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振倫
(山西省漳河水利工程建設管理局 山西長治 046011)
濕陷性黃土廣泛分布于我國西北的大部分地區(qū),分為自重濕陷性和非自重濕陷性。濕陷性黃土是在一定壓力下受水浸濕,土體結構迅速破壞并產生顯著附加下沉的黃土。常用的濕陷性黃土的地基處理方法有:墊層法、強夯法、擠密法、預浸水法等[1]?;彝翑D密樁基礎處理具有易施工,處理效果好,取材方便且經(jīng)濟等優(yōu)點,可處理濕陷性黃土層厚度為5~15 m。
某調蓄水池位于壺關縣,工程級別為Ⅲ等3級,總容積14萬m3,地面高程為970.0~975.0 m,場地地基持力層為低液限粉土,結構較松散,為弱—中等透水層,場地為自重濕陷性,地基濕陷等級為Ⅱ等(中級),濕陷土層下限深度12 m。
設計要求:地基處理采用灰土擠密樁,灰土比例為3∶7,等邊三角形布置,樁距1.0 m,樁徑400 mm,有效樁長10 m、8 m及5 m。樁孔填料的平均壓實系數(shù)不得小于0.97,樁間土平均擠密系數(shù)不得小于0.93。地基處理后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不小于150 kPa,并消除處理深度范圍內的濕陷。
場地平整、放線定樁位、樁機就位、成孔、成孔驗收、夯填、驗收。
1)土料:場地清表后,選用就地挖取的純凈黃土,其有機質含量不得超過5%,不得含有其它雜質,含水量應符合規(guī)定。土料在回填前應過篩,土塊的粒徑不宜大于20 mm。
2)石灰:石灰選用生石灰消解3~4 d后過篩的熟石灰粉,石灰質量不低于Ⅲ級,不得含有粒徑大于5 mm的生石灰塊及其他雜質,生石灰不得直接用于拌制灰土。
3)灰土拌合要均勻,顏色一致,嚴格控制含水率在最優(yōu)含水率的±2%范圍內,對含水率過高或者不足的灰土禁止使用。3∶7灰土拌合完成,采用裝載機運送至篩分機進行過篩處理后及時用于回填?;彝涟韬现付▽iT的技術員監(jiān)督檢查灰土配比,現(xiàn)場試驗員在回填前對灰土的含水率進行現(xiàn)場檢測。制備好的灰土要隨拌隨用,當天使用完畢,雨天采用塑料布遮蓋,避免遭受雨淋。
成孔設備采用液壓步履式擠密灌注打樁機,外徑為425 mm、夯錘重5 t,成孔依次逐排由外向內進行,隔排隔行,間隔1~2孔跳打方式。在鉆桿上標注設計樁長位置,打樁完成后,檢查其樁長、樁徑、垂直度等滿足驗收要求后方可進行填料。
填料前先進行孔底夯擊至少2~3次,保證將孔底回落土深度內的松土壓實;填料應在成孔后及時進行,以防止鄰孔之間互相擠壓造成相鄰孔縮孔或振動坍塌。若出現(xiàn)縮孔縮頸現(xiàn)象,可采用回填灰土復打處理,也可采用碎磚渣、干砂等填入孔內進行夯填。填料應分層均勻進行,專人監(jiān)督每次的填料方量、夯擊次數(shù)、提升高度等,并做好記錄。
本次試驗委托第三方專業(yè)檢測機構進行試驗分析。經(jīng)現(xiàn)場取樣,試驗室進行擊實試驗得出:素土最大干密度1.74 g/cm3,最優(yōu)含水率19.3%;灰土最大干密度1.52 g/cm3,最優(yōu)含水率16.9%。通過現(xiàn)場試樁試驗確定的施工參數(shù)為:每次填料0.1m3,夯擊次數(shù)不小于6次,夯錘錘擊高度不低于3 m,連續(xù)分層夯實至設計標高。
開挖探井,自樁頂向下0.5 m處開始沿樁長方向每1 m對樁體及樁間土分別利用環(huán)刀取樣1組(2個點),測定灰土樣品及土樣的干密度,換算成平均干密度,通過與擊實報告中最優(yōu)含水率下的最大干密度的比值計算得出樁體的平均壓實系數(shù)及樁間土的平均擠密系數(shù)。
本文中以設計樁長為10 m的灰土擠密樁為例,分析其試驗成果。根據(jù)室內土工試驗得出,樁體平均壓實系數(shù)為0.98,樁間土平均擠密系數(shù)為0.937,濕陷性系數(shù)及自重濕陷系數(shù)均小于0.015,處理深度范圍內樁間土濕陷性已消除,滿足設計要求。
3.2.1 試驗設備
承載力檢測采用壓重平臺反力裝置,反力系統(tǒng)由配重塊、組合鋼梁、承壓板組成,承壓板四個角安裝測沉降的百分表。由一臺500 KN的液壓千斤頂及其配套的手動油泵施加垂直荷載,用量程100 MPa等級0.4級的壓力表量測加載值。
3.2.2 試驗方法
根據(jù)單根樁處理的有效面積計算得出承壓板面積為0.865 m2,承壓板選擇方形板,板下鋪設10 cm的中砂墊層[2]。加載等級分為10級,每級加載值為30kPa,最終加載值不小于設計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2 倍,即 300 kPa。
3.2.3 試驗結果
本文選擇FH7點作為研究對象,根據(jù)試驗數(shù)據(jù)分別計算得出p-s曲線及s-lgt曲線(圖1),其中p為荷載,s為沉降量,t為時間。FH7點最終加載值至300 kPa,最終沉降21.20 mm,卸載后殘余沉降為18.26 mm。該點p-s曲線呈圓滑型,特征點不明顯,無明顯陡降段,最大加載值的一半小于相對變形s/d=0.008所對應的荷載,因此取最大加載值的一半作為該點的復合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圖1 p-s曲線及s-lgt曲線
通過對本工程灰土擠密樁的試驗分析,樁體平均壓實度、樁間土擠密系數(shù)及單樁復合地基承載力均滿足設計及規(guī)范要求,消除了處理范圍內土的濕陷性,提高了地基承載力,為類似工程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