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道海(浙江樂清市北白象鎮(zhèn)第六小學)
在小學教育教學當中除了教授小學生理論知識外,還要關注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注重德育教學。現在很多學校都采取了一定的手段和措施來進行小學生的德育教學,引導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其中挫折教育即為一種德育教學手段,這種教育手段在實施過程當中會讓被教育者遭受一定的挫折。需要注意的是教育的方式和力度一定要得當,這種教育方式的最終目的是激發(fā)學生受打擊能力的潛能,讓被教育者對于挫折有一種深刻的領悟,從中增強抗挫折能力。在教學中對學生進行挫折教育是鍛煉提高學生潛能的一種很有成效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挫折教育過程中,要給予學生適度的挫折體驗,不要給小學生的心理造成陰影,所以對該教育教學手段的專業(yè)研究和科學化實施還是十分必要的。
在德育課堂教學當中,教師要逐漸引導學生明白挫折并不是可怕的事情,遇到挫折也不是一件壞事,要讓學生逐漸了解挫折在生活當中是無法避免的。在引導下逐漸形成正確的挫折觀念,可以結合一些生活當中真實發(fā)生的實例,將挫折意識灌輸給學生。例如,學習較好的學生也會有解不出的題目、遇到考試不理想的情況;開朗的人也會存在人際關系困難的問題。讓學生對挫折有充分的心理準備,不至于遭遇挫折時沒有應對之法??梢詫⒁恍┥鐣耸炕蛘吖湃说氖论E講述給學生聽,由于小學生的年紀較小,相比較而言故事敘述的方式更能夠讓他們接受和理解,用一些英雄或者榜樣的事跡更加直觀和形象地去描述,能夠增強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實效性。
每一次德育教學選取的榜樣可以是不同的類型,這樣可以使學生心中的榜樣形象更加全面,但即使是完美的榜樣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個人,他們的思想行為和模范事跡承載著一定的社會主流的價值取向。運用實際的故事激勵學生,并在其中讓學生將他人的經歷聯系到自己身上并與之產生情感上的共鳴,自然而然地將自己對待挫折的方式與他人做對比,從他人的事跡當中獲得啟迪,逐漸從耳濡目染當中增強自信心,從而了解他人在遇挫時的處理方式和心理活動,進而形成正確的挫折觀念。還有就是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來培養(yǎng)學生的受挫能力,營造一個輕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對挫折有一個重新的認知,使得學生在遇到挫折時克服緊張等心理障礙。在情景教學當中以學生主觀意識為基礎,設定一系列的挫折情景,讓學生思考類似情況發(fā)生時的處理方案。除此之外還需要學生在此過程中對自身的表現進行正確的評價,讓學生清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yōu)勢和劣勢,并揚長避短,針對自身問題進行改進。
對小學生的德育教育除了學校教育者的引導外,在課外,學生的家庭生活和課外活動也對學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影響,所以課外的挫折教育同樣是必要的。課外的挫折教育可以分為多個方面:安排小組討論的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正確處理日常問題、針對挫折制定耐挫方案等。由于該教育方式的特殊性,所以不能急功近利,需要逐漸將這種思想滲透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教師根據學生的家庭住址進行分組,將住得近的學生分在一組方便及時交流,在生活出現挫折的時候可以及時施以援手。平時也可以交流一下各自遇到的困難和挫折,共同分析出解決的方法。根據日常發(fā)生的挫折事件制定相應的耐挫方案,如有一部分學生會因為心理的暗示和不自信而影響到自己日常行為,課下可以合理安排一些勵志的影片,接受主人公貧窮的生活現狀,學習其永不言敗的精神,通過這種方法發(fā)現學生逐漸形成一定的應措策略,由此可見該手段的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德育教學是一門提高學生心理建設和思想品德修養(yǎng)的教育方式,旨在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挫折教育手段的運用,相信會使缺乏自信的孩子,重新找到人生的方向和新的起點,跟隨著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踏上新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