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黎黎,于錕鵬,段 艷
(山東省榮成市人民醫(yī)院健康管理中心,山東 威海264300)
冠心病是臨床較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心律失常是冠心病患者常見的并發(fā)癥,具有起病急、進展快等特點,治療不及時會對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及生命安全造成嚴重影響。臨床上對于冠心病心律失?;颊叨鄬嵤┧幬镏委?但長期效果欠佳。本研究將炙甘草湯聯(lián)合胺碘酮作為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的常用驗方,臨床效果顯著,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70例患者均為榮成市人民醫(yī)院健康管理中心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心律失?;颊?其臨床表現(xiàn)、心電圖診斷及中醫(yī)診斷均符合《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1]。男42例,女28例;年齡50~75歲,平均(58.2±4.8)歲;病程1~8年,平均(5.3±1.4)年。心律失常類型:室性早搏30例,陣發(fā)性房顫19例,房性早搏21例。
1.2 納入標準 符合冠心病心律失常診斷;對此次研究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1.3 排除標準 不穩(wěn)定性心絞痛等重度冠心病患者;嚴重心律失?;颊?合并其他心、肝、腎及造血系統(tǒng)等原發(fā)性疾病患者;精神異常拒不合作者;對本研究藥物過敏者。
入院后給予患者溶栓、抗凝、降脂、抗血小板等常規(guī)治療。將0.15 g胺碘酮(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1021872,0.2 g/片)溶于100 m L葡萄糖注射液中,靜脈滴注,每日1 g,2周后根據(jù)患者病情減量至每日0.2~0.4 g。在此基礎上給予炙甘草湯治療。驗方組成:清酒30 g,胡麻仁20 g,麥冬、炙甘草各12 g,人參片、桂枝、阿膠(烊化)各10 g,生姜、大棗各6 g。氣陰兩虛者加知母、黃柏;心血虛可加紅花、桃仁;心陽虛者可將人參換為南沙參,桂枝換為肉桂,并加用炮附片。上述諸藥水煎取汁500 m L,分早晚兩次服用,持續(xù)治療20 d。待患者出院后,進行為期半年的隨訪。
3.1 療效評定標準 臨床癥狀與心律失常基本消失,心電圖檢查指標顯示正常為顯效;臨床癥狀及心律失常明顯改善,心電圖等檢查指標有所改善為有效;臨床癥狀與心律失常沒有變化,心電圖檢查指標無變化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例數(shù)+有效例數(shù))/總例數(shù)×100%[2]。
3.2 結果 治療后,其中顯效30例,有效35例,無效5例,治療總有效率為92.9%。經(jīng)隨訪,67例患者遵醫(yī)囑服藥并按時回醫(yī)院復查,6例患者復發(fā)并再次治療,復發(fā)率為8.6%。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及生活方式的改變,冠心病的發(fā)病率呈不斷上升趨勢,心律失常作為其中較為常見的并發(fā)癥,其原因是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導致心肌缺血,進而損傷心臟泵血功能,血流動力學障礙,嚴重時危及患者生命安全。臨床上多給予西藥治療,胺碘酮是臨床治療該病的常用藥物,可有效治療室上性心律失常及陣發(fā)性室性心動過速或室顫,但需長期服用且嚴格控制用藥劑量,長期用藥會增加患者的不良反應,療效欠佳。近年來,中醫(yī)治療在臨床中得到廣泛應用。冠心病心律失常屬中醫(yī)“胸痹”“怔忡”“心悸”范疇[3]。該病多由心腎陽虛、脾失健運造成,導致患者心脈阻塞、血運不暢,屬于本虛標實、心脈瘀阻、氣血兩虛之證,因此治療該病應以益氣養(yǎng)陰、活血化瘀、定悸復脈為主。炙甘草湯(主要由清酒、胡麻仁、麥冬、炙甘草、人參、桂枝、阿膠、生姜、大棗組成)屬中藥驗方,具有益氣滋陰、通陽復脈等功效,對于陰血不足、陽氣虛弱證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炙甘草通經(jīng)利血、補中益氣;大棗、人參補氣滋液;生姜、桂枝辛溫走散,溫通血脈;阿膠、麥冬滋心液、養(yǎng)心血。諸藥合用行氣止痛、益氣滋陰、活血祛瘀、振奮心陽。臨床研究證明,方中人參總皂苷、甘草酸、麥冬總皂苷是抗心律失常的主要有效成分,可對抗多種因素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和冠脈結扎再灌注所致的心律失常,功效顯著,能降低缺血再灌注性心肌損傷[4]。此外,藥理研究表明,該藥具有擴張冠狀動脈、增強心肌收縮、改善機體微循環(huán)的作用。
本研究中,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2.9%,經(jīng)隨訪,復發(fā)率為8.6%,表明炙甘草湯聯(lián)合西藥治療冠心病心律失常,可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