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雅琦 甘肅省蘭州歌舞劇院
舞蹈的種類繁多,不同種類的舞蹈其表現(xiàn)形式及難度不同。芭蕾舞在眾多舞蹈中算是一種難度系數(shù)較高的舞種,并且具有極高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芭蕾舞對于舞者的肢體協(xié)調性要求較高,因為只有這樣,才能演繹和表現(xiàn)出芭蕾舞所特有的優(yōu)美感。習得重心的穩(wěn)定是芭蕾舞者的首要任務,搖擺不定的重心使芭蕾舞喪失了靈魂,更加降低了它的美感,使舞蹈變得不倫不類。
芭蕾舞其實是一種歐洲的古典舞蹈,它起源于意大利的文藝復興時期,而在17世紀后半葉才開始在法國等地發(fā)展,并且逐漸形成了職業(yè)化,乃至風靡全球。
芭蕾舞與其他舞種不同,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女演員在表演舞蹈時需要以腳尖點地,因此,芭蕾舞也稱作腳尖舞。芭蕾舞需要運用音樂和舞蹈來表現(xiàn)戲劇情節(jié),其中《天鵝湖》《仙女》《胡桃夾子》等都是著名的芭蕾舞作品。
因為芭蕾舞其獨特的表現(xiàn)形式才能表現(xiàn)出舞蹈的優(yōu)美感,綜合節(jié)奏鮮明的音樂表現(xiàn)出舞蹈的靈動及藝術性。芭蕾舞的重點在于舞者運用腳尖進行支撐和舞動。將舞者自身的全部重量集中于腳尖來進行身體的支撐和舞蹈動作的表演,這對于舞蹈者自身的平衡性要求極高。試想一下,一個重心不穩(wěn)、在舞蹈表現(xiàn)中搖搖欲墜的舞者豈能表現(xiàn)出舞蹈的含義。所以,重心穩(wěn)定性的訓練對于芭蕾舞來說尤為重要。習得重心的穩(wěn)定性,舞者才能夠在表演中將動作發(fā)揮得淋漓盡致,展現(xiàn)芭蕾舞的魅力,增加舞蹈的觀賞性和藝術感。
若舞者的穩(wěn)定性不夠,則極容易在訓練和表演中發(fā)生事故,給舞者自身安全造成威脅。舞者找到自身的穩(wěn)定重心,在后續(xù)的訓練中不僅能夠正確地詮釋舞蹈動作,還不會出現(xiàn)摔倒等危險,自身的穩(wěn)定重心能夠幫助她們一直保持動作,避免不確定危險的發(fā)生,從而保證了自身的身體安全。
外開指的是芭蕾舞在基礎動作的訓練中,舞者在站立時需要將雙腳的兩個腳尖向外分開形成90度。這樣的站立方式能夠減輕腰椎所承受的壓力,調整人體的重心及平衡點,還能夠對脊柱的垂直形成一定的塑形效果。舞者要想習得自身的重心平衡性,就需要加大訓練力度,通過對身體各部位肌肉的有效訓練來調整不同部位的肌肉群,制訂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使肌肉群更加有力,從而達到提高身體各部分機能的目的。除此之外,為了使舞者更快地掌握自身的重心平衡,在芭蕾舞訓練過程中,還需要有針對性地對八字位的訓練增加強度,為日后舞者的登臺演出奠定堅實的基礎。
肌肉力就是肌肉群的力量,它能夠為舞者的重心穩(wěn)定提供支撐的作用。肌肉群的力量是舞者能夠舞蹈的動力,不僅能夠展現(xiàn)舞蹈動作,還能為舞者保持動作平衡提供支撐作用,促進舞蹈動作的完成。
而對于肌肉力和重心的訓練,需要舞者將肌肉的訓練與舞蹈的技術動作相結合,利用舞蹈動作找到所需訓練的肌肉群,然后根據(jù)對于肌肉的訓練,調整身體的各肌肉部分,使之充分協(xié)調,完成動作的配合任務,這些都是訓練的重點內容。在一般情況下,訓練者會通過利用訓練桿來達到鍛煉肌肉的效果,但是,如果將訓練桿去掉,訓練者的平衡性會大大下降。所以,為了減少對訓練桿的依賴作用,訓練者還需要增強旋轉的訓練。旋轉訓練的目的是降低旋轉所帶來的慣性——離心力對于訓練者的重心和平衡所帶來的影響。
除了克服訓練桿依賴之外,舞者還需要重視脫靶訓練,將需要在桿上進行的動作分解為一個個的小動作,對這些分解動作進行有效訓練,這樣可以保證每個動作的訓練效果,還能夠在整套的技術訓練中保證重心和平衡力不會失控。
總而言之,對于芭蕾舞這一特殊舞種來說,舞者的重心平衡性對于舞蹈的詮釋非常重要,這不僅有利于舞蹈藝術的體現(xiàn),還能夠保護舞者的身體安全。舞者需要在基礎訓練中重視重心平衡的訓練,利用科學合理的訓練方法鍛煉自身的重心及平衡性,為展現(xiàn)更完美的舞臺表演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