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2018年哪部航空航天題材的電影熱度最高?大約非《登月第一人》莫屬。這部劍指2019年——“阿波羅”登月成功50周年——奧斯卡的影片,從參展到公映引起了廣泛關(guān)注。當然,難以避免,這關(guān)注首先聚焦電影人而非電影中的航天元素。
本片從導(dǎo)演到男主角的主要班底都來自于曾經(jīng)大熱的《愛樂之城》。人們說,2年前《愛樂》讓達米恩·查澤雷拿下奧斯罩案年輕的“最佳導(dǎo)演”。2年后,從愛樂卡最年輕的“最佳導(dǎo)演”。2年后,從愛樂到愛月,大約可以看做瑞恩·高斯林演技提升的一小步,也許還將是他登上奧斯卡領(lǐng)獎臺的一大步。
登月第一人,《航空知識》的讀者當然知道講的是尼爾·阿姆斯特朗的故事。如此,離斯林不再唱歌和跳舞而是開起了飛機穿起了宇航服。雖然比不上歷時10年、耗資255億美金的“阿波羅”計劃本身困難,但把一段數(shù)億人都熟知的歷史拍成電影,仍然是經(jīng)歷了千難萬險。
關(guān)于“阿波羅”11號登月,有太多的檔案照片和文字描述,從情節(jié)到道具,再到世人對這一事件的關(guān)注程度,想要有戲劇元素發(fā)揮太過困難,似乎更適合拍成一部紀錄片。但主創(chuàng)選擇了從這一歷史事件中最重要個人出發(fā),選擇了曾被阿姆斯特朗本人認可的傳記作品《第一人:尼爾·阿姆斯特朗的人生》為內(nèi)容基礎(chǔ)。因為這本書中,寫出了一個有血有肉,甚至有怯懦和退縮的真實的人。
各位當然都知道關(guān)于阿姆斯特朗的很多細節(jié),包括他那句“我的一小步,人類的一大步”名言,包括他第一次太空任務(wù)其實也很偉大——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軌道對接,甚至包括他身為海軍飛行員開過什么機型。但是,您了解這名飛行員為什么要報名參與“雙子座”計劃嗎?這個細節(jié)的突出,恰恰是影片打動我的一個點。他心愛的小女兒因為腫瘤而不幸夭折,阿姆斯特朗才決定申請參加“雙子座”計劃,只為給人生一個新的開始。這個溫暖的情結(jié)始終貫穿著整個影片,每每在訓(xùn)練快要支撐不下去的時候,在令人壓抑的戰(zhàn)友葬禮前后,在發(fā)射驚魂一瞬鏡頭閃現(xiàn)的都是記憶中小女兒的可愛身影。甚至在登上月球之后,最濃重的鏡頭是阿姆斯特朗如釋重負在月球上拋下小女兒的手鏈。他在向女兒告別,在這個對于他來說最重要的地方。我能理解這種情感,甚至感謝導(dǎo)演能夠?qū)⒚枋?0世紀人類最重要的時刻的鏡頭留給人和人性。
但政客不理解,比如說特朗普。這位美國總統(tǒng)表示就算尚未看過,他也堅決抵制這部影片。因為導(dǎo)演沒有拍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插上美國國旗那激動人心的場景。在美國總統(tǒng)眼中,“阿波羅”11號及這次登月最重要的意義是為國爭光。但事實上美國國旗確有出現(xiàn),而且不止一個鏡頭。導(dǎo)演僅僅只是沒有表現(xiàn)插美國國旗那標志性的一瞬間而已。
但,以總統(tǒng)為首的美國網(wǎng)民仍然是憤怒的,人們在推特上發(fā)起了“抵制《登月第一人》”的活動。男主角高斯林是這么回復(fù)的:“在我看來,阿姆斯特朗登月超越了國界與國家,那是全人類的一項偉大成就,而且尼爾一直都是個非常謙遜的人,他希望大家不要僅關(guān)注他一個人,登月成功要歸功于40萬幕后功臣。”但是政客們的反擊非常赤裸。佛羅里達州共和黨議員馬克·盧比奧在其社交媒體上抨擊《登月第一人》的做法是“徹頭徹尾的瘋狂愚蠢行徑”,因為那“是美國人民出的錢,才有了第一次登月;用的火箭是美國人民制造的,技術(shù)是美國的技術(shù),搭載的宇航員也是美國宇航員。那絕不是一次聯(lián)合國任務(wù)?!碑斔囆g(shù)想要把人類的偉大歷史和背后的偉大人性上升到無國界的時候,政治借助技術(shù)和經(jīng)濟的借口,不承認。偉大只屬于美國,而已。
當一個加拿大演員說出“登月成功要歸功于40萬幕后功臣”的時候,我看到了每個人背后的生活,他們因從零開始打造著陸器時候的茫然,他們因同事、好友在地面試驗中不幸犧牲的悲傷,他們選擇用拳頭砸向發(fā)射按鈕時的悲壯與決絕。這些情緒都通過阿姆斯特朗站在寂靜而黑暗的月球上時,那幾個仰望宇宙的面部特寫延伸給觀眾。拋開榮耀,這段旅程更像是代表40萬甚至全人類完成的一次自我救贖和超越的探險。這與那面旗幟無關(guān)。
這不是一部科幻大片,如果你想從IMAX幕布上看到太空美景或者探測器著陸的震撼,那可能要抱怨導(dǎo)演用手持鏡頭、面部特寫和逆光變焦展現(xiàn)了太多男主人公氧氣面罩下的面目特寫。這不是一部英雄傳記,導(dǎo)演讓敢第一個踏上月球,幾乎是全人類最勇敢的那個人歸回到人,而不是拔高成神。但在那個年代,即使是今天,登月無疑都是一趟充滿危險的遠大征程,如果發(fā)生在中國,航天員也許還是會給家人留一封遺書。
我們都知道那個背負著國家、甚至人類探索使命的人是英雄。但本片堅持讓英雄有煙火氣,他首先是一個平凡的父親和丈夫。英雄就該只是鋼鐵硬漢,帶著永遠也用不完的激昂斗志嗎?寫這篇文章的這一天,我看到了央視新聞推送的一條微信《杜富國,你要堅持下去》。名字也許您還陌生,但這位南部戰(zhàn)區(qū)陸軍云南掃雷大隊的戰(zhàn)士于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人工搜索排雷時,讓同組的戰(zhàn)士后退,自己卻被突然爆炸的手榴彈炸掉雙手,雙眼的眼球被摘除的故事,我相信您一定聽過。記者希望杜國富堅強,即使他還能感受到已經(jīng)不再的雙手還在隱隱作痛的幻覺。面對記者采訪的鏡頭,這位20歲小伙子蒙著雙眼說:“我會堅持下去,堅強起來!”為什么英雄不能在知道自己失去雙眼的時候難過,為什么英雄不能有一絲對未來的膽怯和不安?當我們強加給他們一個勇敢無畏標簽的時候,有沒有想過英雄也許并沒有想贏得世人的崇拜和敬仰,就像阿姆斯特朗堅持到月球更多的是完成自己對小女兒的一個交代一樣。血肉之軀的英雄,首先是人,也依然是人。希望所有的普通人能理解并接受這一點后,依然崇拜他們。
責(zé)任編輯:武瑾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