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亦傳
(江西省上饒市橫峰縣龍門中學,江西 橫峰 334305)
初中階段是夯實學生英語語言基礎,培養(yǎng)其英語思維和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階段。受應試教育影響,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關注學生的成績,而忽略對學生的素質教育。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補充和完善的教學內容大多是為了考試,沒有與核心素養(yǎng)真正地融為一體。如果英語閱讀教學能融聽、說、讀、寫、練等多種技能為一體,那么既能夠加強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又能對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起到良好的促進作用。對學生而言,提高英語閱讀能力是學好英語的關鍵;對教師而言,加強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培養(yǎng)其核心素養(yǎng)的一條捷徑。下面,筆者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探討如何在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選擇閱讀文章時,教師需要分析該文章是否具有有效信息,是否具有可讀性。具體來說,文章內容是否有核心主旨、內涵。在閱讀課堂中,教師在分析不同文章類型特征的基礎上,還要帶領學生開展有效的閱讀活動。閱讀既可以是教師引導學生自主探索文章內容,也可以是學生之間通過相互合作,共同探索文章內涵。無論是哪一種閱讀方式,其最終目的都是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加強學生對英語文章語言的理解與表達。從目前仁愛版英語教材的課文選擇來看,許多文章都很貼近學生的生活,都是發(fā)生在學生周邊的事情,這種類型的文章具有很強的可讀性。教師應鼓勵學生積極思考文章所傳遞的信息,讓學生在思維碰撞中更好地理解英語語言。在英語閱讀課堂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使用預測、分析、總結等各種閱讀策略,理解文章中的信息,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維能力,不斷提高他們的思維層次感。以九年級Unit 2 Topic 1 Section C 中的文章Savingthe earth 為例,這是一篇說明文,主要圍繞生活中的噪音污染展開。文章邏輯縝密,表述地道,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是一篇很好的閱讀篇章。但這篇文章中涉及一些比較生僻的詞匯,對學生來說比較有難度。文章的1a 部分專門設計了“頭腦風暴”的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文章之前,盡可能聯(lián)想各種可能會對生活產生噪音的事物,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儲備,為接下來的閱讀奠定基礎。在1b 部分,教師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預測能力,利用小組討論的方式,讓學生在閱讀中盡可能根據之前所學習的詞根、詞綴以及日常的閱讀積累,來猜測文章中陌生詞匯的意思,并完成詞匯的連線。以上這兩個環(huán)節(jié)都考驗了學生的預測能力,而在接下來的閱讀環(huán)節(jié)中,學生應邊閱讀邊檢驗之前猜測的準確性,即總結預測的環(huán)節(jié)。在這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先是選擇了與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話題文章,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然后利用預測的方式,讓學生盡可能地掌握與噪音相關的詞匯,減少后續(xù)閱讀中的障礙,同時也使學生更容易理解文章的內容。
閱讀課之前,教師在備課的時候,需要對閱讀課三個階段的活動進行有針對性的差異化設計。教師在準備主題閱讀的時候,需要多思考貼近生活和時事的閱讀問題,通過巧妙設置問題,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地從淺到深、從泛到精地思考。例如,在初二8B Unit4 Reading(I)的教學中,首先,教師通過對charity 一詞的解釋,延伸到讓學生討論“慈善事業(yè)”相關的時事話題,然后,根據課文對中國四大慈善機構的介紹,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可以為慈善事業(yè)做什么,通過閱讀文本與現(xiàn)實生活的結合,使英語閱讀課課堂學習跳出以往“紙上談兵”的局限。其次,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擴展與charity 有關的詞匯,如charitable,able形式結尾的有些是形容詞,charitableness,ness 結尾的單詞是名詞形式,如果學生知道這些點,那么,即便碰到陌生的詞匯也能大致知道詞性,對學生的學習思維有很大的幫助。最后,教師在針對charity 一詞設計閱讀任務時,可以采用略讀、尋讀和精讀相結合、不同文章之間的知識點關聯(lián)和思維導圖等方式,通過課堂授課、自主學習和小組合作三個角度相結合的形式,全面關注對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教育。
在進行英語閱讀教學時,教師自身需要深入了解文章背后的歷史人文內涵,深度閱讀,要做到能夠有邏輯有內容地深度解讀文本,從而設置能夠啟發(fā)初中生思維的閱讀任務。比如,課文復述、話題辯論、自編課本劇等,輔助學生形成超越文本字面意思的文章閱讀認知框架,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性思維和語言邏輯能力,做到語言學習上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統(tǒng)一。例如,引導學生在討論中運用nervous,duty,introduce,su ccess,business 這些生詞,以及使用在文章中學到的句式和邏輯,通過對語言知識的應用,更好地建立語言學習的金字塔。任何一門語言都具有共同之處,歐美教育中很多學生都會修一門外語,而在國內就英語已經讓許多人避之不及。其實,語言都是有共通之處的,漢語和英語都有主謂賓,其它語言也如此。語言能力不能僅憑學生的學習成績表達,學生對語言的邏輯,語感等都需要加以考量,需要一個長期的培養(yǎng)過程。由此,教師應輔助學生做好語言學習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統(tǒng)一。
在小學的書法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關注不同學段學生特點及他們原有的書寫水平,因材施教。比如,教師可依據學生的書寫能力將學生縱向分成若干個學習小組,每個組內安排一個書寫水平最好的學生擔任組長,教師根據每個小組內學生的不同書寫水平分配不同的學習任務,建立組內互幫互助的學習模式。教師還可依據學生書寫能力橫向分組,即將全班分為基礎、普通、提高三個大組,將全班學生按書寫水平高低分到適合的組里,教師再根據各組實際水平實施分層教學,如基礎組主要學習和練習簡單漢字的結構,而水平較高的小組則可適當學寫結構復雜的漢字。
核心素養(yǎng)在英語教育領域越來越受到重視,許多教育專家認為,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與培養(yǎng)能夠使學生的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得到升華。核心素養(yǎng)能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知識難點,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高有著重要作用,對于學生自身品行也能起到很好的塑造作用。
因此,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應采用多種途徑、多種方法融入核心素養(yǎng),通過多種教學方式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信心和學習能力,讓學生的整體素質有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