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無錫市柏莊實驗小學 曹浩潔 孫 艷
惠山泥人“彩塑”民間工藝走進課堂的目的是讓學生“塑型悟美”,傳承無錫本土非遺文化,延續(xù)無錫民間美術的精神文化,以惠山泥人培育兒童的傳統(tǒng)文化素養(yǎng)?;萆侥嗳诉@個傳統(tǒng)手藝文化獨有的美學韻味,需要我們精心保護與繼承發(fā)展。隨著社會發(fā)展的多元化,這類手藝文化在現(xiàn)代工藝的沖擊下變得愈發(fā)小眾化,急需我們轉變思路,積極探尋一條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保護、傳承、發(fā)揚傳統(tǒng)文化、鄉(xiāng)土藝術的有效途徑。
惠山泥人是江南水鄉(xiāng)數千年來耕種文明的璀璨結晶,是太湖吳地優(yōu)良傳統(tǒng)文化的延續(xù)和傳承,更是江南人民生生世世對生活感悟的化身,堪稱凝固的靈魂。它以造型飽滿、線條流暢、色彩鮮艷、情趣盎然,被譽為“最具有東方神韻的民間藝術”。
惠山泥人作為無錫三大著名特產之一,它的興起有其特定的自然歷史原因,惠山泥人從夏商到現(xiàn)代,經歷了從起源、發(fā)展、繁盛、衰落到重生,惠山泥人也從最初的孩童玩具成為著名泥塑藝術品。
惠山腳下的泥土質地細膩柔軟,搓而不紋、彎而不斷、干而不裂,可塑性極佳。手工藝人受其啟發(fā)而發(fā)展惠山泥人,漸而成為名譽天下的藝術特色。宋代蘇東坡曾寫下“惠泉山下土如濡,陽羨溪頭米勝珠”的詩句,傳神地道出惠山泥人原料黏土的特性——濡?;萆侥嗳耸撬嚾藗儙装倌陙?,保留傳統(tǒng)不斷創(chuàng)新孕育出的巧奪天工、燦爛絢麗的民間藝術文化。
惠山泥人在制作技藝中飽受各種文化、技術沖擊,但其藝術價值并未流失。從造型工藝的精細程度來分,可以分為粗貨與細貨兩類。粗貨,也稱耍貨,是指兒童用來玩耍的泥玩具,制作工藝簡單,造型簡潔,常常采用模具印制,手工彩繪,用筆粗放,用色鮮艷明快,內容多以吉祥喜慶的題材為主,如大阿福、小花囡、蠶貓、皮老虎等;細貨,多指手捏戲文人物,制作工藝精細,造型繁復,以精致的人工手捏制成,加以彩繪,人物形象尤其注重神情的刻畫,素材多以京劇、昆曲等戲文中的人物為主,后期也增加了神話人物、傳說故事、歷史人物、宗教人物,堪稱惠山泥人藝術的頂峰。郭沫若先生贊其“人物無古今,須臾出手中”,屬泥人中的精品,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和收藏價值。
將惠山泥人制作融入學習美術教育課堂,不僅能進一步豐富教學形式,更是對保護、傳承、發(fā)揚無錫地方特有的鄉(xiāng)土藝術的有益嘗試?;萆侥嗳俗鳛闊o錫鄉(xiāng)土藝術的典型代表,其內蘊的美學價值極其豐富,其造型、色彩和紋飾體現(xiàn)的美學韻味值得我們深入探究。
惠山泥人造型各異,或憨態(tài)可掬、圓潤飽滿;或惟妙惟肖、生動夸張。其形象有其特有的風格流派,自成一家。如:泥人詼諧逗趣的造型有所謂“將軍肚、美人腰、小兒腿、老人背”之稱,仕女的造型講究“九曲三彎”,還有“楊柳腰、鵝蛋臉、懸膽鼻、菱角嘴、丹鳳眼、柳葉眉”等。正是惠山泥人所特有的造型之美,成就了其在鄉(xiāng)土文化中的歷史地位。這些經前人總結歸納后形成的獨有造型之美,對于開展美術理論、實踐教學具有極佳的借鑒意義。
惠山泥人的色彩之美,美在搭配。看似熱鬧的紅綠色彩,經過手藝人的妙手搭配也不顯突兀,各種高純度的顏色置于泥人身上,別有一種民俗的快樂祥和之氣。而繪以青藍暗色的戲曲人物,配以夸張變形的人物形象,也不顯單調,形與色相互襯托,別有一種江南風韻。這種惠山泥人獨有的色彩搭配哲學,不僅對現(xiàn)代美術教學中的水墨畫色彩搭配有借鑒,對現(xiàn)代雕塑的彩繪藝術發(fā)展也有著豐富的借鑒作用。
