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春娟
(遼寧省營口市第三人民醫(yī)院,遼寧 營口115000)
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為肝臟疾病的一種,該病的臨床癥狀較為復雜,且病情發(fā)展較快,對患者肝功能的危害較大,嚴重影響患者健康及安全[1]。及時予以有效治療與干預尤為重要,本研究中以綜合護理方式對該病患者進行干預,詳細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選取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88例進行研究,患者就診時間均為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按照拋硬幣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44例,其中男24例,女20例,年齡42~66歲,平均(51.5±4.2)歲;觀察組44例,其中男25例,女19例,年齡40~67歲,平均(52.4±4.6)歲;對比兩組基本資料無較大差異(P>0.05),可對比。
1.2 方法:44例對照組患者以常規(guī)護理方式進行干預,即嚴密觀察患者病情,指導用藥等。觀察組則以綜合護理方式進行干預,具體措施如下。①綜合評估。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需及時對患者情況進行綜合了解與評估,包括患者病情、生活習慣、教育程度、家庭狀況、對疾病的認知等等,并為患者建立個人檔案,以其具體情況為其制定護理計劃。②心理干預與健康宣教。該病病情較為嚴重,患者多伴有焦慮、抑郁情緒,這就需要護理人員多安慰、鼓勵患者,通過溝通交流了解患者產(chǎn)生不良情緒的原因,并進行針對性疏導;同時護理人員還需以合適的方式對患者進行健康宣教,幫助患者了解疾病的相關(guān)知識,包括發(fā)病原因、臨床表現(xiàn)、注意事項等等;同時護理人員還需以患者的認知評估結(jié)果威武依據(jù)針對性的增加薄弱環(huán)節(jié)的宣教頻率與力度。③用藥與飲食護理。讓患者明白合理用藥與飲食的重要性是提高患者用藥、飲食依從性的關(guān)鍵。護理人員需向患者講解用藥的方法、效果及對病情的了解,同時需告知患者不良用藥行為可能造成的后果,叮囑患者不可私自停藥或更改藥物用量;同時護理人員還需以循證醫(yī)學證據(jù)為依據(jù),預見性的對治療期間可能出現(xiàn)的頭痛、高熱、惡心嘔吐等情況進行處理,以減少患者用藥不適感。此外,還需指導患者飲食應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且需禁食辛辣刺激食物,以減少肝臟負擔。④運動與出院指導。叮囑患者進行適當?shù)倪\動,確保充足休息是改善患者病情的一項重要措施,護理人員可指導患者適當?shù)倪M行慢走、打太極等運動,增強體質(zhì);出院前需對宣教內(nèi)容進行再次重復與強調(diào),增強患者認識,避免患者遺忘;同時需叮囑患者進行定期復查;出院后1周需進行隨訪,對患者用藥情況等進行了解。
1.3 觀察指標[2-4]:①以我院自制護理質(zhì)量及護理缺陷評分量表評定護理質(zhì)量及護理缺陷情況,其中護理質(zhì)量量表包含護理服務質(zhì)量、操作技能、服務態(tài)度三方面,總分為10分,分值與護理質(zhì)量呈正比;護理缺陷則包括護理不良事件、護理環(huán)節(jié)缺失、護理高危因素三方面,滿分為10分,分值越高表示缺陷越嚴重。②以我院自制問卷調(diào)查表對患者掌握疾病知識的情況進行評定,量表共包含全身癥狀、用藥、流行病學、復查、治療、情感、危害、臨床表現(xiàn)、發(fā)病原因、注意事項等十項內(nèi)容,各項評分均為0~2分,滿分為20分,分值越高表示護理效果越好。③以焦慮自評量表(SAS)與抑郁自評量表(SDS)評定患者焦慮與抑郁情況,量表分別以50分及53分為分界值,分值越高表示抑郁、焦慮程度越嚴重。
1.4 統(tǒng)計學分析: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資料,以t檢驗與χ2檢驗方式對計量與計數(shù)資料進行檢驗,以P<0.05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護理質(zhì)量與護理缺陷評分比較:觀察組患者護理質(zhì)量與護理缺陷評分分別為(9.0±0.7)分、(3.7±0.5)分;對照組分別為(6.7±0.6)分、(6.4±0.8)分;觀察組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對疾病知識的掌握情況比較:干預前,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情況評分分別為(8.8±1.0)分、(8.9±1.2)分;組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與對照組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情況評分分別為(18.2±1.3)分、(12.8±1.4)分;組間差異存在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焦慮、抑郁情況比較:干預前,觀察組患者SAS與SDS評分分別為(58.9±4.0)分、(59.9±4.2)分;對照組分別為(58.7±4.1)分、(60.2±4.4)分;組間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患者SAS與SDS評分分別為(43.5±3.19)分、(44.6±3.5)分;對照組分別為(51.5±3.1)分、(52.8±3.3)分;觀察組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
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為臨床常見病,其發(fā)病率較高,約占據(jù)了我國肝功能衰竭患者的96.0%左右;具有發(fā)病急、病情嚴重、并發(fā)癥多等特點,對患者生命安全的威脅極大[5-6]。及時開展必要治療與護理干預,以降低患者病死率,改善患者病情尤為重要。
本研究中采用綜合護理方式對觀察組44例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進行研究,患者入院后及時對其各項情況進行綜合評估,并為其建立個人檔案、制定干預措施,可顯著提高護理干預的針對性;同時通過有效的心理與健康宣教指導可增加患者對疾病知識的了解與認識,對改善患者不良情緒有非常重要的價值;而通過用藥與飲食指導則可提高患者的用藥依從性,能夠減少不良用藥及飲食行為發(fā)生;此外,做好運動及出院指導有利于患者出院后堅持正確的用藥、生活行為,對改善患者病情有重要意義。
本次研究結(jié)果顯示在護理質(zhì)量評分及護理缺陷評分方面,觀察組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對疾病知識的掌握情況、SAS、SDS評分均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表明采用綜合護理方式對慢性乙型肝炎肝功能衰竭患者進行干預效果顯著,可在臨床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