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素貞
摘 要:語文教材是情感的載體,情感教育是語文教育的重點,也是語文教育作為人文教育的重要體現(xiàn).初中階段的中學生正處于青春期階段,理解和接受事物的心理尚未成熟,還不能看透事物的本質,往往憑借主觀直覺進行好惡評判。在一些西化的潮流沖擊和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中往往會迷失自我。所以在中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在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方面都有很大的作用。本文從初中語文教學中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入手,談談個人的一些看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心理健康;教學研究
一、快樂學習———強化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情感
首先,教師要深刻理解快樂學習的實質,強化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情感。同其他學科相比,語文課程是致力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為學好其他課程打下基礎;為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良好個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礎;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和終身發(fā)展打下基礎。語文課程對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和革命傳統(tǒng),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chuàng)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優(yōu)勢。因此,快樂學習語文并不是一個輕松、無壓力的簡單過程,而是在學習語文的過程中,學生情感體驗的主流是快樂的,主導心境是愉快的。這就要求教師摒棄“快樂學習與學習責任相對立”的錯誤觀念,讓快樂學習與學習責任、學習壓力相互融合、相互統(tǒng)一,從而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動機,消除厭學情緒。其次,教師要提高自身的教學技能,為學生建立快樂學習的教學模式。建立快樂的學習模式,要求教師具備高超的教學藝術和教學技巧。學習心理學研究表明,建立在教師幽默的語言表達、機智的課堂組織、深刻的教材理解基礎上的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來說是快樂的、主動的。因此,教師要不斷學習,把心理學知識和語文專業(yè)知識有機地結合起來,提高教學技能,優(yōu)化教學模式。
二、學會學習———讓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心理學研究表明,積極健康的心理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把心理健康教育應用于語文教學,可以增強學生的正向情感體驗,讓學生產生一種“我能學好”的自我效能感和學習興趣,幫助學生自主控制語文學習進程,達到學會學習的目的。讓學生學會學習,教師應在以下幾方面做出努力。
(一)轉變教育觀念
轉變過去只認為學習優(yōu)秀的學生才能學會學習的觀念,讓每個學生都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學習心理學告訴我們,每個學生都能在不同程度上學會學習,都能在不同層次上成為學習的主人。教會學生學習,是教會全體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不同程度的操縱感和自我勝任感,從而激發(fā)全體學生主動學習、學會學習的愿望,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
(二)傳授學習方法
語文學科具有很強的人文性,僅僅依靠教師對知識的傳授無法滿足學生對語文的人文需求。教師在教學中要把語文學習的方法、策略傳授給學生,使學生不僅通過教學獲得語文知識,而且通過獲得認識問題的方法,擺脫語文學習的依賴性與被動性,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三)加強個別指導
學生的學習受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響,其個體差異是千差萬別的,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也是有所不同的。在語文教學中根據(jù)學生的自身特點進行個別指導,可以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每個學生的潛能,讓他們的優(yōu)勢得以呈現(xiàn),愉悅感和自信心倍增,主動學習的愿望被激發(fā)和保持,自覺地變?yōu)閷W習的主人。
(四)挖掘教材中的真善美
引導學生發(fā)展方向 語文教材大多蘊含熱愛祖國、熱愛生命的主題,大多表現(xiàn)出對真善美的謳歌和對假惡丑的鞭笞,因此,深入挖掘教材主題和思想,是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途徑。語文教材展現(xiàn)了世界的美?!度龒{》描寫的是山川之美;《隆中對》展現(xiàn)的是歷史之美;《蘇州園林》介紹的是藝術之美。語文教材大多蘊含熱愛祖國、敬崗愛業(yè)的主題。學習艾青的《我愛這土地》,讓學生體會詩人對祖國博大深沉的愛,樹立報效祖國的遠大理想。學習梁啟超的《敬業(yè)與樂業(yè)》,讓學生反思自己的學習精神和生活態(tài)度,對照作者提出的“敬業(yè)與樂業(yè)”的生活原則,使學生對自己的人生價值有更深的領悟。
三、激勵性評價———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情懷
語文不同于其他學科,具有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在語文教學中運用激勵性評價,尊重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可以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人文精神,培養(yǎng)他們的人文情懷。激勵性評價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內部動機,讓學生體會到學習語文的快樂,增強學習語文的興趣。而這種快樂的體驗和學習興趣又可遷移到學生對生活的熱愛和不斷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上。激勵性評價在給學生帶來語文學習的成功感的同時,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產生更多的勝任感和自我價值感。激勵性評價讓學生看到了自己在語文學習方面的長處和潛力,從而能夠從多角度積極地評價自己,使他們在思想、行為上日趨成熟。
初中教師不僅要重視語文這門學科知識的傳播,還要對豐富的語文知識進行利用,在教學的過程中科學地滲透心理健康教育,合理地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進行提高,促使學生健康、快樂成長。
參考文獻:
[1]劉玉芬;;語文教學與情感教育[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09年15期
[2]葉祥富;;淺談中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職業(yè)技術教育;2005年32期
[3]魏影;;讓健康的心靈伴隨語文課堂成長[J];文教資料;2011年07期
[4]徐曉波;;中學古文教學滲透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見[J];青少年研究(山東省團校學報);2008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