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璜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yī)院)
一般來講,進入到急診室的病人大部分是危重、急癥型的,因此,患者極易產生很大的心理負擔,此時,護理人員也會產生一定的心理負擔,容易發(fā)生煩躁、焦慮等情緒。對此,急診科醫(yī)護人員必須要具備豐富的護理經(jīng)驗,給予患者一定的心理護理干預,從而有效的改善與患者的不良情緒。在本文中,選取我院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接收的急診病房患者120例,對其實施心理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現(xiàn)將相關的結果展示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于2018年6月~2019年6月接收的急診病房患者120例,將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研究組,每組各60例。對照組60例,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齡區(qū)間為23~84歲,平均年齡為(56.82±3.15)歲。研究組60例,男性35例,女性25例,年齡區(qū)間為24~83歲,平均年齡為(56.98±3.42)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信息的差異甚小,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模式,而研究組則是采取優(yōu)質護理模式,具體實施路徑為:
(1)一般心理護理:護理人員要以高度的熱情來接待患者,還要不斷的詢問患者的病情,要及時把患者進行妥善的安置[1]。同時,護理人員需要密切觀察患者的基本生命體征,對患者的病情發(fā)展情況進行實時化監(jiān)測,要與患者多多的交流,還要給予患者足夠的鼓勵與安慰,盡可能的滿足患者的實際需求,能大大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便于打造和諧的護患關系。通常來講,急診病房患者主要存在著依賴、退化、恐懼、焦慮、抑郁心理,還會產生猜疑和懷疑心理,甚至會產生強烈的憤怒。對此,護理人員要給予高度的關注,了解每個患者的心理問題,進而有目標性、有針對性的開展心理疏導。
(2)目標性心理護理:等到患者入院以后,護理人員要結合患者實況來做全面評估,以便更好的了解與掌握患者的病情,主要涉及到家庭情況、臨床表現(xiàn)、病史、學歷等方面[2]。此外,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科學的評估,根據(jù)患者實況來制定目標性護理方案。有些患者的心理素質比較差,會對疾病產生恐懼、焦慮情緒。此時,護理人員需要多觀察、多多與患者溝通,對患者進行有效的心理疏導,積極引導患者向樂觀、積極的方向轉變,及時打消患者的消極情緒,以增強患者配合與護理的積極性。
(3)護理中需注意的要點:為了獲得理想的護理效果,護理人員要有高度的綜合素質,也要擁有豐富的臨床經(jīng)驗,能夠及時的處理各類突發(fā)情況,還能更好的輔佐醫(yī)生完成的治療或手術操作。此外,護理人員還要提高警惕,對患者病情變化與各項生命指標進行密切的觀察,避免患者病情不斷惡化[3]。
1.3 觀察指標 選擇本院自制的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表來對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進行調查與評價。選擇焦慮自量表(SDS)來對兩組患者的焦慮情況進行評分,比較兩組患者的焦慮情緒改善情況。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文章數(shù)據(jù)用SPSS19.0軟件處理,以X2檢驗,若P<0.05,則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的對比 對照組60例中,非常滿意28例,基本滿意20例,不滿意12例,護理滿意度為80.0%;研究組60例中,非常滿意35例,基本滿意24例,不滿意1例,護理滿意度為98.33%。從上述數(shù)據(jù)來看,研究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SDS評分的對比 對照組患者的平均SDS評分為(59.75±3.04),而研究組患者的平均 SDS評分為(52.41±3.23)。研究組患者的平均SDS評分要明顯低于對照組,焦慮改善情況更加可觀,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心理護理主要是為了改善患者的消極情緒而開展的一系列護理工作,其核心目的在于為患者打造一個和諧健康的護患關系,以求在根本上消除患者內心的焦慮感,讓患者可以更為積極的配合治療,以求更大程度上提高治療效果。一般來講,急診科患者由于其病情相對危急,極易產生諸多的不良情緒,對此,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開展科學而合理的心理疏導,不斷的安撫患者內心的不良情緒,不斷贏得患者的信任,以確保治療活動可以順利而合理的開展。同時,心理護理也要從一般情況與目標性兩個角度出發(fā),對患者進行全面而系統(tǒng)化的心理護理,制定科學的護理計劃[4],以求更大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焦慮情緒,增強患者的自信心,能讓患者更為積極的配合護理人員,這樣才能達到更為理想的護理效果。
在本文中,選取我院120例急診病房患者,對其實施心理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顯示,實施心理護理的研究組護理滿意度(98.33%)要明顯高于實施常規(guī)護理模式(80.0%)的對照組,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焦慮評分要明顯低于對照組,數(shù)據(jù)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實踐表明,將心理護理應用到急診病房護理中,促使護理質量大大提高,患者的焦慮感得到明顯的改善,且患者護理滿意度也得到大大提高,因此,可將心理護理模式應用到臨床實踐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