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本文分析和研究了科學園地在小學教學中的重要意義,闡述了運用科學園地來提升學生探究精神和科學研究能力的對策和方法,為小學教育提升學生綜合素養(yǎng)、核心能力提供了自己的想法和見解。
一、科學園地的重要意義闡述
新課程標準將培養(yǎng)小學生的科學實踐能力和綜合核心素養(yǎng)放在了首位,這意味著提升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和操作能力將會是教學改革的重點。傳統(tǒng)教學方式中,教師習慣于進行知識教學和理論教學,忽視了提升學生動手能力的必要性。導致科學教學陷入死板、僵硬的局面,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被壓縮,教學效果難以得到質的提升??茖W園地作為科學探索的關鍵場所,能夠給學生一個動手操作、親身觀察和實踐的機會,讓孩子們體會到理論學科知識與實踐融合的樂趣和魅力,在這樣的催發(fā)下,學生將會積極主動地求知,形成積極質疑、自己探索、自己挖掘的學習習慣。這樣的學習習慣將會讓小學生受益終身,使其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都能保持客觀、嚴謹、求真、務實的態(tài)度。
二、運用科學園地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研究的對策分析
(一)親近自然,激發(fā)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
科學探究思維的培養(yǎng)建立在興趣激發(fā)的基礎上。新課程標準要求教師所有的教學都要以興趣作為出發(fā)點,當小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被激發(fā)的時候,他們自然就會對科學探究燃起興趣??茖W園地大多是將教學內容與實際的自然現(xiàn)象、生活現(xiàn)象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讓小學生在面對紛繁復雜的自然世界時充滿了興趣。教師的責任就是創(chuàng)建一個尊重學生意愿、寬松和諧的生活環(huán)境,引導孩子們在科學園地之中去運用科學、自主探究。
比如,教師可以在科學園地之中設置一個小小的養(yǎng)蠶基地,將教學之中“自然生命周期”這一教學內容有效地引入。當孩子們在自己采摘桑葉之后發(fā)現(xiàn)自己養(yǎng)的蠶最終蛻皮之后,將會異常地雀躍和高興。孩子們自己親自剪開蠶繭之后,將會身臨其境地感受到生命的魅力,對自然界的一切形成敬畏之情,從小在心中埋下尊重生命、熱愛自然的種子。作為教師,我也明白了課堂并不是學生獲取知識的唯一途徑,科學園地這樣的實踐教學基地更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思維、動手能力的關鍵場所。
再比如,教師在“我看到了什么”這樣的教學主題下,可以引導小學生在科學園地之中觀察不同的花的形狀、顏色、枝葉,有的學生在觀察之后就會問道:“為什么不同的品種開出的花色、花瓣都有很大的區(qū)別呢?”這個時候,教師就可以接下來引導孩子們去查閱資料、一起分享。在這種興趣的激發(fā)下,教師不用直觀地去講授和灌輸知識點,當孩子們身處在科學園地之中,就自然而然地會探尋解決問題的辦法。
(二)通過實驗來感悟探究的過程
科學探究活動是一個從直觀到抽象、從簡單到復雜、從模仿到獨立的思維和實踐探究過程??茖W實驗可以讓小學生的思維全開,在開動腦筋去觀察、去探索的過程中,小學生們用自己的眼睛觀察到實驗現(xiàn)象,得到自己的實驗結論。這種教學效果與照本宣科、硬性灌輸相比有著極大的優(yōu)勢。教師要在科學園地之中設置實驗功能區(qū),引導孩子們在其中觀察、測量、實驗。比如,在“水結冰了”相關主題教學之中,教師可以將全體學生劃分為4個小組,小組成員分別負責測量水溫、觀察實驗現(xiàn)象、記錄實驗結果的角色。接著,小學生們開始實驗:首先在試管里加入一般純凈水,用溫度計測量其水溫;之后在塑料杯之中裝滿碎冰,并用毛巾將塑料杯包裹住,之后持續(xù)觀察試管里的水溫。負責測量和觀察的同學在觀察之后發(fā)現(xiàn)水溫從10度降低到0度的時候,水開始結冰。這個觀察結論讓孩子們感覺到收獲頗豐。實驗結束之后,教師鼓勵學生對實驗過程進行總結,回顧自己實驗的經驗和成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還會感受到科學探究帶來的魅力,學生的主體地位和教師的主導作用都得到了充分的展現(xiàn)。
再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電影《閃閃的紅星》,主演潘冬子和爺爺巧妙地躲過敵人的搜索,將食鹽帶給了紅軍,學生看完這個片段之后又好奇又驚喜,佩服潘冬子的機智和勇敢,同時也對潘冬子溶解和蒸發(fā)的方法產生了極大的好奇心。接下來,教師就可以在科學園地之中讓學生進行實驗和觀察。將同樣大小的兩個試管之中裝滿同樣分量的水,一試管水放在火焰上加熱,一試管水放在正常溫度下,幾分鐘之后學生會發(fā)現(xiàn)加熱的試管中的水消失不見了,而常溫試管下的水還是那么多。這個時候,學生會對水和水蒸氣的知識有更加深刻的認識。親自動手之后,孩子們突然覺得自己也可以做到潘冬子那樣機智和勇敢,角色的代入性和實驗的成功感讓小學生對科學探究產生了更大的興趣。
(三)教師要提升對科學園地的利用能力
科學探究能力決定了小學生未來的綜合素養(yǎng)和思維能力。對科學園地的利用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自身的能力。教師只有自身不斷提升科學綜合素養(yǎng),在社會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轉變對科學知識的認識,提升自身科學認知,這樣才能給孩子更好的指導和引領。
科學探究集合了物理、化學、地理、天文等多個學科的知識。教師需要充分掌握和全面把握上述學科基礎知識,充分地把握科學的研究方法,設置合理的實踐活動,在結合新課程標準的基礎上讓學生在實踐的基礎上掌握相關的原理,拓展學生的知識點,保證學生在科學探究過程中的安全性和規(guī)范性,進而提升實踐能力和綜合素養(yǎng)。
【作者單位:徐州市銅山區(qū)漢王鎮(zhèn)北望小學??江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