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曉鳳
如何將語文教學納入素質教育的軌道,這是當代社會對長期陷入“應試怪圈”中的語文教育提出的迫切要求。“考什么教什么”使得本應是鮮活的語文教學變得壓抑和沉悶,造成學生素質的嚴重缺陷。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是落實語文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
一、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促進他們主動參與學習
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活動的內部動力。學生產(chǎn)生了學習語文的動機便是休會到學習語文的興趣,??從而會時時處處地吸取語文知識,進行各種語文學習。
1、創(chuàng)設和諧的教學氛圍,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課堂上學生不說、不讀、不問,主要是存在心理障礙,怕說不好、讀不好,同學嘲笑,老師責備。教學中常常給學生激勵的話語,摒棄批評之類的話語,讓學生明白失敗乃成功之母的道理,能促使學生參與學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2、設計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問答式的課堂教學模式往往會成為幾個尖子生的獨角戲,面向全體學生設計教學環(huán)節(jié)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激起學生的情感,激勵學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學中去。如學完《動物王國開大會》之后,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分角色朗讀比賽,課外活動中表演課本劇。這樣的設計,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參與,爭取為小組爭光。
3、樹立榜樣,激起學生主動學習的熱情?!鞍駱拥牧α渴菬o窮的”。在班級經(jīng)常評選寫字、朗讀、發(fā)言等方面的標兵引導學生比、學、趕、幫、超,能使他們充分發(fā)揮主體作用。如寫字課上允許學生自由下位欣賞“榜樣”書寫,既能促進“榜樣”把字寫得更好,又能調動全體學生努力寫好字的積極性。
二、讓學生自學讀書,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
呂叔湘先生做過一個生動的比喻:“就是給他一把鑰匙,他拿了這個鑰匙能夠自己開箱子、開門,到處找東西。你不給他這個鑰匙,那有多少寶貝他也沒有法子拿到手?!边@說明教給學生怎樣讀書的方法是課堂落實素質教育的根本點。
1、放手讓學生進入自學的渠道。讓學生運用自己的心力嘗試去了解,“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深思子自知”。課堂上教師煩瑣分析,講爛講透,是與學生課外學習不協(xié)調的,是與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規(guī)律相違背的。讓學生自學,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形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2、讓朗朗的讀書聲回到課堂?!罢b讀以貫之,思索以通之”,誦而后思,貫而后通,不“聽取、記憶”,就不會有“分析、比較”。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讀了藝術作品之后向學生提問,如同聽了音樂作品之后就要向學生訴述聽過的內容一樣有時是頗不恰當?shù)??!边@說明朗讀不應該有統(tǒng)一的標準,文章要讀到什么程度,應該由學生感受理解的程度來定。如對“花落知多少”一句的朗讀,有人感傷,有人歡快,這都與人的經(jīng)歷感受和理解有關。讀中感悟,熟讀成誦,既是好的學習方法,又能奠定寫作基礎。
3、嚴格訓練,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葉圣陶先生講:“要養(yǎng)成一種習慣,必須經(jīng)過反復歷練?!边@就是說“一邊讀一邊想”“做讀書筆記”“使用工具書”等學習方法經(jīng)過反復的嚴格訓練是養(yǎng)成良好習慣的最根本的保證。如為了培養(yǎng)學生“一邊讀一邊想”的習慣,教師要千方百計地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邊讀一邊想的機會,多進行獨立閱讀,凡是學生能通過一邊讀一邊想解決的問題,教師要放手讓學生自己去做。要經(jīng)常鼓勵那些勤動腦、多思考、帶著問題去讀書的學生,激發(fā)學生的讀書愿望,進而培養(yǎng)學生“一邊讀一邊想”的習慣。
三、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實現(xiàn)主導與主體的統(tǒng)一
現(xiàn)代教學論告訴我們,構成教學的基本要素是教師、學生、教材。教學是在教師的教、學生的學與教材這三者的復雜相互作用中展開的統(tǒng)一過程。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是實現(xiàn)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作用相統(tǒng)一的關鍵。
1、處理好教與學的關系。課堂教學中,學生的目標是獲取新知,發(fā)展能力;教師的目標是向學生傳授知識,發(fā)展學生的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說,教與學的關系是統(tǒng)一的,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服務,因此必須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確保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學。
2、讓學生經(jīng)歷學習過程。從整個課堂教學結構來看,要強化自學、質疑、朗讀、寫練四個環(huán)節(jié)。因為這四個環(huán)節(jié)是以學生學習活動為主體的環(huán)節(jié),是學生自己的學習活動。強化這四個環(huán)節(jié),客觀上就排除了教師過多講解的可能性,使學生有時間多練,積極主動地學,提高學習效率。從每一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來看,首先要做到自學、議論、輔導相結合,自學是個別“感悟”;議論是發(fā)揮班級群體的作用,互相學習,互相幫助,共同提高;輔導是小結、評價、解疑。其次要以自學為主,他學為輔。自學是通過自己的努力和實踐去學習,他學是通過他人?(教師等)指引去學習。教師的“指引”重在點撥,幫助學生解決教學上的難點。學生自學要認真讀書、思考、練習等。
總之,站在素質教育的高度,只有確立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讓學生主動地去聽、去看、去說、去寫、去思,做到耳到、口到、眼到、心到、手到,才能使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也只有真正確立了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把素質教育落在實處。
【作者單位:南京市江寧實驗小學??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