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甜莉
摘 要:近年來,我國國際標準舞選手的舞蹈技術有了長足進步,在國際賽事中取得了優(yōu)異成績。但與國外高手相比,我國國際標準舞選手的舞蹈技術、對音樂和舞蹈的品位、人體藝術內涵和音樂恰當地運用還有待提高。本文通過文獻資料和調研,整理分析了影響我國國際標準舞選手成績的因素,并提出了培訓對策。
關鍵詞:國際標準舞 表現力 舞蹈動作
一、前言
國際標準舞屬于藝術體育項目,是集體育、舞蹈、音樂、服飾的體育項目之一。
在體育運動中對美的追求也在日漸增加,這在藝術運動中尤其如此,國際標準舞的美體現更是如此。
近年來,我國在國際標準舞項目中,無論是參與這項運動的人數或選手的名次在世界比賽中都有很好的成績,以及對國際賽事的引進方面也取得了快速的發(fā)展。雖然國內選手的舞蹈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整體水平相比國外,尤其是歐洲國際標準舞選手,仍然有一定的差距。通過調查和研究,發(fā)現我國選手在訓練中有一定程度的刻意模仿。這種模仿限制了舞者對舞蹈自然本質的改良。外國選手之所以比國內選手表現得更好,是因為大批選手從小就開始接觸芭蕾舞練習,芭蕾基礎訓練是一套科學、系統的基本練習。芭蕾基本技能訓練是一種集音樂、舞蹈姿勢、健身于一體,追求人體美和身體協調能力的舞蹈。長時間的訓練使他們從小就形成了對舞蹈的理解。由于許多基本功和動作都依賴于芭蕾,會更容易學習國際標準舞,更自由地控制身體,以展示身體來完成動作。國際標準舞在歐洲和美國早已發(fā)展起來,因此它也形成了一套科學的訓練方法和對體育舞蹈的理解。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這種文化對舞者的影響會更明顯,就像中國武術一樣,它不僅是運動的表現,也是內在事物的運用和文化的體現。因此,地域文化也是制約國內選手舞蹈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當選手的舞蹈水平達到一定的高度時,只有更多的對體育舞蹈文化的學習才能進一步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更好地表現自己的舞蹈。
本文以武漢體育學院、菏澤學院、山東體育學院、泰山學院等國際標準舞學生和教師為調查對象,通過調查學生對舞蹈訓練和教練員的培訓,以舞蹈和舞蹈的常規(guī)編排為動機,找出影響國際標準舞蹈成績提高的因素和借鑒國外標準舞蹈材料,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舞蹈,展示舞蹈,幫助教練員更清楚地傳授舞蹈基本技能、舞蹈認知和舞蹈文化,使中國舞蹈選手的舞蹈技能得到進一步提高。
二、國際標準舞表現力的內涵
通過肢體語言、身體動作和面部表情來抒發(fā)內在情感。國際標準舞比賽和表演中的表現力是指舞者通過身體語言、身體動作和面部表情來表達內心情感的能力。它是內在精神氣質與外在運動的統一。也就是說,參賽者在標準專業(yè)的范圍內運用自己的認知能力、理解能力和想象力,將身體運動與音樂內涵結合起來,表達人們的內心感受,從而吸引和感染觀眾,使觀眾感受到舞者們的情緒。
三、影響國際標準舞的各種因素
(一)個人因素
1.個人身體體能因素
身體素質是指人體在運動中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韌性和敏感性。體能是所有運動的基礎,是提高運動成績的方式。不同的運動對健身訓練的重視程度不同,在體育舞蹈運動中,選手必須具備一定的力量、耐力、靈活性、速度、靈敏度等基本素質。然而,最有影響的表現是運動員的基本身體素質,如靈活性,力量和協調性。國際標準舞是由身體各個部位的各種協調動作組成的,其中完成各種造型動作是提高選手表現力水平的主要環(huán)節(jié),國際標準舞動作中一定力量的控制也是舞者情緒爆發(fā)和釋放的關鍵,因此選手應多進行相應素質的訓練。身體素質要求比較高,也是影響舞蹈表現力的關鍵因素。在正常訓練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到,當一個國際標準舞選手達到一定的訓練強度時,體能較好的選手表現力會比體能較差的選手表現力好很多,舞蹈動作更到位。
2.個人基本功因素
如果身體素質是所有運動的基礎,那么基本技能是表達某項運動特點的關鍵。在國際標準舞項目中,基本功會直接決定選手的舞蹈表現力,如果舞者沒有扎實的基本功,一個動作展示也只是外部的、虛擬的展示。在舞蹈運動過程中,我們的中段是保持直立的,腰腹要有力量,而且要向上下兩個方向拉長,腹部的肌肉收縮,那么臀部要通過尾椎骨向前的力量,改變人體生理現象,形成一種藝術形體,有了這樣的力量基礎和在運動過程中的保持,才會使身體線條更加垂直。
