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濤
康笑宇圖
向下的“按”筆,向上的“提”筆,這是書寫中兩個交相生發(fā)的動作。
“按”與“提”是基本的用筆法,也是造成書法節(jié)奏感的關(guān)鍵動作。
不同時代的不同書家,“按”“提”動作各有特點(diǎn)。以楷書橫畫為例,晉人所寫,順鋒下筆,順勢按筆鋪毫右行,停筆后提筆而收,是由尖漸粗的形態(tài);初唐書家歐陽詢、虞世南,大抵也是如此。晚唐柳公權(quán)寫橫畫則不同,起筆重按,鋪毫行筆,末端又按筆,向左回鋒再提筆。柳字“按”“提”的法度最為森嚴(yán),已非魏晉古法。
一個筆畫,一個字,至而一篇字,無不始于“按”,終于“提”。因此清朝學(xué)者劉熙載說:“凡書要筆筆按,筆筆提。辨按尤當(dāng)于起筆處,辨提尤當(dāng)于止筆處。”(《藝概·書概》)
“按”與“提”不僅顯于起筆、止筆,于行筆轉(zhuǎn)向之處亦用之,故而還須從轉(zhuǎn)折的筆畫辨之。比如“日”之橫折、“出”之豎折,“光”之豎彎鉤,“寫”之橫鉤,“紅”之撇折,以及“阝”旁之橫撇彎鉤,一筆寫來,須借筆勢巧妙“提”“按”來轉(zhuǎn)換行筆的方向。
此外,毛筆行于紙,按筆鋪毫要適度,行筆時多輕提,用筆鋒著紙,速度快,見筆勢。董其昌說“作書須提得筆起”(《畫禪室隨筆·論用筆》),能提得筆起,方知運(yùn)筆三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