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國仕
永嘉縣鶴盛鎮(zhèn)中學,浙江溫州 325114
在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理念下,教師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進行學習,讓學生做課堂的“主人”。教師需要在應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多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讓學生具有團隊的概念,讓學生能夠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主動溝通,并合作解決問題。讓初中美術的課堂變得更加有趣生動,并且能夠提升教師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的學習效率。
在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實施的過程中,應秉承著促進全體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學目標。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鼓勵每一位學生都積極的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活動的參與,確保每一位學生都能得到鍛煉的機會。但是在現(xiàn)階段的合作學習中,仍然存在著優(yōu)秀學生占據(jù)小組合作學習主場的現(xiàn)象,使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學生的參與度受到影響,嚴重的阻礙了小組合作學習教學優(yōu)勢的發(fā)揮。
雖然合作學習是學生分組進行學習,但是不合理的分組也會使學習效率下降。雖然學生都是同一個起點,但是每個學生都有著不同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所以,教師需要在進行分組的時,多觀察每個學生,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而不是簡單地根據(jù)座位分成小組,這樣的小組會因為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的不同,導致出現(xiàn)一定的問題。如果正巧這個小組成員的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都不夠優(yōu)秀,從而在學習的過程中對于所學知識無法理解,也無法進行有效的溝通,從而導致組內成員的學習效率降低。
要在充分考慮學生條件及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結合初中美術合作學習的任務來構建合作學習小組:將合作學習小組的人數(shù)控制在4-7 人之間,過多或過少的人數(shù)都會影響到合作學習的效果。4-7 人的小組不但能夠在思想上進行有力的碰撞,還能夠控制交流學習的時長,讓大家在既定的時間內完成交流、討論并達成一致意見。當然,初中美術教師可以根據(jù)課堂實際情況及教學的需要,調整合作學習小組的人數(shù),以最大程度地發(fā)揮合作學習的效果;要堅持合作共贏、共同進步的合作學習理論,小組成員按成績好中差搭配的同時,要考慮到他們的性別、個性、思維方式等差異,合理搭配小組成員,使大家在合作學習過程中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合作學習小組組長,初中美術教師既可以在通盤考慮中指定,也可以鼓勵學生們毛遂自薦,增強學生們的自信心與責任感。
并不是所有的美術教學內容都能通過合作學習來進行開展,教師在教學中不能因合作而合作,需要合理地選擇合作學習的內容,這樣才能確保合作學習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因此在初中美術教學中開展合作學習,教師首先需要備課時仔細分析本次的教材內容是否適合開展合作學習,如果開展合作學習,能不能進一步促進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能不能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等。如果不適合,教師應該采取另一種教學方式開展教學,盡可能地讓學生的美術綜合能力在教學中得到提升。合作學習內容選擇,一方面是要嚴格以課程標準要求為準,從而滿足初中美術教學的系統(tǒng)性和循序漸進性;另一方面要充分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盡量選擇一些學生喜聞樂見的主題,這對于吸引學生的參與興趣,提高學生學習熱情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在初中美術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中,評價環(huán)節(jié)是至關重要的,不僅能影響學生的合作學習積極性,同時也會影響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全面發(fā)展。因此,這就需要教師應積極的進行合作學習模式評價體系的完善與健全。首先,教師應轉變以往重結果輕過程的評價標準,不僅對學生小組合作學習中得出的結論進行評價,同時更應對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的參與積極性、參與表現(xiàn)進行評價。其次,教師還應拓寬評價的主體和評價方式,將學生的自評、互評等形式納入到評價體系中,以此實現(xiàn)評價的全面性、客觀性,使學生能以更加良好的狀態(tài)投入到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中,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
在初中美術的課堂教學中,應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可以取得不同的教學效果,其中合作學習模式是素質教育中推崇的一種教學方法,即將學生作為主體開展的合作探究學習模式。為改變傳統(tǒng)美術課堂教學中的沉悶氛圍,教師以靈活性更強的教學模式增強了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并致力于活躍課堂氣氛,增強學生學習的趣味性,以滿足課堂教學中的實際要求。教師不應該僅關注合作學習模式的表象,而是要由表及里地深入探索其實踐運用思路,才能彰顯出合作學習模式的教育效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