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玟
校舍每一處都留有她為之奮斗的印記。
劉秀麗是長春市南關(guān)區(qū)興盛小學的校長,她畢生的心血注定與文化相關(guān)。19年磨一劍,從一名普通教師,到教學主任,再到校長。其間的艱辛若非親歷,實難想象,校舍每一處都留有她為之奮斗的印記。
興盛小學是擁有著五十余年歷史的老校,經(jīng)歷歲月的滄桑,校舍殘破,冬天不能供暖,教室里冷得拿不出手來,基本依靠自己燒鍋爐。
為了解決這個難題,劉秀麗四處奔波,八方求助,最終,她與萬龍房地產(chǎn)開發(fā)商達成協(xié)議——在東三馬路建起了一座新的教學樓。
2001年,學校整體遷入了這所占地6500多平方米的教學樓。劉秀麗利用籌來的資金,為學校添置了新桌椅,走廊增加了櫥窗,操場上安裝了籃球架。為了能讓孩子們跟上時代,感受現(xiàn)代化裝備的先進,劉秀麗還在新校區(qū)專門設(shè)立了微機室,各班配備了投影儀、打字機等器材。
校園校園,光有校怎能沒園?劉秀麗利用休息時間,帶領(lǐng)教師到凈月、農(nóng)大等地收集樹苗、花苗,栽種于校園。學校一位老師曾感慨地說道,環(huán)境是有感染力的。學校的每一塊綠地,每一個角落都如同會說話的老師,學生們在此隨時隨地深受感染和熏陶,這種“無聲”教育甚至勝過千言萬語,在學生們心中埋下“正能量”的種子,靜待開花結(jié)果。
教師隊伍建設(shè)同樣是劉秀麗關(guān)注的重中之重。為了調(diào)動教師們的工作積極性,學校進行了大刀闊斧的體制改革——競爭上崗制度,極大提高了學校的教學水平,為學校的教育事業(yè)貢獻力量。
如今在劉秀麗的帶領(lǐng)下,興盛小學校園風貌煥然一新,孩子們的教育環(huán)境得到了極大的豐富與改善。
劉秀麗也曾登上過三尺講臺,她深知一個教育工作者身肩的重任。在她看來,文化的力量是一個國家的分量,是一個社會的體溫。因此,她將“快樂教育”作為全校遵循的法條,她認為,每個孩子都有權(quán)享受美好的教育,而這正是助推兒童身心發(fā)展的源泉。
對于如何構(gòu)建融洽的師生關(guān)系,劉秀麗也有考量。她希望學生和老師之間能達成一個共同奮斗的目標,和諧共進。她對學校校風校貌進行了細化,她要求每一位教師用陽光般的微笑面對每一個孩子,用陽光般的溫暖面對身邊的每一位同事;用陽光般的真誠對待每一位家長,同時,用陽光般的熱情與平和面對工作和人生。
在劉秀麗的不懈努力下,學校的教學工作展現(xiàn)出勃勃生機——孩子們深受其益,教師們快樂教學,家長們贊聲不斷。創(chuàng)新、特色的教學體系在興盛小學蔚然成風,校園處處洋溢著濃厚的現(xiàn)代化教育新風。
有一次,劉秀麗不經(jīng)意翻到了一個孩子寫的作文,描述的是孩子心目中的劉校長:春天,您播下了希望。秋天,您獲得了豐收。您,并不奢求什么,只是默默地耕耘。當我們?nèi)〉贸煽儠r,您的臉上寫滿了笑意。當我們做錯事時,您總是耐心地教育我們。上蒼為我們插上通往夢想的翅膀,我們在歡呼中奔跑,而您卻在心里默默地為我們祝福祈禱。換來了我們的健康成長。也許您也不知道自己耕耘了多少個春秋,但歲月卻悄悄爬上了您的臉龐。您無怨無悔的付出,培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新人。
也許,這就是對劉秀麗20年來辛勤耕耘的最好詮釋與回應(yīng)。
在劉秀麗眼中,一個好的學校,意味著一個好的開始。校園是沃土,老師是園丁,孩子們是需要呵護的嫩芽。最讓劉秀麗開心的,莫過于孩子們臉上洋溢的笑容,那是對一個教育工作者最大的肯定。
長春市南關(guān)區(qū)興盛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