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依嵐
河北省唐山市灤南縣第二高級中學,河北唐山 063500
音樂學科和其它學科相比較而言最明顯的區(qū)別在于它是抽象化的,學習音樂鑒賞的核心出發(fā)點便是對音樂作品的展現(xiàn),只有讓學生在聆聽中感受到音樂學科的魅力,才能夠切實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愛好,讓抽象化的音樂具象化,引導學生共同對抽象化的音樂進行具象化的解讀。
例如,我們在鑒賞電影插曲《草原放牧》的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通過對比的教學形式來將柴可夫斯基的《第六悲愴交響曲》來與之進行對比鑒賞,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著兩段音頻資源,讓學生自主對其核心特點進行討論,隨后,教師引導學生在音樂語言特征等方面進行歸納,提示學生通過旋律、節(jié)奏、速度、力度等多層面進行詳細的比對。學生在教師的積極引導之下,可以在第一時間形成一個初步的鑒賞體驗。最后,教師對學生課堂中形成的音樂感知進行最后的梳理與總結(jié),將學生劃分為學習小組,進行互動型評價,幫助學生拓寬視野,從不同的角度來評價音樂作品,推動學生的音樂興趣,保證課堂的良好秩序,促進課堂教學順利開展。
每一個音樂作品中都蘊含著較為廣闊的意境以待挖掘,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需要引導學生不斷的對作品進行更為詳實的分析比對,在想象與聆聽的雙重作用下讓學生對音樂實現(xiàn)初步的音樂感知。但由于不同學生的音樂基礎不同,對音樂的感知層面也往往會存在一些偏差,所以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需要針對性地對其進行,讓學生在感官的推動之下自覺融入到音樂世界之中,深入挖掘音樂的內(nèi)在含義,循序漸進地對音樂進行有形音樂認知。
例如,教師民歌鑒賞課堂過程中,首先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播放民歌相關的音頻資源,從我們身邊的、熟悉的民歌資源出發(fā),模仿電視節(jié)目的形式來讓學生對音頻資源進行競猜,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以及課堂參與度,要求大家在猜準名字的基礎之上進一步對該民歌想要展現(xiàn)的具體內(nèi)涵與意境進行簡要的分析與介紹,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得到熏陶,自然而然的給學生帶來更積極的心理觸動。
高中音樂的鑒賞環(huán)節(jié)有諸多表現(xiàn)形式,音樂是一種通過聲音傳達情感的藝術(shù),如果教師通過多種形式的趣味活動,可以為學生帶來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調(diào)動了學生參加比賽的積極性會讓學生音樂鑒賞課堂的參與度、音樂綜合素養(yǎng)得到大幅度鍛煉。例如,在山東民歌《沂蒙山小調(diào)》鑒賞課堂中,教師可以在課堂開始階段對該民歌的主要特點進行初步解讀,提示學生在鑒賞過程中應當注重民歌創(chuàng)作方法以及起承轉(zhuǎn)合四句式的結(jié)構(gòu)方法,讓學生在鑒賞音樂的過程中對山東的風俗民情形成初步的印象,有利于學生對山東民歌形成更加深刻的印象,隨后,教師引導學生展開歌唱比賽活動,劃分為若干音樂小組,利用抽簽、隨機數(shù)等方式來隨機決定登場順序,面對面的進行比拼,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客觀公正的做裁判,對每一個登場的選手、小組進行具體化的評價,將整個課堂的活躍氛圍推向高潮,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獲得更加豐富的情感體驗。
結(jié)合高中生的身心特點來看,作為已經(jīng)有一定獨立思考能力的學生,一線教學工作者應當對他們的獨特感受與見解給予充分的鼓勵,在新背景下的高中音樂課堂營長尊重差異,保證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讓學生成為音樂課堂的主人。音樂教師可以主要通過以下兩個方面展開。首先在聆聽中思考。學生在了解音樂作品之前,最直接、最重要的一步是“聽”。學生可以在調(diào)動感官來值觀的感受音樂作品的節(jié)奏,情感與魅力。其次要重視想象作用。音樂鑒賞是富有意境的,新課標實施下的音樂課堂被賦予了越來越多的形式,要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需要將課堂中劃分出一定時間給學生用來積極聯(lián)想或想象,引導學生在音樂鑒賞課堂中實現(xiàn)全身心的投入到音樂的氛圍之中,完成音樂課堂以人為本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