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花 黃祖娟
深圳市龍華區(qū)中心醫(yī)院心血管內科,廣東深圳 518110
針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老年患者遠期心血管事件的可逆性危險因素進行護理干預具有重要實踐意義,然而常規(guī)健康教育干預效果不盡如人意[1-3]。探尋一種改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老年患者遠期心血管事件的可逆性危險因素的護理新模式迫在眉睫。研究報道,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在社區(qū)高血壓患者的護理中應用均具有良好效果[4-5]。為此,我院于2015年9月~2017年9月開展本研究,旨在探討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預防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老年患者遠期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作用。
選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深圳市龍華區(qū)中心醫(yī)院收治120例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患者,按單盲隨機原則分為觀察組(n=70)和對照組(n=50)。本研究經(jīng)醫(yī)學倫理會批準通過,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1.2.1 納入標準 (1)符合上述診斷標準;(2)年齡≥65周歲;(3)患者與其家屬同居;(4)近期未參與過其它臨床研究者。
1.2.2 排除標準 (1)冠心病事件史;(2)失語癥患者;(3)運動障礙者;(4)嚴重認知功能障礙者;(5)近期服用過降糖和降脂藥物;(6)其他不易歸類原因。
1.2.3 排除、脫落、剔除標準 (1)符合脫落標準者;(2)符合中止臨床試驗標準者;(3)影響療效和安全性判斷的任何情況。
1.3.1 常規(guī)健康教育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健康教育干預,包括以專題講座的形式進行預防心血管事件鏈的疾病、服藥、飲食、運動和心理知識宣教,講座完畢之后同時發(fā)放“心血管事件鏈”防治知識手冊。
1.3.2 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 觀察組在常規(guī)健康教育的基礎上給予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方法如下:(1)前期制定對護理人(家屬)的“心血管事件鏈”預防與治療講義、“遠期心血管事件”家庭護理指導手冊。(2)基線期對護理人進行護理的基本內容和注意事項宣教,并將“遠期心血管事件”家庭護理指導手冊發(fā)放給護理人。(3)通過電話、短信或社交軟件與護理人建立聯(lián)系,收集護理人對護理狀況的匯總,并根據(jù)反饋信息進一步改善干預方案。
采用國人缺血性心血管?。↖CVD)10年發(fā)病風險評估表和弗明漢(Framingham)10年心臟病危險評估表作為評價工具,分別在基線期和干預后對研究對象進行評估。ICVD評分預測受試者未來10年的缺血性心血管病發(fā)病率,F(xiàn)ramingham 評分預測受試者未來10年的冠心病發(fā)作概率[6-7]。
采用我院自行設計的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老年患者健康問卷(該問卷前期經(jīng)專家評審,Cronbach’α 信度系數(shù)為 0.791,效度系數(shù)為 0.914),分別在基線期和干預后對研究對象進行評估。該問卷包括與健康知識、態(tài)度和行為相關的3個項目。健康行為知識部分,受試者得分越高則表示其對健康行為知識了解越多;健康態(tài)度部分,受試者得分越高則表示其對健康行為相關態(tài)度越積極;健康行為部分,受試者得分越高則表示其實行健康行為越充分。
所有數(shù)據(jù)均經(jīng) SPSS20.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計量資料若呈正態(tài)分布,以(±s)的形式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若呈非正態(tài)分布,組間比較則采用Mann-Whitney U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百分數(shù)(%)表示,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基線期,兩組健康知識、態(tài)度和行為得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健康知識、態(tài)度和行為得分均顯著高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基線期和干預后兩組健康知識、態(tài)度和行為得分比較(±s,分)
表2 基線期和干預后兩組健康知識、態(tài)度和行為得分比較(±s,分)
注:與 同 期 觀 察 組 比 較,*t=1.359,0.237,0.863,*P > 0.05;#t=11.903,17.056,11.886,#P < 0.05
組別 健康知識 健康態(tài)度 健康行為觀察組(n=70)基線期 4.14±1.45 4.67±1.49 3.71±1.12干預后 8.26±1.16 8.70±1.22 7.52±1.54對照組(n=50)基線期 4.75±1.51* 4.73±1.50* 3.54±1.21*干預后 5.46±1.59# 5.11±1.27# 4.88±1.04#
基線期,兩組 ICVD、Framingham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ICVD、Framingham 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基線期和干預后兩組ICVD、Framingham評分比較(±s,分)
表3 基線期和干預后兩組ICVD、Framingham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期觀察組比較,*t=0.394,0.440,*P> 0.05;#t=5.304,5.688,#P< 0.05
組別 ICVD評分 Framingham 評分觀察組(n=70)基線期 12.32±2.77 15.57±2.94干預后 9.27±2.07 11.18±2.04對照組(n=50)基線期 12.49±2.31* 15.78±2.70*干預后 11.26±2.36# 13.40±2.55#
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是冠狀動脈硬化性心臟病的典型特征,同時是遠期心血管事件的主要發(fā)病基礎[8-9]。循證護理將心血管病作為一個整體進行防治,控制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的程度、逆轉心血管事件危險因素是預防遠期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關鍵[10-11]。過去醫(yī)院常用常規(guī)健康教育來改變患者生活方式,意在控制危險因素[12-13]。然而,筆者認為常規(guī)健康教育體制不完善,這也是常規(guī)健康教育干預效果差的主要原因。本研究通過隨機對照試驗,探討了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預防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老年患者遠期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作用。
因為種種條件限制,本研究無法對本組患者進行長期的觀察。ICVD、Framingham 評分是評價遠期心血管事件風險的有效指標,李慧鳳、Ridker PM等[14-15]研究者的研究中已得到證實。因此,本研究采用 ICVD、Framingham 評分來代表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老年患者遠期心血管事件風險同樣有效。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ICVD評分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可降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老年患者缺血性心血管病發(fā)病率。干預后觀察組Framingham評分比對照組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可降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老年患者冠心病發(fā)作概率。與此同時,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健康知識、態(tài)度和行為得分均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可提高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老年患者健康知識知曉程度,改變患者看待健康行為的態(tài)度,改善患者健康行為。這可能是由于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針對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老年患者健康知識、態(tài)度和行為較差的情況,在患者接受常規(guī)健康教育的基礎上,通過家庭及家屬的護理支持等途徑促進患者健康知識、態(tài)度和行為改變來改善可逆性危險因素,最終達到降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老年患者遠期心血管事件發(fā)生概率的目的。
綜上所述,本研究探討了以家庭為中心的健康教育預防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斑塊老年患者遠期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