惠山泥人的花紋裝飾十分多樣,常用紋飾多為二方連續(xù)和四方連續(xù)紋樣。老藝人們善于依照泥人形狀來描繪紋飾。粗貨的紋飾較為豪放灑脫,用筆也相對輕松,不拘泥于細節(jié);細貨造型精致,所以紋飾也描畫得精細,紋樣復雜,多受到戲曲服裝的紋飾影響。光是泥人身上的紋飾欣賞,就足以給人們以美的享受,其紋飾運用對現(xiàn)在的圖案裝飾領域仍有巨大影響力。
惠山泥人作為無錫地區(qū)的傳統(tǒng)藝術,其造型、色彩、紋飾,無一不具有世界藝術的美學價值。以惠山泥人為素材開發(fā)學校手工制作藝術課程,融入美術教學實踐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為了加深學生的知識記憶、深入理解有關惠山泥人的知識,可以帶領學生走進無錫惠山泥人博物館,了解館內有關惠山泥人歷史發(fā)展的資料、圖片介紹,系統(tǒng)地學習惠山泥人興起發(fā)展的背景、原因。欣賞館內所藏的惠山泥人藝術精品,了解惠山泥人藝術特色與藝術價值。參觀泥人工作室,走近大師,參觀和了解大師制作泥人的過程,近距離接觸惠山泥人藝術,學生對于惠山泥人學習的興趣會大大提高,更加激發(fā)學生學習制作泥人的興趣。
1.制定合理的課程結構
要制定合理的課程結構,投入力量研究手工制作藝術的“課程開發(fā)”與配套“教學法”。無錫本土的惠山泥人手捏作品的生活資源十分豐厚,借此制定校本課程是可行的,也是很有價值的。依托無錫惠山泥人傳承人的授教,教給學生一把開啟傳統(tǒng)民間工藝美術大門的“鑰匙”,意義重大。
2.打造精湛的師資隊伍
技藝精湛的泥塑手工教師可以展開惠山泥人傳統(tǒng)手捏藝術教學,用重點講授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提綱挈領、概括要點。在實踐操作過程中,教師可以對學生就惠山泥人的制作步驟及操作技法一步一步教學,這種方式可以最直接地教會學生惠山泥人的相關知識。
一方面學生可通過手工制作藝術課程的學習啟發(fā)心智、培養(yǎng)動手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學習本地區(qū)的民間藝術,激發(fā)學生對藝術的興趣,從根本上重新喚起對民間藝術的熱愛并注入新的藝術生命。
在實施惠山泥人融入美術教學的課堂中,應當重視課程的教學方法。手捏制作藝術的教學,教師必須手工演示作品的制作過程,通過口說手示的方式傳授技藝,學生則在動手制作以及貫穿始終的大腦形象思維過程中,同時得到手、眼、腦的協(xié)調訓練。教師應當采用多種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對泥人藝術的興趣,提高對惠山泥人教學的效果。所以在課堂教學上,教師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手段可以提供大量的惠山泥人相關圖片、文字、音頻、視頻資料,利用多媒體技術生動地展現(xiàn)給學生,給學生進行講解并供其欣賞,讓學生對惠山泥人有關的知識掌握得更為充分廣泛,為之后的欣賞與動手實踐操作打下基礎。
總之,惠山泥人走進課堂能較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使之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創(chuàng)造能力和審美能力得以提高,也可促進學生身心和諧地發(fā)展。通過惠山泥人彩塑教學,能使學生更加仔細地觀察周邊及生活中的小細節(jié),從而使他們更加熱愛生活、熱愛自然,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中事物的欣賞能力,從而達到凈化心靈的目的,并讓無錫的學生們從小了解家鄉(xiāng)的文化,更愛家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