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里哀,原名讓·巴蒂斯特·波克蘭,莫里哀是他的藝名,法語意為長春藤。他是法國17世紀古典主義文學最重要的作家,古典主義喜劇的創(chuàng)建者,法國芭蕾舞喜劇的創(chuàng)始人,在歐洲戲劇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1659年,莫里哀創(chuàng)作了《可笑的女才子》,辛辣地諷刺了資產者的附庸風雅,抨擊了貴族社會所謂“典雅”生活的腐朽無聊,因而觸怒了貴族勢力,遭到禁演。莫里哀繼續(xù)編演了《丈夫學堂》和《太太學堂》,《太太學堂》因宣揚新思想,要求沖破封建思想牢籠而被指責為“淫穢”“詆毀宗教”,再次遭到禁演。莫里哀創(chuàng)作了《〈太太學堂〉的批評》和《凡爾賽宮即興》兩出論戰(zhàn)性短劇作為還擊。1664年,莫里哀寫成杰作《偽君子》。
他的喜劇在種類和樣式上都比較多樣。喜劇含有鬧劇成分,在風趣、粗獷之中表現(xiàn)出嚴肅的態(tài)度。他主張作品要自然、合理,強調以社會效果進行評價。他的作品開古典主義喜劇之先河,極大影響了喜劇乃至整個戲劇界的發(fā)展。在法國,他代表著“法蘭西精神”。其作品已譯成多種重要語言,是世界各國舞臺上經常演出的劇目。
(摘編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