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亞萍
【摘要】 目的 研究補中益氣湯加減配合針刺夾脊穴治療抑郁癥的療效。方法 78例抑郁癥患者, 根據(jù)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 每組39例。參照組實施常規(guī)西藥治療, 研究組實施補中益氣湯加減配合針刺夾脊穴治療,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結果 研究組治愈18例、顯效10例、有效9例、無效2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4.87%(37/39);參照組治愈12例、顯效10例、有效9例、無效8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79.49%(31/39);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發(fā)生脫落1例、轉成躁狂相0例,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56%;參照組患者發(fā)生脫落2例、轉成躁狂相4例,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5.38%;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補中益氣湯加減配合針刺夾脊穴治療抑郁癥效果較佳, 可使患者相關臨床癥狀得到顯著改善, 安全性較高, 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 補中益氣湯;針刺夾脊穴;抑郁癥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35.090
抑郁癥的臨床特征主要表現(xiàn)為長久的情緒低落, 在心境障礙中占主導地位, 通過實驗室、神經(jīng)系統(tǒng)和患者身體檢查, 病理未顯現(xiàn)。其常見癥狀為意志活動降低、思維遲鈍、認知功能下降, 甚至出現(xiàn)厭世心態(tài)、自殺行為, 而某些精神癥狀嚴重者, 還會產(chǎn)生妄想、幻覺等。當前對于該病特效方法尚無定準, 因此臨床上主要實施抗抑郁藥治療。本文對補中益氣湯加減配合針刺夾脊穴治療抑郁癥的療效進行了研究, 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8年4月~2019年4月收治的78例抑郁癥患者, 根據(jù)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參照組和研究組, 每組39例。參照組男18例, 女21例;年齡21~62歲, 平均年齡(37.25±8.26)歲;病程2.0個月~3.5年, 平均病程(1.05±0.82)年;其中肝氣郁結型18例、膽胃不和型9例、心腎不交型7例、心脾兩虛型5例。研究組男19例, 女20例;年齡20~63歲, 平均年齡(37.68±8.45)歲;病程1.5個月~4.0年, 平均病程(1.27±0.92)年;其中肝氣郁結型19例、膽胃不和型8例、心腎不交型6例、心脾兩虛型6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參照組實施常規(guī)西藥治療, 采用抗抑郁藥舍曲林(輝瑞制藥有限公司, 國藥準字H10980141, 規(guī)格:50 mg×14片)治療, 口服, 50 mg/次, 1次/d, 之后隨著病情發(fā)展, 逐漸遞增, 服藥劑量≤150 mg/d, 1個療程為42 d, 共治療3個療程。研究組實施補中益氣湯加減配合針刺夾脊穴治療, 方劑主要由炙甘草、黨參、人參、黃芪各15 g, 柴胡12 g, 當歸、白術各10 g, 升麻、陳皮各6 g, 大棗6枚, 生姜9片組成。依據(jù)不同證型實施加減, 如:益中氣、寧心神, 可添加煅龍骨15 g;若脾胃虛弱、化源不足, 可添加香附10 g、熟地24 g、白芍10 g。用水煎服, 1劑/d, 分早晚2次服用, 1個療程為42 d, 共治療3個療程。取穴:取夾脊穴, 對于心腎不交型患者, 取胸腰部腎俞、心俞穴周圍的夾脊穴, 同時與患者癥狀相結合, 進行對應穴位的選取, 包括昆侖、腰陽關、腎俞、心俞等;對于膽胃不和型患者, 取胸部脾胃俞穴、肝膽俞穴周圍的近夾脊穴, 同時再取足三里、胃俞、膽俞、脾俞及肝俞等穴位;對于肝氣郁結型患者, 取胸部肝膽俞穴周圍的近夾脊穴, 同時再取三陰交、內(nèi)關及肝俞等穴位;對于心脾兩虛型患者, 取胸部心脾俞穴周圍的近夾脊穴, 同時再取足三里、胃俞、心俞和脾俞等穴位。腧穴選取好后, 消毒完成后, 利用準備好的毫針行針刺, 主腧穴實施溫針灸, 留置針30 min, 中間每5分鐘行針1次, 1次/d, 1個療程為42 d, 共治療3個療程。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采用漢密爾頓抑郁量表對治療效果進行評定, 治愈:體征及臨床癥狀徹底不見, 自覺癥狀無, 抑郁評分<8分;顯效:體征及臨床癥狀有所改善, 自覺癥狀不明顯, 心境障礙呈輕度, 抑郁評分為8~12分;有效:體征及臨床癥狀得到局部改善, 自覺癥狀有一定變化, 同樣會對正常生活與工作造成影響, 心境障礙程度不一, 抑郁評分為13~20分;無效:體征及臨床無任何變化或者病情加劇, 抑郁評分>35分??