人。教師不斷鼓勵學生與其他同學進行合作性交流與學習,學生能夠從合作中感受到與他人合作的喜悅。通過合作性學習,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其中,因為教學過程不僅僅是認知過程,更重要的是與其他人進行交往互動過程。比如教師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小組比賽、小組討論,這種方式能加強學生合作意識,使他們學會聽取他人意見,充分尊重他人意愿,取長補短,從而對自身有更客觀的認知[1]。
地理新課標中提出,學生應當學習對自身生活有用處的地理知識,學到的知識能夠終身受用。新教材在編寫過程中會提到許多與學生生活息息相關的案例,以此拉近學生與教材之間的距離,改變課堂知識空洞乏味的狀態(tài)。比如七年級地理教材中提到地球表面形態(tài),學生從教材中也能領略太平洋的廣闊之美、大裂谷的壯觀之美,掌握不同地區(qū)的天氣氣候,想象雷電交加的氛圍、狂風大作的氣候、驚濤拍岸的場景,以此感受到在人類不斷發(fā)展過程中,也逐漸創(chuàng)造環(huán)境、改變世界,通過教材領略到人類的力量之美、思想之美。
德國著名地理學家曾經提到:地理學除了理論學習之外,其實還具有一定美學。地理學在長期構建過程中,逐漸與美學意義進行結合,地理學科中設計大量的藝術美、社會美、自然美等內容,學生在地理學習過程中,可以接受美的熏陶,獲得美的享受,以此提高自身審美情趣與內在美氣質。與其他學科相比,地理這門學科自身圖象更加豐富多彩,這就意味著美學為地理學習提供多種素材[2]。在這些圖象中,不乏統(tǒng)計圖、示意圖、地形圖、景觀圖,這些圖像也有不同表現(xiàn)形式,比如掛圖、板圖等,這就說明地理學習無論是從形式角度還是內容角度,都具有美的特性。學生在接受地理知識過程中也接受美的熏陶,以此使得課堂更加富有生機與活力。
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個性、情感態(tài)度、智力、能力等都不可能在課堂中全部形成,在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當對課程資源進行選擇,包括利用多媒體課件、電影、學具、教材、圖片、錄像等,以此對課堂教學內容進行豐富。與此同時,教師還應當不斷指導學生參與各種地理興趣小組,對校內外資源進行合理開發(fā)與利用,從而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為日后學習打下良好基礎。學生的認識、實踐、感受、學習的過程,也是發(fā)現(xiàn)美、認識美的過程,通過學習逐步培養(yǎng)學生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觀、樹立良好的價值觀。通過調查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學生參與到不同研究中,有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這些問題為學生提供美與丑的對比形態(tài),幫助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形成正確道德觀念。比如在教學過程中,在學習水資源時,學生需要認識與了解冰川、江河、湖泊等給人類生活帶來的價值,比如奔騰壯闊的長江黃河、風景秀麗的青藏湖泊,了解水資源在生活與工業(yè)、農業(yè)生產中的重要作用[3]。與此同時,還需要善于發(fā)現(xiàn)人類在發(fā)展過程中給水資源帶來的影響,比如淮河水污染問題、松花江水污染問題、黃河斷流現(xiàn)象,學生能夠自覺形成保護水資源、節(jié)省水資源意識,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教材學習只是學生地理學習的一部分,教師還需要利用多種課外活動,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使學生能夠認識世界,繼而改造世界,這也是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的重要目標。教師可以利用多項實踐活動,使學生近距離接觸大自然,通過接觸感受到自然的壯美,感受高山的博大壯闊、流水的輕盈靈動、萬物的勃勃生機,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將這些樹木花草、清風明月、高山流水等與學生的課本知識進行聯(lián)系,學生通過體驗喚醒內心的審美意識,使自身更加熱愛生命、熱愛自然。利用這種課外活動,學生能夠親自參與其中,這種方式遠比學生從課本上了解世間萬物要有用的多[4]。
綜上所述,在培養(yǎng)學生人文素養(yǎng)過程中,應當將精神力量貫穿始終,這種方式從人的可持續(xù)發(fā)展角度來看,更加貼合學生生活,同時更加具有基礎性。在培養(yǎng)過程中將學生的生活、學習作為支撐點,幫助學生形成理性思維、健康心態(tài)、寬容心胸,逐步對自我進行約束與管理,不斷加強合作意識。如果學生缺乏人文素養(yǎng),其會對學生思維的廣度與深度產生直接影響,因此在教學中必須對這個問題引起高度重視,將其落實到課堂教學中、落實到學生生活的每一個角度。除此之外,需要教師樹立正確的意識,采用正確方法對學生進行引導,調動與激發(fā)學生學習積極性,以此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