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軍,朱春生,鞏養(yǎng)倉,龔京明,趙瑞元,張雪林,彭凡嘉
(湖南省棉花科學研究所,湖南常德415101)
自2014 年湖南開展棉花機械采收觀摩會以來,隨著近年來湖南傳統(tǒng)植棉規(guī)模和效益不斷下滑及農業(yè)機械化發(fā)展,加快湖南植棉區(qū)機械化對產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愈加緊迫。湘棉早2 號較湖南首個短季棉品種省工棉2 號生育期更短, 品質達到 “雙29”(即纖維長度和比強度均超過29 個單位),且在熟性調控、株型塑造和棉鈴大小一致性上有了很大的改善,產量、品質等各項指標基本滿足長江流域機采棉品種要求。
湘棉早2 號是湖南省棉花科學研究所選育的非轉基因機采棉品種,適于長江流域植棉區(qū)油(麥)后直播,機械化采收[1]。 湘棉早2 號是2006 年以自育的非轉基因、豐產、優(yōu)質品系S14 為母本,非轉基因、短季棉品系S72-1 為父本進行雜交,通過多年的南繁加代和病圃篩選于2012 年育成的常規(guī)棉。湘棉早2 號于2017―2018 年參加湖南省棉花機采棉品種區(qū)域試驗和生產試驗,表現(xiàn)出早熟、優(yōu)質、豐產的特點。 2019 年5 月通過湖南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湘審棉20190007)
湘棉早2 號是早熟、非轉基因常規(guī)種。 湖南春播生育期104.7 d, 比對照品種省工棉2 號[1-2]短1.4 d。 株高101.4 cm,有限果枝,植株筒形,株型緊湊,莖稈有茸毛,葉片中等大小,葉色淺綠,花藥白色。鈴呈卵圓形,單株結鈴17.7 個,鈴重5.1 g,衣分40.1%,籽指11.0 g。
2017 年參加湖南省棉花機采棉品種區(qū)域試驗,5 個試驗點結果平均,湘棉早2 號的籽棉產量、皮棉產量分別為3 404.4 kg·hm-2、1 336.9 kg·hm-2,分別比對照品種省工棉2 號增產3.3%、6.4%。
2018 年參加湖南省棉花機采棉品種區(qū)域試驗,5 個試驗點結果平均,湘棉早2 號的籽棉產量、皮棉產量分別為3 984.9 kg·hm-2、1 630.4 kg·hm-2,分別比對照品種省工棉2 號增產5.2%、9.2%。
2018 年參加湖南省棉花機采棉品種生產試驗,5 個試驗點結果平均,湘棉早2 號的籽棉產量、皮棉產量分別為4 137.9 kg·hm-2、1 688.0 kg·hm-2,分別比對照品種省工棉2 號增產6.5%、9.4%。
2017―2018 年區(qū)試取樣經原農業(yè)部棉花品質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測試(HVICC 校準),2 年結果平均: 湘棉早2 號纖維上半部平均長度29.1 mm,馬克隆值4.8,斷裂比強度30.0 cN·tex-1,斷裂伸長率5.7%,反射率77.8%,黃度7.6%,長度整齊度指數(shù)85.1%,紡紗均勻性指數(shù)141.2。
2017 年經原農業(yè)部轉基因環(huán)境安全監(jiān)督檢驗測試中心(安陽)轉基因檢測:湘棉早2 號未檢測出Bt基因,檢驗結果為陰性。2017―2018 年湖南省棉花機采棉品種區(qū)域試驗,經湖南省棉花科學研究所栽培植保研究室進行枯黃萎病抗性鑒定:湘棉早2號為耐枯萎病、耐黃萎病品種。
適于湖南省植棉區(qū)種植,不適于黃萎病重發(fā)區(qū)種植。
適宜播期為5 月下旬至6 月上旬, 播種密度9.0 萬~9.75 萬株·hm-2。
湘棉早2 號適合粗放管理, 一般無需整枝抹芽。為省時省工、減肥增效,建議施用棉花專用緩釋肥, 播種前依田間肥力按450~750 kg·hm-2一次性埋施。 對明顯缺鋅、硼等的田塊葉面噴施硫酸鋅及硼酸溶液。 現(xiàn)蕾后根據(jù)田間長勢化控,少量多次[3-4]。 7 月31 日前打頂,留果枝10~12個,打頂1周后用縮節(jié)胺封頂。
苗期注意防治地老虎及蚜蟲, 如苗期雨水多,加強對蝸牛的防治;注意對棉鈴蟲的防治和中后期對棉葉蟬的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