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 芳 歐陽卓靜 黃錦輝 梁偉兵
廣東省開平市中醫(yī)院,廣東開平 529300
肛周膿腫是臨床常見病、多發(fā)病,是指肛管直腸周圍軟組織內或其周圍間隙發(fā)生的急性化膿性感染,絕大部分是由肛腺感染引起的,男性多見,多數為20~40歲的青壯年[1]。在發(fā)生肛周膿腫后如不能及時有效的進行治療,致使肛門與其周圍組織長時間處于炎癥感染的狀態(tài),則增加了發(fā)生肛瘺的幾率,對患者的正常生活造成了影響,嚴重時甚至影響行走[2]。臨床中治療肛周膿腫通常采取手術切開引流的方式,然而手術切開引流具有切口大、恢復慢等特點,若護理不當對肛門括約肌或造成不同程度的損傷,增加了發(fā)生肛瘺的幾率[3]。此次研究的目的是討論高頻超聲引導下穿刺置管負壓引流對淺部肛周膿腫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此次研究納入的患者均是在2016年10月~2018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患者,根據硬幣分組的方式將此次研究的85例患者分為Ⅰ組和Ⅱ組。納入標準:(1)入組前患者及其家屬對本次研究知情;(2)所有患者均符合臨床中對肛周膿腫的診斷標準。排除標準:不適宜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45例患者組成Ⅰ組,男34例,女11例,年齡25~65歲,平均(35.5±5.1)歲,臨床癥狀有肛門疼痛、發(fā)熱等;40例患者組成Ⅱ組,男32例,女8例,年齡25~61歲,平均(34.5±4.8)歲。肛周膿腫以往主要依據癥狀,體征,探針探查,造影及實驗室檢查做出臨床診斷。其特點是起病急,疼痛劇烈、膿腫破潰或切開后常形成肛瘺[4]。利用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發(fā)現數據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1 超聲表現 經超聲檢查發(fā)現,皮下出現混合回聲團且大小各不相同,邊界較為模糊,內部回聲呈現出不均勻的狀態(tài),清晰可見不規(guī)則的液性暗區(qū),在一部分液性暗區(qū)中可見大量點狀回聲,且發(fā)現不均勻增厚的膿腫壁。彩色多普勒超聲顯示:在膿腫壁及其周邊,膿腫內部分隔血流信號比較豐富,膿腔內因有液化現象因此沒有血流信號。
1.2.2 治療方法
1.2.2.1 Ⅰ組 此組患者采取超聲定位穿刺置管負壓引流治療。患者在進行治療前均常規(guī)的進行有關檢查,如凝血功能、心電圖等。利用高頻線陣探頭對肛周進行探查,探頭直接在患部進行檢查,超聲圖像上能夠清晰地分辨肛管直腸各層次結構及顯示肛管直腸及周圍正常組織和異常病變。以確定膿腫的大小及部位,同時確認是不是出現液化的癥狀,同時也要確定是否為合并肛瘺的膿腫。針對液化的患者來說,應采取俯臥位,同時將臀部墊高,將肛門徹底暴露出來,對肛周進行消毒處理,使用利多卡因進行局部麻醉,其濃度為1%,利用高頻超聲探頭引導下進行穿刺。對探頭進行調整,對膿腫的深度與位置進行掃描,以多切面的形式將膿腔的解剖位置顯示出來,同時也要顯示出內部回聲的情況、范圍、走向、與周圍組織的關系。
1.2.2.2 Ⅱ組 此組患者采取手術切開引流進行治療。切口應位于膿腫波動較為明顯的部位,膿腫的大小決定了切口的長度,在對皮膚和皮下組織切開后,將膿腔打開,對膿腔間隔進行分離,將膿腔排出后,對膿腔進行沖洗,可選擇雙氧水、生理鹽水及碘伏,在沖洗完成后對傷口引流。在術后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服用抗生素,每天對創(chuàng)口進行換藥處理,直至創(chuàng)面愈合。
