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利 河南省濮陽市南樂縣文化館
客觀性與精神性作為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中的理想之一,書法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都會使用獨特的表達方式,從而將書法的精神性充分凸顯出來。我們還可以將書法創(chuàng)作看作一個虛實結合的過程,將相應的客觀內容作為鋪墊與框架,這樣才能將書法創(chuàng)作的深厚內涵充分顯現。
自我意識是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中的主要理想。書法作為一門藝術,并不是在機械地寫字或完成作品,而是應利用書法將文字獨特的藝術價值充分展現出來。書法家不僅要具備極強的技巧與水平,還應具有高尚的審美素養(yǎng)。為了使自我意識充分表達在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中,書法家應充分喚醒自身的審美意識,利用臨帖模仿的方式與經典作品之間形成高效的互動和溝通。通過掌握大師的技法,加強自身的審美能力。但這不能作為最終目標,我們應盡快脫離臨帖,將自我表達意識充分喚醒,并將其展示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使書法形成獨特的風格,做到獨樹一幟。
為了將自我意識充分喚醒,書法家應持續(xù)累積審美經驗,但這個過程是漫長而又艱辛的。在使用書法自身蘊含的精神的同時,還應配合其他相關事物,這樣才能將自我意識充分喚醒[1]。但藝術的主要特征為海納百川,通過藝術與藝術之間的結合才能使書法創(chuàng)作事半功倍。為了將全部的自我意識充分喚醒,書法家應具備十分嫻熟的技法。若沒有技法作為基礎,一切都將是紙上談兵。技法作為書法創(chuàng)作的重要基礎,若是盲目炫技則會適得其反,技法的重要性也因此顯現出來。但技法并不是唯一重要的內容,只有加強技法的嫻熟程度,才能將自我意識進行充分表達。
還有部分書法家沒有充分意識到技法的重要性,甚至還會將技法過度夸大,這樣就會發(fā)生本末倒置的情況。例如,近幾年來出現了大量的書法風氣、書法體,這會對剛步入書法創(chuàng)造道路的新人形成嚴重誤導,使其無法領悟到書法藝術的本質。盡管有部分書法家勤于練習,最終獲得了屬于自身的表達方式,但為了引起人們的重視或關注,還會出現抄襲、模仿的問題。還有部分投機者直接將作品內容當成自己的創(chuàng)作作品來不斷地重復使用,使好的作品泛濫在市面中,這大幅降低了好作品的審美價值。
任何一位書法家都有其獨特的表達方式,但這種表達方式是獨一無二的,不能雷同。書法家在書法的創(chuàng)作過程中會消耗大量的精力與心血,還會將其對生命的獨到見解加入作品中,這種表達意識和方式是無法模仿的。例如,書法家二王,有大量對其進行模仿的書法家,但書法作品卻各不相同。一名真正的書法大家,其書法作品的內涵極為豐富,還會展現不同的內容。由此可以總結出,書法家在初期的學習內容可能基本一致,但技法的日漸嫻熟和其對生活的不同感悟就會在書法創(chuàng)作中呈現出不同的內容與作品。但相同的部分在于,其都可以通過對二王的學習找尋自己的表達意識與方式,這種表達意識與方式是無法被復制的,也是書法創(chuàng)作的最終理想。
書法創(chuàng)作不僅需要磨煉與提升技法,還應擁有十分開闊的藝術視野與理性反思。我們要從書法藝術發(fā)展的長河中找尋書法藝術的發(fā)展規(guī)律,這樣才能對當代的書法創(chuàng)作進行正確的指引。例如,白居易詩中所寫:“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藝術創(chuàng)作與時代之間存在十分緊密的關系,其可以將時代的理想追求與精神特質充分地反映出來,在作品的內容、主題、風格等方面都應體現出時代的精神、氣象。因此,需要書法家成為時代風氣的引領者、先行者和倡導者,通過更多溫暖、內涵豐富的書法作品對偉大的實踐、時代的進步進行書寫與記錄。自主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全中國的力量與藝術,使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獲得蓬勃的發(fā)展。
例如,王羲之的《蘭亭序》清新高雅,顏真卿的《祭侄稿》悲痛萬分,楊凝式的《神仙起居》縹緲疏狂,蘇東坡的《寒食帖》苦悶失意等,這些書法家的書法作品都與其當時的心態(tài)、意識息息相關。在欣賞作品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感受到作者的內心,這時就需要我們進行批評與反思。當代書法無論是創(chuàng)作還是欣賞,都逐漸轉換成了一門藝術,脫離了實用性,這種現象應是每一位書法創(chuàng)作者所要思考的內容。由此可以看出,當代的書法創(chuàng)作批評應對風尚進行正確的引領,并不能盲目地進行風格引導。
書法家為了創(chuàng)作出更加優(yōu)秀的書法作品,需要不斷加強自身的綜合素養(yǎng)、技法水平。古代的書法作品實用價值較高,并不是單純的藝術表現形式。但在當代的書法作品中,其作者基本都是社會中地位崇高的藝術家、精英,綜合修養(yǎng)較高。因此其作品不僅具備十分優(yōu)秀的形式要素,還會將作者的思想感情凸顯出來。從作品的行文煉句、風格都可以看出其具備的人文素養(yǎng)。
我國的古代書法批評主要受儒家思想產生的影響,這也是書法批評理念價值的基礎。例如,“書藝人貴”“樹以人傳”,都是普遍的書法史現象。但當代的書法創(chuàng)作受到了西方文化、西方美學等方面的影響,因此在書法解讀的過程中,我們常會使用造型藝術、平面構成等相關理論,使書法成為一種追求形式感的藝術,這樣過于形式化的分析會使人們逐漸忘卻了書法的實際特性。所以,當代的書法創(chuàng)作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只追求純粹的藝術性和形式美感,這是當代書法家需要深入反思與批評的問題。
書法作為歷史長河中極具生命力的藝術文化之一,蘊含著深厚的內涵與精髓。當代書法家為了將這種書法傳承、延續(xù)下去,應明確當代書法創(chuàng)作的理想,還應做到思考與反思,這樣才能使書法創(chuàng)作的層次得到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