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毓欣
翻開甄秀娟老師的班級日志,扉頁上寫著這樣一段話:我是個平凡的老師,不能做偉大的事情,但我愿意用真摯的愛成就更多的孩子,幸福更多的家庭。
1989 年8 月,18 歲的甄秀娟從師范學校畢業(yè),被分配到一所偏遠的農村小學,從此踏上三尺講臺,開始與語文結緣,與班主任結緣。流光一閃三十載,她從青澀的青年,到沉穩(wěn)的中年,始終以飽滿的熱情、滿腔的激情投身于教育事業(yè)中,每一個接近她的人都會驚嘆:“一個文文弱弱的小個子老師,怎么會有這么大的能量,這么富有感召力!”
1998 年,甄秀娟老師調入縣城初中,開始了長達12 年的住宿學校生活。那年,她的女兒才5歲。每天早上,自己幼小的孩子還在睡夢中,她已經悄悄地從家中溜出來,和學生們一起開始了早操,晚上9:40 查完所有宿舍,看著學生們全部安然入睡,她才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家里,靜靜的夜晚,女兒已經進入了夢鄉(xiāng)……記不清多少次,她站在女兒的床前,愧疚的淚水不由自主向外涌。女兒不止一次說過:“我以后也做媽媽的學生,這樣媽媽就會更愛我,我就能和媽媽天天在一起。”
是啊,她就這樣愛著她的學生,天天和學生們在一起,從春到夏,從秋到冬,一屆又一屆,一年又一年,學生在哪里,她就在哪里。初三畢業(yè)體育測試,甄老師每天都站在跑道邊櫻花樹下,左手扶著腰,為同學們加油助威:“張璐,還有最后一圈,沖刺??!”“天宇,一定堅持?。 睂W生在隨筆《櫻花下的成長中》這樣寫道:“每次跑步時,總能看到班主任那嬌小的身影,雖然她的腰不好,但還是堅持陪伴著我們,在起點焦急地注視著,她充滿期待和鼓勵的眼神,告訴我快點,再快點!我也不由加快了步伐?!?/p>
今年,甄秀娟已經48 歲了,依然會站在學生跑操的隊伍中,和學生們一起慢跑,雖然體力不如從前,跑完幾圈下來氣喘吁吁,但她心中一直有個堅定的聲音:“我是班主任!我要和學生在一起!”
歲月流逝,教師的職業(yè)病慢慢纏上了她,腰不好,她就靠著講桌上課;頸椎疼,她貼著膏藥站在講臺上。那次,正在上課的她突然暈倒,馬上被送到醫(yī)院,原來是心臟供血不足,同事開玩笑地說:“以前看報道有老師暈倒,感覺那么虛假,今天才知道,還真有這事呢!”第二天,虛弱無力的她準時出現在教室里,臉色憔悴,聲音低沉,她說:“我不能站著,就坐著;我不能講課,就看著學生,和學生在一起,這樣我心里踏實?!庇谑牵v臺上就出現了一個坐著的柔弱身影,用明亮的雙眸深情地望著同學們,那一刻,她像極了天下慈祥的母親!
前段時間,她在考試監(jiān)場時竟然發(fā)現手不能嫻熟地寫字了,愛人接到電話趕緊把她帶到醫(yī)院,拍完腦CT,醫(yī)生說這種病叫“失寫癥”,是腦血管的問題。當校長問起時,她才說臨近名師工作室檢查,每天加班到晚上八九點才回家,這樣的日子堅持了近一個月,校長“強迫”她休息幾天,她淡淡一笑說:“這個病不影響我說話備課,我還能堅持,堅決不影響上課?!?/p>
上課的日子,甄秀娟每天早上6:40 前到校,白天坐在教室里和學生們一起上課,下午目送他們走出校園,在校時間近12 個小時。午自習幫學生做數學習題,背英語單詞,研究物理難點,學生們總是用崇拜的目光看著她,親切地稱她是“全能老師”。
17:40,學校放學。學生們圍在她身邊,她手捧作文,耐心地一個一個看著。時間在悄悄溜走,校園里漸漸安靜下來,辦公室里的學生越來越少。終于,學生們心滿意足地離去,她也騎車回家,路燈亮起,身旁的花池里花兒開得正艷,空氣中彌漫著暖暖的夜的氣息……
就這樣,她以奔跑的姿態(tài)走過三十年,從農村到縣城,從小學到初中,環(huán)境變了,但班主任和老師的角色沒變,她身后的那方講臺沒變,做一名好老師的初心沒變,在時光的流云中,她站成了淡雅而怡人的風景。
創(chuàng)設一間有溫度的教室,是甄秀娟永遠的追求。她深知愛是教育的根本,班主任的愛應是一種發(fā)自內心的熱愛,不僅愛那些懂事、積極、勤奮的優(yōu)秀生,更要愛那些特殊的學生。
曾經,班里有一個聾啞兒,即使雙耳帶著助聽器也幾乎聽不見,所以孩子靦腆又有一些自卑。入學第一天,家長要求將孩子安排在第一排,甄老師欣然應允。她知道這樣的學生需要的不僅僅是同情,更多的是關注和尊重。那次孩子的數學考了87 分,甄秀娟在班里表揚了他,可惜他根本聽不見,學生們就大聲地喊:“老師,把他的名字寫在黑板上!”她寫了孩子的名字,并且還寫上:“你很棒,數學87 分,是同學們的榜樣!”瞬間,孩子的臉紅了,眼睛一下子亮起來,用一種驕傲而激動的復雜眼神望著同學們和老師,甄秀娟微笑地看著他頻頻點頭,這時,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做班主任三十年來,甄秀娟教過的學生可謂多矣!