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志英 孫葉紅 關 越 董志軍
(1邢臺市農業(yè)科學研究院 河北 邢臺 054000;2邢臺市政府辦公室 河北 邢臺 054000)
豬苓別名豬茯苓、豬靈芝、野豬糞等,屬于擔子菌綱多孔菌科多孔菌屬的藥用真菌;子實體較大、肉質、有柄、多分枝,柔嫩時可食用,味道鮮美;孢子無色、光滑、圓筒形。
豬苓作為我國常用名貴藥材,已有2000多年應用歷史,在 《神農本草經》中早有記載;具有利尿、消腫、降肝脂、抗腫瘤、提高人體免疫力等功效,是典型的菌類藥材。近年來,野生豬苓資源逐漸減少,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而人工栽培面積較小,導致其市場價格不斷攀升,當前每公斤干品價格60元左右,且還有上漲趨勢;未來豬苓必然要走人工栽培途徑,才能滿足醫(yī)藥行業(yè)的需求。
為了給人工種植豬苓提供更多的參考資料,我們于2019年6月中下旬對野生豬苓的生長環(huán)境進行了調查,現總結如下:
1.1 地點。內丘縣侯家莊鄉(xiāng)天井村。
1.2 地形地勢。海拔1 000 m左右,20°~50°西南坡,植被覆蓋率85%~90%。
1.3 樹種。以闊葉林、灌木林為主,主要樹種:櫟樹、欒樹、楊樹、榆樹、柳樹、槭樹、板栗、酸棗、荊條等。
1.4 土壤。土壤pH為中性或弱酸性,棕、褐色土,土層較厚,腐殖質含量較高。
1.5 土壤水分。土壤較濕潤,含水量25%~35%。
1.6 溫度。最低氣溫15℃~20℃,最高氣溫28℃~33℃。
根據野生豬苓在邢臺西部山區(qū)生長環(huán)境進行分析,研究結果表明:野生豬苓宜生長在海拔1000多米的涼爽山區(qū);土層較厚、腐殖質含量較高、pH值為中性或弱酸性的土壤;土壤較濕潤,周圍樹木較多;坡度20°~50°的向陽山地;氣溫15℃~30℃生長較快。
邢臺西部山區(qū)海拔為1 000~2 000 m,各種植物資源豐富,植被覆蓋率高,雨雪豐沛,非常適合豬苓的生長,對于人工栽培豬苓具有得天獨厚的自然優(yōu)勢。豬苓人工種植每平米3~4年可產干品10 kg左右,當前市場價格每公斤50~60元,除去成本,每平米效益可達300~400元,且管理粗放、省工、省時,是山區(qū)農民脫貧致富的有效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