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廣安區(qū)婦幼保健院 四川 廣安 638000)
外固定技術是一種適用于粉碎性骨折、開放性骨折、多發(fā)性骨折與嚴重骨折的骨科常用術式[1],于小兒骨折治療期間較為多見。由于小兒骨折患者恢復速度較快且塑造能力較強,骨折復位要求相對不高,故應用切開復位內(nèi)固定方式較少?,F(xiàn)階段臨床常采用小夾板外固定方法對骨折患兒作相應治療,術后并發(fā)癥少,創(chuàng)傷程度輕,效果顯著。為系統(tǒng)分析、研究小夾板外固定方法在小兒骨折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本文作如下表述。
選定2012年8月—2013年12月期間本院收治的小兒骨折患者,總計74例,隨機分為兩組,采用小夾板外固定方法的一組(37例)作為觀察組,使用切開復位內(nèi)固定方法的一組(37例)作為對照組。觀察組女13例,男24例,對照組女14例,男23例;觀察組年齡為3~10歲,平均為(7.06±1.33)歲,對照組年齡為4~11歲,平均為(7.18±1.28)歲;觀察組病程為4h~3d,平均為(1.35±0.76)d,對照組病程為5h~3d,平均為(1.46±0.81)d;觀察組7例尺橈骨遠端雙骨折、11例股骨干骨折、8例肱骨外科頸骨折、11例肱骨髁上骨折,對照組8例尺橈骨遠端雙骨折、10例股骨干骨折、8例肱骨外科頸骨折、11例肱骨髁上骨折。比較以上一般資料,P>0.05: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納入標準:(1)經(jīng)CT、X線片確診,74例研究對象均符合小兒骨折病況。(2)74例研究對象家長均已知情同意并經(jīng)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排除標準:(1)先天性心臟病。(2)凝血功能障礙者。
1.2.1 對照組 切開復位內(nèi)固定,方法:根據(jù)X線片結果對患兒骨折部位進行標記并逐層切開其皮下組織、皮膚,骨折部位暴露后采用鋼板或克氏針予以固定且需應用生理鹽水對傷口作沖洗處理,最后行切口閉合縫合操作。
1.2.2 觀察組 小夾板外固定,方法:若為股骨干骨折,予以其股骨髁上骨或脛骨結節(jié)牽引治療并采用小夾板作外固定操作;若為尺橈骨遠端雙骨折,牽引復位后需采用前臂小夾板行外固定操作;若為肱骨髁上骨折,應在糾正患兒自身尺偏畸形與前后成角的基礎上予以小夾板外固定治療[2];若為肱骨外科頸骨折,施術者需在手法復位的輔助下作超肩夾板外固定處理,并應在其骨折處墊放紙壓墊,有利于骨折端穩(wěn)定。
觀察評測兩組小兒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與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指標數(shù)據(jù)。
SPSS21.0軟件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上,兩組小兒骨折患者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指標用“百分數(shù)”表示(卡方檢驗);計量資料上,兩組小兒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時間與住院時間指標用“”的方式表示(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例數(shù)=37):骨折愈合時間指標為(63.28±8.17)d,住院時間指標為(6.14±0.73)d;對照組(例數(shù)=37):骨折愈合時間指標為(85.61±10.46)d,住院時間指標為(9.38±1.35)d。觀察組骨折愈合時間(63.28±8.17)d、住院時間(6.14±0.73)d均短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觀察組(例數(shù)=37):1例固定失效,1例傷口感染,共發(fā)生兩例;對照組(例數(shù)=37):3例固定失效、2例骨感染、1例術后骨不連、2例傷口感染,共發(fā)生8例;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5.41%)低于對照組(21.62%),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與成人骨骼損傷相比,兒童生理功能與生物力學功能因在其生長階段持續(xù)變化,骨質多孔且骨膜肥大,骨折不完全移位、斷裂情況相對較多,故應用手術方法較少。臨床上,骨折病因多與積累性勞損、間接暴力與直接暴力有關,由于小兒具有內(nèi)塑力較強、成骨能力良好、骨折端血液循環(huán)較佳的生長發(fā)育優(yōu)勢[3],恢復時間不長,骨折復位要求亦相對不高,采用非手術治療方法較為廣泛。本次研究采用小夾板外固定治療方法對小兒骨折患者進行治療,小夾板對患兒骨折端壓迫性較好,且硬度適中、彈性較強,可有效加快患兒愈合速度,促進患兒骨折復位,效果顯著。如上文結果所示,觀察組骨折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發(fā)生率(5.41%)低于對照組(21.62%),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通過結果對比亦能證明小夾板外固定方法在小兒骨折患者治療中的效果較切開復位內(nèi)固定方法效果更佳。究其原因,主要是小夾板外固定無需內(nèi)置固定物,無需對患兒骨折位置進行切開操作,因此患兒肌肉組織、皮膚組織所受干擾、破壞程度較低,可有效減少患兒骨感染、骨不連、傷口感染等術后并發(fā)癥情況。此外,小夾板外固定方法還可妥善固定患兒骨折端,操作簡便且療效較佳,可縮短患兒骨折愈合時間。
綜上所述,在小兒骨折患者治療期間應用小夾板外固定方法,可減少患兒住院時間,降低并發(fā)癥發(fā)生率,保證患兒的治療安全性與療效,應用價值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