問題學生也不可計數,她見過有的學生不好好學習,面對父母的眼淚無動于衷,還有過學生指著滿身泥點兒一臉灰塵的父親大聲指責,更有的偷走父母的辛苦錢上網吧,每每那時候,甄秀娟的心就會很痛。深夜的燈光下,她含著淚寫下日志《孩子,你為什么如此冷漠》。如果一個孩子內心蒙了塵,變得如此堅硬而無情,這難道不是教育的悲哀?她一遍遍地拷問自己。她對自己說:“如果我們不能走到孩子們的內心深處去感悟生命的本真,我們就永遠沒有觸摸到教育的真諦?!彼龍孕牛簾o論學生多么頑劣,多么不堪,內心世界一定固存著美好、善良和生命的能量。教育就是在學生生命的春天里不斷播種,讓“人”的這棵大樹茁壯而蔥郁。她暗下決心,就像蘇格拉底說的那樣吧,“一萬次的灌輸,不如一次真正的喚醒”,培育心靈比教給知識更重要,喚醒善良而柔軟的心靈,影響并塑造有趣而又有愛的靈魂,是為師者不可推卸的責任。
她發(fā)揮自己愛寫作的特點,利用自己教語文的學科優(yōu)勢,用文字與孩子們溝通,這樣初步形成了“心靈溝通+生命教育”班級管理育人模式。
班里調皮的王蛟洋、認真的李錁昀、熱愛班級的王丁熠和劉釗源,一一走入她的筆下,走入她所記錄的時光故事中。后來,課代表劉子玉在隨筆中悄悄問老師:“什么時候我才會出現在老師的故事中?”當她把《空谷幽蘭——劉子玉》推送在自己的名師工作室公眾號上時,孩子哭了,家長也激動地哭了。其實,這些故事不是單單寫給某個學生的,文中真善美的品格影響著每一個學生,學生們讀著別人的故事,修正自己的身心,就像甄秀娟在班級故事《最美時光我們一起走過》中所寫的,“向美而生,向上而行”。
愛每一個孩子,這是甄秀娟一直堅守的原則。
她希望用愛去感化他們,用真善美去引導他們,站在孩子同樣的高度去傾聽他們的心聲,把他們積極向上、純真樂觀的精神底色挖掘出來,把他們自身的個性潛力激發(fā)出來。
家長們說:孩子們遇到甄老師,是最大的幸運與幸福。于是,她所帶班級381家長群被悄悄地改為了“381 一家人”。和她一起主題研修時的學友、保定學院的馬麗娟副院長曾問過她:“班里有你不喜歡的學生嗎?”“沒有!”甄秀娟回答得毫不猶豫,對學生,她心里裝著滿滿的愛,她在用心守護生命教育的晴空。
身為一名語文教師,甄秀娟對自己提出了極高的要求。
她希望打造一個充滿詩意的語文課堂。
走進甄秀娟老師的語文課堂,就仿佛走進了一個詩意盎然的世界。
她引領學生認識詩詞達人雷海為、諾貝爾獎獲得者屠呦呦,走近感動中國人物吳孟超、鐘揚教授,時事評論治沙人王文彪,真的是“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她的課,總是那么有趣。酈道元的《三峽》、阿來的游記散文《一滴水走過麗江》被學生們改成了含蓄雋永的小詩。春天,她和學生們一起走進作文課“光影里的春天”;秋天,傾聽校園里梧桐樹的私語,感悟自然的情趣與理趣;校園足球、啦啦操,都走進學生的作文天地……甄秀娟和學生們一起恣意徜徉在美麗的文字中,學生們學語文,更學會了愛生活,愛自己,愛他人,愛我們的民族和國家。
她說,最喜歡林清玄“美好的心靈,就是溫柔地對待一草一木的心靈”這句話,她用這種特別的教學方式告訴學生,要做一個“看到一朵野菊也要怦然心動的人”,就像她對自己教學風格的概括一樣:“傳授知識的方式也許是那山間的一條小溪,恬靜,有生機,細水長流?!?/p>
她希望做教育的學者、智者。
多年來,她堅持專業(yè)閱讀與寫作,撰寫教育心得,做課題研究。她用兩年時間參與編寫了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初中文言文通識讀本》,參加省名師工作室和擔任市名師工作室主持人后,多次去滄州、廊坊、雄安新區(qū)送教下鄉(xiāng)。她以于漪老師說的“一輩子做老師,一輩子學做老師”自勉,在專業(yè)上不斷發(fā)展,這些年,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深圳龍崗進修學校等,都留下了她孜孜不倦的教研求知的身影。她要求自己向大師學習,還與同伴結為研修共同體,共同奔跑在教育教學的理想之路上。
談起甄老師,同事們都以她為驕傲,希望“像甄老師那樣越干越有力量”。而學生們則對自己的老師充滿敬佩和感激,他們說,難忘那風情萬種的語文教學、妙趣橫生的課堂,難忘老師瘦弱但堅定地一步步走來為學生遮風擋雨的身影、批改作文時專注的神色、眼角悄悄生出的皺紋、與學生談話時溫柔的語氣、被學生感動時輕揚的嘴角,更難忘老師送走每一屆學生時的哽咽……
在甄秀娟老師的教學手記中,有這樣一段話:
“教室的空間有限,而我能做的,就是在每一天,用自己的愛心和智慧,和學生們一起成長,在流水的光陰中留下一道美麗的光影?!?/p>
30 年的教育生涯,甄秀娟老師累并快樂著。她深知追求的背后是信仰和情懷,雖然已不再年輕,但她依然愿活成一束光,愛學生,愛語文,愛這份事業(yè),她說,學生的成長,是她最大的幸福與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