傆行?(治愈+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不良反應包括脫落、轉成躁狂相等。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研究組治愈18例、顯效10例、有效9例、無效2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94.87%(37/39);參照組治愈12例、顯效10例、有效9例、無效8例, 治療總有效率為79.49%(31/39);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發(fā)生脫落1例、轉成躁狂相0例,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2.56%;參照組患者發(fā)生脫落2例、轉成躁狂相4例, 不良反應發(fā)生率15.38%;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抑郁癥在中醫(yī)學上可歸為“臟躁”、“郁證”等范疇, 心肝腎脾等臟腑與其關系密切, 情志失衡、氣血失和是其癥狀表現(xiàn)[1]。中醫(yī)學認為對該種疾病采用中藥劑補中益氣湯治療, 可對臟腑進行調(diào)節(jié), 達到益氣、補中的功效。脾胃受后天因素影響較大, 氣血平衡, 脾胃功能才能通暢運行, 而氣機運轉正常, 才可對臟腑和氣血進行調(diào)節(jié)。采用這一中藥方劑治療, 再與患者具體抑郁癥證型相結合, 加減藥方, 則可使治療效果達到理想的程度[2-4]。同時通過眾多實驗研究得知, 補中益氣湯可對產(chǎn)生的疲勞感進行緩解, 使大腦活力得到增強, 內(nèi)分泌功能和免疫能力得到提高, 對RNA、DNA的合成及胃腸運動進行調(diào)節(jié)。當中的甘草、白術、黨參、黃芪等可使白細胞水平得到升高, 使抗體得以產(chǎn)生, 激發(fā)細胞活力, 使腦脊液5-羥色胺含量得到提高, 同時當中柴胡還能達到鎮(zhèn)靜的效果[5-7]。夾脊穴位進行針刺也與臟腑關系密切, 與患者抑郁癥四種證型相結合, 選取相應的夾脊穴行針刺, 可對氣血和臟腑進行調(diào)理, 進而使患者神經(jīng)功能得以恢復[8-11]。
此次研究顯示,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低于參照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 使用補中益氣湯加減配合針刺夾脊穴治療抑郁癥明顯起到更佳的療效。
綜上所述, 補中益氣湯加減配合針刺夾脊穴治療抑郁癥效果較佳, 安全性較高, 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 申堯, 高建忠. 補中益氣湯加減配合針刺夾脊穴治療抑郁癥療效觀察. 山西中醫(yī)學院學報, 2017, 18(17):166-167.
[2] 潘洪峰, 梁仕武, 許愛, 等. 艾灸百會穴對抑郁癥患者療效及血清5-羥色胺的影響. 中國中醫(yī)藥現(xiàn)代遠程教育, 2018, 259(3):118-120.
[3] 尹宏, 補中益氣湯加減配合針刺夾脊穴治療抑郁癥療效觀察. 中國實用醫(yī)藥, 2019, 14(1):135-136.
[4] 樂晶晶, 易韜, 李霽, 等. 針灸治療抑郁癥的臨床研究概況. 西部中醫(yī)藥, 2015, 28(10):143-146.
[5] 宋揚, 劉津, 臧大維, 等. 神經(jīng)遞質(zhì)功率及血漿5-羥色胺水平與腦卒中后抑郁的相關性. 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7, 37(2):439-440.
[6] 籍玉紅, 劉娟. 腦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漿腦脊液單胺類遞質(zhì)水平的變化. 中國實用神經(jīng)疾病雜志, 2015, 18(22):121-122.
[7] 朱應征, 付振強. 艾司西酞普蘭對卒中后抑郁狀態(tài)及神經(jīng)康復的療效分析. 中國處方藥, 2015, 13(6):90-91.
[8] 竺平暉. 花椒多酚類化合物對腦卒中后抑郁大鼠腦組織NE、5-HT及MAO的影響. 浙江中西醫(yī)結合雜志, 2014, 24(5):393-395.
[9] 郭麗, 李永春, 孫冬梅, 等. 電針夾脊穴治療抑郁癥的臨床研究. 中醫(yī)臨床研究, 2015, 7(10):45-46.
[10] 高瑩. 針刺華佗夾脊穴治療肝郁脾虛型抑郁癥的臨床療效觀察. 山東中醫(yī)藥大學, 2013.
[11] 曹辰虹, 陳靜. 以督脈為主治療抑郁癥116例. 遼寧中醫(yī)雜志, 2013, 40(8):1682-1684.
[收稿日期:2019-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