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月
(朝陽市建平縣中醫(yī)院,遼寧 朝陽 122400)
小兒扁桃體炎是臨床上小兒非常常見的一種疾病,該疾病多數(shù)是由于細菌或病毒導致,臨床表現(xiàn)為疲乏無力、便秘、周身不適、高熱、頭痛、畏寒、食欲下降、吞咽困難等[1]。小兒扁桃體炎極易復發(fā),并且該疾病的額并發(fā)癥較多,如風濕熱、急性腎炎、急性關節(jié)炎、心肌炎、扁桃體周膿腫、咽旁膿腫等,對小兒的健康發(fā)育造成了嚴重的影響[2]。目前臨床治療小兒急性扁桃體炎的方式有中醫(yī)中藥、抗生素、手術治療、一般療法、局部治療等。本研究分析綜合療法治療小兒急性扁桃體炎的臨床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在我院進行治療的36例急性扁桃體炎患兒,將其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組18例,觀察組中男10例,女8例,年齡2.5~10歲,平均年齡為(5.86±1.47)歲;對照組中男11例,女7例,年齡3~11歲,平均年齡為(6.02±1.58)歲。兩組患兒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P>0.05)。
1.2 方法: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抗生素治療,采用青霉素鈉15萬~20萬U/kg,在加上50 mL生理鹽水,分兩次對患兒進行靜脈滴注,對青霉素過敏的患兒,則對其進行靜脈滴注10 mg/kg阿奇霉素,并且合理的加上葡糖糖注射液,使其液體濃度控制在1 mg/mL,1次/天。此外,還需對患兒進行地塞米松、糜蛋白酶以及慶大霉素霧化吸入,2次/天。如患兒的體溫>39 ℃,則讓其口服布洛芬混懸液,提高飲水量,食用流質食物。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綜合療法治療,患兒口服蒲地蘭口服液,蒲地蘭口服液2歲以下,1支/天,2~3次/天;2~5歲半支/次,3次/天;5~8歲,1支/次,2次/天;8歲以上,1支/次,3次/天。此外,根據(jù)患兒的實際情況,加上口腔噴藥治療以及中藥扁桃體貼局部治療??趪娪盟帲毦腥?,慶大霉素加地塞米松加生理鹽水,病毒感染用干擾素a1b加生理鹽水;扁桃體貼為中藥貼,主要局部清熱解毒,貼于天突穴和大椎穴。
1.3 評價指標:統(tǒng)計比較兩組患兒的臨床療效,包括痊愈、有效和無效,扁桃體膿點和咽喉腫痛等癥狀全部消失,沒有咳嗽情況,發(fā)熱基本消退,視為痊愈;扁桃體膿點和咽喉腫痛等癥狀得到緩解,伴有輕微的咳嗽,視為有效;臨床癥狀未得到改善或病情加重,視為無效。(痊愈+有效)/例數(shù)×100%=總有效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本研究中所得數(shù)據(jù)采用SPSS22.0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平均數(shù)加標準差方式(s)表示,使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采用百分率(%)表示,使用χ2檢驗,當P<0.05時,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治愈13例,有效4例,無效1例,總有效率為94.44%;對照組治愈10例,有效5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為83.33%,χ2=6.246,P=0.012。兩組患兒治療總有效率比較觀察組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
小兒急性扁桃體炎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兒科疾病,該疾病臨床表現(xiàn)為咽喉腫痛、扁桃體肥大、高熱不退、頭痛、便秘、吞咽困難等。引起該疾病的主要病菌是乙型溶血性鏈球菌,葡萄球菌、流感桿菌、肺炎雙球菌以及非溶血性鏈球菌也可引發(fā)該疾病[3]。臨床上將急性腭扁桃體炎分為急性化膿性扁桃體炎與急性卡他性扁桃體炎。小兒急性扁桃體炎常見的并發(fā)癥有急性關節(jié)炎、急性腎炎、心肌炎、風濕熱、急性鼻炎、急性淋巴結結炎等[4-5]。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現(xiàn)今治療該疾病的方法較多,包括一般療法、局部治療、中醫(yī)中藥、手術治療和抗生素應用等。細菌感染或病毒感染是引起小兒化膿性扁桃體炎的主要因素,而細菌感染情況相對較多,研究發(fā)現(xiàn),近年來有部分患兒是由于厭氧菌感染引發(fā)的疾病。目前治療小兒急性扁桃體炎一般采用抗生素進行治療。預防該疾病的措施有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衛(wèi)生習慣、加強身體鍛煉,提高自身機體抵抗力。
本研究中采用綜合療法治療小兒急性扁桃體炎,其中蒲地蘭口服液,具有抗炎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主要成分包括板藍根、黃芩、蒲公英、苦地丁等。該藥物主要用于治療扁桃體炎、咽炎、腮腺炎、癤腫等。該藥品能夠有效的抑制脆弱類桿菌以及大腸桿菌引起小鼠皮下混合感染的膿腫形成,且能有效的保護脆弱類桿菌以及金黃色葡萄球菌腹腔注射所致的小鼠感染情況,對二甲苯導致小鼠耳廓腫脹以及角叉膠導致大鼠足跖腫脹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本研究分析綜合療法治療小兒急性扁桃體炎的臨床效果,結果表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綜上所述,對小兒急性扁桃體炎采用綜合療法具有較好的臨床效果,值得進一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