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野
河北省承德市寬城滿族自治縣松嶺鎮(zhèn)中心校,河北承德 067601
中華文化的發(fā)展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它也體現(xiàn)了中華文化上下五千年中所有的傳承以及發(fā)展,對中華文化的學習是作為華夏兒女所必備的能力。小學生作為祖國明天的希望,肩負著傳承中華文化的歷史使命,在小學語文教學中不斷注入國學元素,這不僅是新課程改革的具體要求,也是作為中華兒女所必需的學習的內容,也是不斷弘揚和發(fā)展中華精神所必需的經(jīng)歷的過程。因此,國學元素在小學語文教學實際中逐漸被小學教育工作者所重視,但是國學元素在語文教學實踐中的發(fā)展也不是特別完美的,就目前的情形來看,也存在著一定的問題,需要教育工作者能夠重視起來。
目前的小學教育體系中,教師開展語文教學任務都是根據(jù)教材的編寫來進行的,語文教材是學生進行語文學科學習的主要媒介,也是教師進行語文教學的主要依據(jù)。教材編寫的合理性也直接影響了小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吸收情況。但是,就目前小學語文教材的內容來看,以人教版小學語文教材為例,國學元素在教材內容的設置上可以說是少之又少,人教版語文教材上涉及到國學元素的教學內容只有《古詩詞兩首》這樣的內容,相比較其他的語文教學內容,國學元素在語文教材中的比重偏低,國學元素在語文教學內容上得不到重視。此外,語文在教學內容上,對國學元素的解讀大多是認為文言文的教學內容,這就導致學生從心理上認為對于國學的學習就是對古老的文言文學習,認為文言文晦澀難懂,學生從心理上抗拒對于文言文的學習,長此以往導致學生對語文國學內容學習興趣的喪失,甚至產(chǎn)生厭學的心理。
2.1 在教學內容上不斷添加國學元素。國學元素在小學教學內容上想要得到更好的體現(xiàn),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必須能夠以小學生的學習實際出發(fā),在結合教材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將國學元素融合進語文教學的實際中。國學元素的范圍較為廣泛,國學經(jīng)典著作在我國文學史上更是占據(jù)了半壁江山,小學生的年紀小,思維的理解能力尚未達到理解較難文章的程度,因此,對于一些經(jīng)典的并且理解起來較為困難的文言文類文章,小學語文教師還是應當避免向學生進行傳授。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聯(lián)系語文教材上的教學內容,向學生有意識的傳授一些論語等簡單的國學元素知識,如在學習人教版語文教材三年級上冊第五組第十七課《孔子拜師》的這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將論語結合進教學的內容中,“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等等,教師將這些簡單易懂的論語傳授給學生,并向學生解釋內在的含義,使學生能夠感受到論語里面的智慧。
2.2 改變教學方法。在小學教育中語文教師在不斷將國學元素注入教學內容中的同時,也應該注重在教學方法上的改革創(chuàng)新,小學生對學習的定性的都不太高,思維的跳動使他們難以特別專注地進行學習,因此,教師的教學方法很重要,它關系著學生學習注意力的集中。教師在進行國學內容教學實際的開展過程當中,可以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在教學內容上做一些拓展,如在學習人教版語文教材二年級上冊《曹沖稱象》這篇課文的時候,教師可以在進行教學內容的同時,給學生介紹一些關于曹沖的其他一些典故,如《智救庫吏》,這樣不僅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而且可以使學生了解到歷史上的典故,加深了對于國學元素的學習。
2.3 增加趣味性教學內容
教師應當結合當前小學生的實際發(fā)展情況,在教學內容上,注重增加趣味性??梢詫鴮W內容通過小故事的形式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如在語文教學中增設《弟子規(guī)》的內容,教師可以將弟子規(guī)的內容用小故事講述出來,不斷增加教學內容的趣味性,使學生通過白話與文言相結合的形式,加深對于《弟子規(guī)》內容的理解,有意識的向學生傳遞中華優(yōu)秀的傳統(tǒng)文化,使國學元素在語文教學中的目的以更好的體現(xiàn)。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對中華文化的傳承更需要學校能夠從小學生抓起,不斷在語文教學中增加國學元素,使學生在中華文化的學習中,不斷學習中華傳統(tǒng)美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使國學元素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揮出積極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