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俠
(沈陽市第五人民醫(yī)院,遼寧 沈陽 110023)
腦血管意外、外傷、神經(jīng)肌肉萎縮等長期臥床患者常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功能活動障礙、日常生活能力減退、需他人協(xié)助等情況,極易發(fā)生感染,嚴重時甚至會致人死亡[1]。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長期臥床患者容易出現(xiàn)下呼吸道感染情況,尤其是老年患者受自身免疫力低下、抗菌藥物反復使用等因素影響,增加了其感染風險[2]。為了有效防控患者術(shù)后感染的情況發(fā)生,提高抗感染治療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本文對長期臥床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耐藥菌的分布及耐藥特點進行了分析,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本院收治的長期臥床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137例作為研究對象。患者男72例,女65例,年齡6~78歲;根據(jù)病歷資料顯示,137例患者包括腦血管意外76例,嚴重心肺功能衰竭26例,外傷12例,神經(jīng)肌肉疾病9例,其他14例。剔除非長期臥床患者、不符合《2011年歐洲成人下呼吸道感染診治及管道指南》中下呼吸道感染診斷標準[3]病例、無法獲取痰液標本者、合并免疫異常疾病、近期接受免疫抑制劑或是細胞毒藥物治療病例。
1.2 方法:根據(jù)《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采集患者痰液標本,當細菌總數(shù)≥100 cfu時表示其呈陽性[3]。在此基礎(chǔ)上采用紙片擴散法進行菌株藥敏性測試,做好數(shù)據(jù)記錄工作。
2.1 137例長期臥床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標本細菌培養(yǎng)結(jié)果:137例長期臥床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病原菌培養(yǎng)共計124株,包括溶血性鏈球菌14株,占比11.29%;金黃色葡萄球菌9株,占比7.26%;肺炎鏈球菌12株,占比9.68%;肺炎克雷伯菌26株,占比20.97%;銅綠假單胞菌19株,占比15.32%;大腸埃希菌27株,占比21.77%;鮑氏不動桿菌6株,占比4.84%;其他11株,占比8.87%。其中革蘭陽性菌包括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鏈球菌和肺炎鏈球菌;革蘭陰性菌包括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鮑氏不動桿菌。
2.2 主要革蘭陽性菌和常用藥物的藥敏結(jié)果:經(jīng)過藥敏試驗發(fā)現(xiàn),不同抗菌藥物對金黃色葡萄球菌、溶血性了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的耐藥性結(jié)果如下:苯唑西林:100.00%(9/9)、35.71%(5/14)、50.00%(6/12);青霉素:55.56%(5/9)、64.29%(9/14)、50.00%(6/12);阿奇霉素:100.00%(9/9)、78.57%(11/14)、58.33%(7/12);頭孢美唑:55.56%(5/9)、42.86%(6/14)、50.00%(6/12);頭孢硫脒:55.56%(5/9)、42.86%(6/14)、41.67%(5/12);頭孢吡肟:33.33%(3/9)、21.43%(3/14)、25.00%(3/12);萬古霉素:0、0、0;替考拉寧:0、0、0。由此可知,主要的3種革蘭陽性菌對萬古霉素、替考拉尼耐藥性為0,抗感染藥效更高。
2.3 主要革蘭陰性菌和常用藥物的藥敏結(jié)果。藥敏結(jié)果發(fā)現(xiàn)各種抗菌藥物的耐藥性如下:頭孢吡肟:36.84%(7/19)、40.74%(11/27)、34.62%(9/26)、100.00%(6/6);頭孢哌酮:21.05%(4/19)、11.11%(3/27)、7.69%(2/26)、33.33%(2/6);頭孢噻肟:63.16%(12/19)、59.26%(16/27)、57.69%(15/26)、100.00%(6/6);頭孢美唑:63.16%(12/19)、66.67%(18/27)、65.38%(17/26)、100.00%(6/6);美羅培南:0、0、0、16.67%(1/6);左氧氟沙星:73.68%(14/19)、74.07%(20/27)、76.92%(20/26)、100.00%(6/6);亞胺培南:0、0、0、16.67%(1/6);哌拉西林:68.42%(13/19)、66.67%(18/27)、65.38%(17/26)、100.00%(6/6);氨芐西林:68.42%(13/19)、70.37%(19/27)、69.23%(18/26)、100.00%(6/6);阿米卡星:15.79%(3/19)、25.93%(7/27)、19.23%(5/26)、33.33%(2/6)。由此可見,主要革蘭陰性菌對亞胺培南、美羅培南這些抗菌耐藥性較低,說明治療效果較為顯著。
臨床研究發(fā)現(xiàn),長期臥床患者發(fā)生肺部感染與肺底部水腫、痰液吟留不長、肺底部淤血關(guān)聯(lián)密切,且大多數(shù)長期臥床患者多為老年群體,極易出現(xiàn)誤吸事件,增加下呼吸道感染風險,因此合理使用抗生素是防治長期臥床合并下呼吸道感染的關(guān)鍵環(huán)節(jié)[4]。相關(guān)報道顯示,長期臥床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的致病菌種類多為革蘭陰性菌和革蘭陽性菌[5]。本文研究證實,137例長期臥床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痰標本細菌培養(yǎng)共計124株,主要包括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肺炎鏈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銅綠假單胞菌、大腸埃希菌、鮑氏不動桿菌,與既往報道相吻合。
結(jié)合相關(guān)文獻資料整理結(jié)果可知,大多數(shù)長期臥床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細菌耐藥性嚴重,對二、三代頭孢、青霉素等常用抗生素藥物均具有較高的耐藥性,藥物敏感性較低,極易影響臨床抗菌效果[6]。根據(jù)本文藥敏結(jié)果可知,主要革蘭陽性菌對萬古霉素、替考拉尼較為敏感,主要革蘭陰性菌對亞胺培南、美羅培南較為敏感,因此在臨床治療中應(yīng)采用上述藥物對長期臥床合并下呼吸道感染患者進行抗感染治療。
綜上所述,為了有效防治長期臥床合并患者下呼吸道感染事件發(fā)生,在臨床抗感染治療中宜選用亞胺培南、美羅培南、萬古霉素、替考拉尼對患者進行抗感染治療,從而提高抗感染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