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迎春 熊莉
(吉首大學醫(yī)學院 湖南 吉首 416000)
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NPC)在歐洲、北美洲及大洋洲的發(fā)病率不足1/100000,但在我國兩廣、福建及湖南地區(qū)的標化發(fā)病率達20~30/100000[1]。隨著調強放療的廣泛應用,鼻咽癌局部控制率進一步提高,但遠處轉移并未明顯控制。文獻報道,初診時約有4%~10%[2-3]的NPC患者伴有遠處轉移。遠處轉移成為鼻咽癌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本文就晚期轉移性鼻咽癌的治療進展進行綜述。
1.1 鼻咽癌是對化療最敏感的頭頸部腫瘤,晚期轉移性鼻咽癌的治療與化療方案、周期、放療均有相關性。但由于缺乏大型Ⅲ期隨機對照研究,標準的一線化療方案尚未確定。2016年張力教授[4]發(fā)表在柳葉刀雜志研究:對比吉西他濱+順鉑和氟尿嘧啶+順鉑治療復發(fā)、轉移性鼻咽癌的療效。結果得出吉西他濱+順鉑組的無進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總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均明顯高于氟尿嘧啶+順鉑組(P≤0.0025)。這一結果可為晚期轉移性鼻咽癌患者的一線治療提供強有力的證據(jù)。
1.2 足量全身化療是轉移性鼻咽癌一線治療基礎。一項回顧性臨床研究[5-7]提示,接受≥4周期化療的轉移性鼻咽癌患者的PFS、OS均明顯延長(P值均<0.05)。研究發(fā)現(xiàn),接受4~5個周期化療患者,OS均優(yōu)于>6周期或1~3個周期患者(P<0.01)[8]。因此,對初診轉移鼻咽癌患者,首先推薦4~6個周期的足療程化療。
1.3 放療在轉移性鼻咽癌中也占有一定地位。一項多數(shù)據(jù)回顧性研究中[9]發(fā)現(xiàn)接受化療聯(lián)合放療患者的3年生存率顯著高于僅接受化療的患者(P<0.001)。2014年一項Ⅱ期前瞻性臨床研究報道了對轉移性鼻咽癌患者采用全身化療后續(xù)貫同步放化療及維持化療的療效[10]。該研究中全組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和PFS分別達至43.7和21個月。由此可見,全身化療聯(lián)合根治性放療可進一步改善轉移性鼻咽癌患者總生存期。
靶向治療(molecular targeted therapy)是以腫瘤細胞過度表達的某些標志性分子為靶點,有效干預受該標志性分子調控,從而達到抑制腫瘤生長、進展及轉移的效果。對于晚期轉移性鼻咽癌治療來說,靶向治療是一個新方向及選擇,包括以下幾種。
2.1 EGFR在包括NPC在內的多種人類惡性腫瘤都存在過表達
有報道稱EGFR與NPC預后有關[11]。目前,針對該靶點的治療藥物主要包括西妥昔單抗和尼妥珠單抗。2006年,美國FDA已批準西妥昔單抗用于局部進展期鼻咽癌的治療。一項研究報道[12]顯示遠處轉移的鼻咽癌患者經(jīng)過化療失敗后,予西妥昔單抗和卡鉑聯(lián)合化療,不良反應可耐受。尼妥珠單抗可下調 EGFR的表達,是我國第一個治療惡性腫瘤的人源化單克隆抗體。目前,尼妥珠單抗的全國多中心Ⅲ期臨床試驗已開始,期待其具治療結果。
2.2 血管生成抑制劑
當前,抑制血管生成藥物取得顯著療效的是貝伐單抗。貝伐單抗是單克隆抗體,能競爭性抑制VEGF—A并與其配體的結合,從而抑制新生血管的形成而發(fā)揮抗癌作用。目前,貝伐單抗已被FDA批準用于結直腸癌、肺癌和乳腺癌患者,在鼻咽癌的治療價值尚未肯定,需要更多的臨床試驗驗證。另一種為重組人血管內皮抑素(rh-endostatin,恩度),主要通過直接抑制血管內皮細胞達到抗腫瘤血管生成的作用。2014年溫繼育[13]研究得出結論恩度聯(lián)合DP方案一線治療遠處轉移鼻咽癌的療效較好。SFDA已批準其用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近年來逐步使用于晚期鼻咽癌中。期待其在鼻咽癌中療效。
2.3 環(huán)氧化酶(COX)-2抑制劑
COX-2是環(huán)氧合酶的一個亞型,COX-2在鼻咽癌組織中高表達,通過上調 VEGF的表達而促進NPC血管生成,影響其預后。目前,研究最多的是塞來昔布。Mohammadianpanah等[14]的臨床研究提示放療同步每周順鉑化療+低劑量塞來昔布治療局部晚期未分化型鼻咽癌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由于研究入組例數(shù)較少,是否能將塞來昔布作為臨床應用治療鼻咽癌,還需進一步臨床試驗。
PD-1是一個關鍵的免疫檢查點受體,表達于多種細胞中,介導機體的免疫抑制[15]。KEYNOTE-028研究(非隨機多對Ib期研究)入組27例復發(fā)轉移NPC患者,接受帕姆單抗治療2年或至PD,ORR為22.2%,SD為55.6%,6、12個月的PFS為50%、33.4%。66.7%的患者病灶大小都有一定程度的減小,中位反應持續(xù)時間是10.8個月[16]。在晚期或轉移性頭頸部鱗癌患者觀察nivolumab與ipilimumab聯(lián)合一線應用對比EXTREME方案療效的Ⅲ期臨床試驗CheckMate 651也正在進行中。我們期待更多的研究成果為頭頸鱗癌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療選擇。
隨著調強放療及影像學技術越來越成熟,靶區(qū)勾畫越來越精確,局控率得到提高,但遠處轉移率并未顯著下降,轉移性鼻咽癌的治療成為臨床上的重點及難點,目前主要推薦含鉑方案的聯(lián)合化療,足量化療以及放療的介入,均能改善轉移性鼻咽癌患者的生存質量。靶向治療和免疫治療更是給晚期患者帶來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