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秀蘭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提倡多角度、有創(chuàng)意的閱讀,利用閱讀期待、閱讀反思和批判等環(huán)節(jié),拓展思維空間,提高閱讀質量?!庇谑?,我們把思維導圖靈活地運用到語文教學中,既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縝密的發(fā)散思維、邏輯思維,又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這樣的思維導圖呈現(xiàn)的不僅僅是有形的閱讀思維,還是抽象思維的可視化、直觀化、形象化。學生在閱讀文本時,繪制出來的思維導圖能夠展示出自己對文章內容和脈絡的理解,能夠把自己的思維過程清晰地凸顯出來。這樣既有利于老師掌握學生對文本理解的程度,做到對癥下藥,又有利于提升學生解讀文本的能力,提高閱讀效率,還有利于幫助學生構建閱讀思維網(wǎng)絡,激發(fā)學生的記憶力和創(chuàng)造力。
那么,如何恰當有效地將思維導圖運用到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筆者認為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課前預習、課中梳理和課后總結。
一、課前預習,理清文章脈絡
預習就是學生自己在課前提前自學,是學生在學習課文時必不可少的關鍵過程。預習的好壞,直接影響學習效果,可以說它是決定學習是否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因此課前預習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能力、自學能力,還提高了學生學習的效率;不僅扭轉了學生學習的被動局面,還鞏固了所學內容,為他們在課堂學習中進行探究學習、合作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這樣就大大激發(fā)了孩子們學習的熱情和興趣。
因此對于預習課文,思維導圖可以這樣具體操作:首先回顧自己對這篇課文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點,把已經(jīng)熟知的內容在思維導圖中提前畫出來,再根據(jù)教師的預習要求來拓寬自己的思路,在此基礎上再畫出自己對文本獨特的理解,也可以將自己對課文的推想以及感興趣的問題繪制在思維導圖上。這樣,在后面的學習過程中,可以有目的、有針對性地對自己提前畫出的思維導圖的不完美之處進行補充和完善,進一步加深對文本的深度挖掘和學習。
不過,在預習過程中,還需要考慮預習的這五個基本要素:首先“字、詞、句”;其次“段落層次”;然后“事件經(jīng)過與高潮”;接著“學懂了和搞不懂”;最后“對于課后題的解答與思考”。所以在預習時,一定要結合以上五點內容進行課前預先繪制思維導圖,這樣作為孩子們在課堂上更加高效地聽講和思考具有促進作用。因此,這樣學生預習起來就有的放矢了,效果自然也好多了。
如在學習《翠鳥》一課時,大部分學生預習展示的思維導圖都非常清晰。課題放在中間圈起來,在圖中的右側標出字音、字形、字義三個分支。即(1)字音:稈、叼、蹬、飼、翁、褐。(2)字形:襯衫、橄欖、飼養(yǎng)。(3)解詞:橄欖綠、陡峭、葦稈、小巧玲瓏。圖的左側標出兩個分支,即作者、內容。而內容這一支又分翠鳥的外形、捕鳥、飛行三個更小分支等。
學生預習時,經(jīng)過繪制思維導圖,可以看出來對文本已有了大致了解,為文本的深入學習做好了鋪墊。
二、課中梳理,突破重難點(彰顯結構)
記得有人曾經(jīng)說過這樣的一句話:“學會了總結,就學會了學習?!笨涩F(xiàn)實是,學生在頭腦中沒有知識系統(tǒng),一般只是通過不斷刷題來強化對知識點的熟悉程度和掌控程度,這樣做只能事倍功半。而學生確實也明白知識點需要歸納整理,卻為什么就沒有積極地行動起來呢?主要是因為沒有激發(fā)他們感興趣的適合他們的好的歸納方法。而繪制思維導圖就是最好的解決學生這個攔路虎的辦法。
而思維導圖就是用靈動有趣的畫面、清晰柔和的線條、鮮艷無比的色彩來加以描摹的,于是呈現(xiàn)效果非常博人眼球。這樣學生在學習過程就會更有針對性,也更有趣味性。正因為思維導圖形象直觀的特點,就顯得別具一格,更適合語文閱讀課堂教學。
如在學習《楊氏之子》時,這篇課文的難點是理解楊氏子“甚聰慧”。只要這一點突破,學生自然就破解了故事中楊氏子應對語言的巧妙和智慧這一難點。而筆者是這樣繪制思維導圖的,先圈出“甚聰惠”,再分成三個分支,即“有禮貌”“反應快”“會說話”,再在每個分支后提煉出文中相對應這三個特點的句子:“為設果,果有楊梅”“兒應聲答曰”“未聞孔雀夫子家禽”。這樣經(jīng)過師生交流互動中,繪制出的思維導圖既立體又形象,這樣學生在輕松自如的學習氛圍中就解決了難點問題,同時也讓學生真正感受到如何智慧、幽默、委婉地說話是一門藝術的道理。
三、課后總結,建構知識網(wǎng)
課后總結也是閱讀教學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無論是從平時復習到期末復習,還是單元復習到專題復習,教師常感覺學生復習效果欠佳。有時讓學生自己整理歸納,效果就更差。而思維導圖就可以解決這一難題,它可以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復習中來,有針對性地完成專題復習任務,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運用思維導圖于閱讀教學中,使學生具有更多靈活的、自由的想象空間,也讓學生的思維更具創(chuàng)造力。
這就需要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共同完成同一主題的思維導圖。在繪制中,小組成員要群策群力,形成“頭腦風暴”式的操作方式。
總之,好的思維導圖是課文內容的“版圖”,教學中博人眼球的“導游圖”,開啟學生思路的“密碼”,每堂課的“核心”……充分發(fā)揮好思維導圖的教學輔助作用,提高繪制思維導圖的目的性、針對性、靈活性、藝術性,這樣就會為課堂增色不少,使我們的課堂鮮活起來、靈動起來、熠熠生輝起來,就會大大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注: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課題GS[2018]GHBZ007階段成果之一。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