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松
(沈陽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遼寧 沈陽 110168)
精神分裂癥是臨床常見的精神科疾病之一,病因及發(fā)病機制目前尚未明確,關于發(fā)病機制,目前比較認可的有兩種學說,即神經(jīng)發(fā)育異常假說、神經(jīng)遞質假說、乙酰膽堿假說、去甲腎上腺素假說[1],本病多在青壯年緩慢或亞急性起病,病程遷延,反復發(fā)作,臨床往表現(xiàn)涉及情感,知覺、思維以及行為等多方面的障礙。其中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認知功能的損害,但有的患者經(jīng)過積極的治療后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狀態(tài)。作為二代抗精神病藥的阿立哌唑和齊拉西酮在治療本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但是卻研究稱會引發(fā)代謝方面不良反應,因此目前對于這類藥物的臨床使用還具有較大爭議。本研究在使用齊拉西酮和阿立哌唑這兩種藥物治療女性精神分裂癥取得了比較理想的療效,并且不良反應較輕,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于我院就診的94例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的診斷標準的女性精神分裂癥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n=47),觀察組(n=47),對照組給予齊拉西酮治療,觀察組給予阿立哌唑治療,療程為8周。其中齊拉西酮組患者年齡17~46歲,平均年齡(34.0±2.31)歲,平均病程(4.5±2.2年);阿立哌唑患者年齡18~49歲,平均年齡(36.0±1.79)歲,兩組患者在年齡大小、病情嚴重程度方面均無顯著差異(P>0.05)。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給予鹽酸齊拉西酮片口服藥治療,鹽酸齊拉西酮片(重慶圣華曦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國藥準H605222),起始量20 mg/d,2周內加至治療劑量,最大不超過160 mg,總療程8周。有焦慮、失眠、錐體外系反應以及竇性心動過速等癥狀,對癥給予苯二氮類、鹽酸苯海索、鹽酸普萘洛爾藥物治療。
1.2.2 觀察組:給予阿立哌唑片口服治療,阿立哌唑片(浙江大冢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0320H0164),起始量5 mg/d,2周內加至治療劑量,最大不超過30 mg/d,總療程8周,有焦慮、失眠、錐體外系反應以及竇性心動過速等癥狀,對癥給予苯二氮類、鹽酸苯海索、鹽酸普萘洛爾藥物治療。
1.3 評價項目及標準:治療前及治療8周后,療效評定采用PANSS減分率進行評分[2],減分率≥75%為痊愈,≥50%為顯著進步,≥25%為進步,<25%為無效。用不良反應量表(TESS)評定不良反應,采用0~4級評分。
1.4 統(tǒng)計學方法:數(shù)據(jù)處理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計數(shù)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8周后,對照組總有效率為91.5%,觀察組總有效率為93.6%,臨床療效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23例,發(fā)生率為48.9%,觀察組不良反應發(fā)生21例,發(fā)生率為44.7%,組間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不良反應主要有嗜睡、失眠、頭暈、頭痛、便秘、惡心嘔吐、心慌、心電圖異常、震顫肌強直、月經(jīng)紊亂或泌乳、靜坐不能、體質量增加、肝功能異常。因此,齊拉西酮和阿立哌唑具有相同的臨床作用和療效,不良反應較輕,都可以作為臨床治療精分裂癥的一線用藥,具有相同的臨床作用和療效。