(1)判定指標[6]:顯效:患者臨床癥狀及病灶徹底消失不見,切口愈合良好,沒有出現感染的癥狀,經超聲復查發(fā)現膿腔徹底消失;進步:患者臨床癥狀及病灶有所改善,切口愈合較好,有輕微感染跡象,經超聲復查發(fā)現膿腔有所改善;無效:臨床癥狀及病灶沒有變化,創(chuàng)面愈合較差,出現后遺肛瘺且切口出現感染,經超聲復查發(fā)現膿腔沒有變化。(2)評估指標:采取程度分級法[7]對兩組患者不同程度疼痛發(fā)生率進行比較。0度:患者沒有疼痛感;Ⅰ度:患者出現輕微疼痛感,不需要進行任何處理,不會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及睡眠;Ⅱ度:患者出現疼痛感,需要使用止痛藥物來緩解疼痛;Ⅲ度:患者疼痛感較為嚴重,需要使用杜冷丁緩解疼痛。
將此次研究得到的數據歸納到SPSS19.0軟件中,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Ⅰ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100.0%與Ⅱ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97.5%基本一致,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n(%)]
Ⅰ組患者不同程度疼痛發(fā)生率與Ⅱ組患者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同程度疼痛發(fā)生率比較[n(%)]
肛周膿腫具有發(fā)病急的特點,且疾病的發(fā)展速度較快[8],需進行治療,在發(fā)病后若不能及時有效的進行治療,那么肛門及其周圍組織就會長時間處在炎癥的狀態(tài)下,最終形成肛瘺,嚴重的影響了患者正常的生活[9-10]。經此次研究證實,高頻超聲引導下微創(chuàng)治療淺部肛周膿腫具有理想的效果,且降低了患者的疼痛感。手術切開引流雖然其治療效果不錯,但是卻具有以下缺點:(1)針對多分隔膿腔患者來說極易出現引流不徹底的現象[11];(2)術后發(fā)生后遺肛瘺及復發(fā)幾率比較高;(3)手術創(chuàng)傷較大,需每天換藥增加了患者的疼痛感[12];(4)治療時間比較長,因此增加了住院的時間,花費較大;(5)術后對肛門括約肌造成損傷,可能會影響肛門正常的功能。高頻超聲引導下微創(chuàng)治療淺部肛周膿腫有效的緩解的患者的疼痛感,具有以下優(yōu)勢:(1)常規(guī)手術采取的是全身、骶管或是硬膜外麻醉的方式,而高頻超聲引導下微創(chuàng)治療采取的則是局部麻醉的方式,避免了患者發(fā)生與麻醉有關的并發(fā)癥[13];(2)高頻超聲探頭操作比較簡單,同時詳細的顯示出膿腫的位置、形態(tài)、大小等基礎情況,可以選擇最短的進針路徑進入到膿腔,對進針的方向及深度可以隨時進行調整,對治療多間隔膿腔具有較大的優(yōu)勢[14];(3)手術切口較小,降低了因換藥帶來的疼痛感;(4)不會對肛門括約肌造成傷害[15];(5)治療時間短、花費少;高頻超聲引導下介入治療具有效果好、無創(chuàng)、疼痛感低等特點,因此受到臨床醫(yī)生的推廣,也更利于患者的接受。同時在采取高頻超聲引導下介入治療之后更是降低了因手術對對機體帶來的應激反應,從而利于患者的預后,對其正常生活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高頻超聲引導下介入治療具有微創(chuàng)的優(yōu)勢,降低了手術創(chuàng)傷對機體帶來的不良影響,以最小的切口來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且疼痛感較低,有效的降低了因手術創(chuàng)傷對機體帶來的危害,在臨床得到廣泛的應用,且受到患者的認可[16]。兩種治療措施效果均較為理想,且緩解了患者的疼痛度,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患者的治療方式??偠灾?,淺部肛周膿腫患者采取高頻超聲引導下微創(chuàng)治療具有效果好、創(chuàng)傷小、花費少等優(yōu)勢,極大的降低了患者的疼痛感,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