目前對于精神分裂癥的病因,國內外研究者從不同層面和角度對進行了廣泛的研究與探索,在排除了遺傳因素、環(huán)境因素,社會心理因素等外,主要認為其發(fā)病與神經(jīng)遞中多巴胺有關[3],主要包括D1、D2受體活性異常,導致多巴胺活性增強,D3、D4受體在外周淋巴細胞的改變和多巴胺調節(jié)的DARPP-32信號通路的異常改變,以及少突膠質細胞D3受體信使RNA下調導致多巴胺的改變,以及DNR的超敏反應等相關。其他相關的神經(jīng)遞質中5-羥色胺也被認為是本病的主要相關的神經(jīng)遞質之一,其余的也還包括谷氨酸,這些神經(jīng)遞質最終通過調節(jié)多巴胺神經(jīng)系統(tǒng)功能和腦通路從而發(fā)揮作用。
目前臨床用于抗精神病藥物主要分為兩大類[4]:即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和非典型抗精神病藥物,其中典型抗精神病藥:主要為D2受體的拮抗劑,阻斷多巴胺神經(jīng)元突觸前后的D2受體,而降低多巴胺,尤其是邊緣和中腦皮質的多巴胺,而達到治療作用,包括氯丙嗪、氟哌噻噸、奮乃靜、氯普噻噸、舒必利、氟哌啶醇、五氟利多等,研究證實該類藥物對于治療陽性癥狀的精神分裂癥患者效果顯著,但是對患者的熱值功能不僅無法改善,甚至有可能會加重患者的認識功能障礙,另外,由于此類藥物對背側和腹側紋狀體神經(jīng)元上的D2受體沒有選擇性,因此不可避免地會發(fā)生顫抖、肌張力改變、靜坐不能、僵化以及遲發(fā)性運動障礙等不良反應。非典型抗精神病藥:具有多受體、多靶標的作用特點,本類藥物對精神分裂癥患者陰性癥狀也有改善,而且較少發(fā)生椎體外系的不良反應,其藥理作用復雜,可與許多生物胺受體如5-HT受體、DA受體、M膽堿能受體、去甲腎上腺素受體等均具有高親和力,這類藥物包括氯氮平、利培酮、阿立哌唑等。
阿立哌唑是D2以及5-HT1A受體的部分激動劑,又被稱為“多巴胺系統(tǒng)穩(wěn)定劑”,阿立哌唑與D2、D3、5-HT1A以及5-HT2A這些受體都有很強的親和力,它可以根據(jù)內源性多巴胺受體的活性來調節(jié)腦內多巴胺神經(jīng)傳遞,抑制患者位于大腦邊緣葉的多巴胺的亢進,從而達到控制陽性癥狀。不僅如此,阿立哌唑對多巴胺的神經(jīng)傳遞還具有雙向調節(jié)調節(jié)作用,在患者多巴胺功能低下時,對D2受體還具有激動作用,從而達到改善患者的陰性癥狀和情感癥狀以及認知功能障礙等。國內外大量臨床實踐已經(jīng)證明其對精神分裂癥不同病期、不同類型及預防復發(fā)都有確切的療效,并且對比第一代抗精神分裂癥藥物很少引起錐體外系反應,以及對糖脂代謝、泌乳素水平改變以及對肝腎功的影響等均較小。但是,阿立哌唑也可能導致直立性低血壓、惡心和鎮(zhèn)靜等相關的不良反應??赡芘c其能激動DA受體和拮抗α1受體相關。但在本次研究中阿立哌唑的不良反應較少,這可能與阿立哌唑對毒蕈堿樣膽堿能受體沒有親和性,對D4受體組胺、5-HT2C、5-HT7受體、α1腎上腺素受體以及H1受體等再攝取位點有中度親和性有關。
齊拉西酮是目前唯一對去甲腎上腺素、5-羥色胺都有再攝取抑制作用,即功能增強作用的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新藥,齊拉西酮與阿立哌唑作用機制相似,齊拉西酮對多巴胺D2、D3、5-HT、5-HT1A、5-HT1D、5-HT2A、5-HT2C以及α1-腎上腺素能受體均具有較高的親和力,而對組胺H1受體具有中等親和力。研究認為齊拉西酮能對D2和5-HT2受體產(chǎn)生拮抗抑制作用,從而抑制突觸對5-HT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再攝取。從而發(fā)治療精神分裂癥作用的,同時,齊拉西酮對α1-腎上腺素能受體的拮抗和對H1受體的拮抗作用,可能是產(chǎn)生直立性低血壓的和嗜睡的不良反應的原因,齊拉西酮與阿立哌唑一樣,與傳統(tǒng)的抗精神病藥物相比,無論是對精神分裂癥患者的陽性癥狀還是陰性癥狀都有較好的改善作用,都能提高患者的認知功能,且對患者的代謝、錐體外系癥反應等不良反應均較小。
臨床大多研究表明齊拉西酮與阿立哌唑療效相當,并且依從性和耐受性良好,本研究也顯示,兩組在治療后精神分裂癥患者與治療前相比均有顯著改善,與以往研究結果類似。綜上所述,齊拉西酮和阿立哌唑治療女性精神分裂癥療效肯定,能顯著改善癥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