以情侶間的愛情為主題的舞蹈,要以溫柔的表達,以華爾茲舞蹈搖擺、流暢、腳踝的力量和中段的力量才能充分體現出高貴優(yōu)雅的華爾茲精髓。因此,只有用扎實的專項技術,才能更準確地反映舞蹈的精神,具有更好的表現力。
3.個人對舞蹈音樂理解的因素
國際標準舞是一種與音樂密切相關的藝術運動。音樂是舞蹈的靈魂,它為舞蹈注入了活力和靈魂。一套好的舞蹈必須與音樂相匹配,才能達到完美的狀態(tài)。在舞蹈比賽中,音樂表現是評判因素之一,也是取得好成績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理解和處理音樂是所有舞蹈的靈魂。音樂的理解深度是決定表演者表演水平最關鍵的因素。如果沒有更好的理解舞蹈與音樂融合,這樣的舞蹈不會受到觀眾和評委的喜愛。音樂是無形的,舞蹈是有形的、無聲的,當音樂的“聲”被引入舞蹈的“形”時,單一感官所感知的動作就成為各種感官所感知的舞蹈,這種舞蹈有美的魅力。音樂節(jié)奏的處理是高水平舞者普遍使用的一種藝術表現方法。流暢的音樂是連續(xù)的,然后在舞蹈音樂的節(jié)奏處理,將會有更多動作的交替快與慢,所以會使表現力倍增。
4.個人對舞蹈動作的理解
一個國際標準舞者的思考能力和理解舞蹈的能力對于選手舞蹈的表現尤為重要。一切藝術都是智慧的結合,即形象思維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的結合。如果沒有對舞蹈有深刻的理解,認識不到位,專項老師編排動作也不會充分的展現。舞蹈動作不到位是一個重大失誤,舞蹈到位的動作是舞蹈的基礎和根本,缺乏對舞蹈動作的了解將成為提高舞蹈表現的絆腳石。
(二)舞伴雙人舞蹈過程中配合交流因素
1.舞伴兩人舞蹈默契因素
國際標準舞是一種特殊的舞蹈形式。國際標準舞的藝術表現形式主要是男女雙方通過自己的身體動作、身體姿勢、眼神交流、身體引導和跟隨來表現出一定的藝術內涵。特別是國際標準舞,男士的引導與女士的跟隨是舞者之間長期訓練形成的一種默契。他們需要在日常生活中長時間的練習,以提高兩人之間的舞蹈水平。國際標準舞舞蹈不僅要對舞蹈有默契,而且要在舞蹈過程中進行情感交流。更重要的是,它將使技術展示產生情感表達,突出舞伴之間的情感交流,不同風格的國際標準舞,情感表達也會有所不同。因此,這也是影響國際標準舞表現力的一個重要因素,如果舞伴之間的默契不夠好,則會影響到共同的表現力。男士領悟女士跟舞,女士一定要懂得怎么默契地跟舞,也就是說女士的動作一定要稍微比男士慢一點點。比如在跳前進步的時候,女士一定是被男士推著走,女士始終給男士一個恰當的反作用力,女士是后退的,不能搶拍拉著男士走。要正確的分析舞伴之間的力的形成及作用,了解舞伴之間力的產生。當舞者自身支撐點,在舞者牽拉手支撐點下方時,水平力是因為舞者中心與支撐點不在垂直線上,由舞者重力的水平分力產生的。這個理論和實際都是一致的,女士之所以沒有倒下,就是得到男士的拉力,這個臨界牽引力,女士無論如何也發(fā)不出來的,除非女士爆發(fā)出瞬間的力量,那么男士就失去了平衡,依照牛頓第三定律,兩種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規(guī)律,可得知男士和女士的水平分力相同,這個力并不會使男士失去穩(wěn)定。表達的最終形式是兩個人的合作和情感表達,這也是國際標準舞蹈的魅力所在。
2.舞伴各自對環(huán)境適應的心理因素
比賽對所有選手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心理因素非常重要。如果舞伴在一起比賽,其中一個人的心理素質很差,比賽前緊張,這會影響對方在場上的表現,他自己的水平也會受到影響。那么原來的舞蹈表現也會大大降低,最終影響比賽的成績。只有快速適應賽場環(huán)境,然后調整情緒的同時,他們的心態(tài)才會更加冷靜,才可以將原有的表現力充分展現給觀眾。另外,克服心理緊張最好的辦法就是平時的訓練,只有不斷地練習,每一個動作,每一支舞蹈都達到了一定的訓練量,肌肉才會產生記憶,從而更好地展現出動作的美感,也會更加的自然,無論在任何賽場或表演舞臺都能夠更快更好地適應。
四、舞蹈專業(yè)老師因素
(一)專業(yè)舞蹈老師對舞蹈動作的編排
國際標準舞運動訓練活動、運動員訓練的主題是一個雙向的過程,即教育者和指導者,它是訓練過程和動作程序的設計者。因此,對于國際標準舞舞者的藝術表現,特級教師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在研究中,影響選手表現的主要因素有成品排列、競爭規(guī)則、對每對選手的風格、競賽前的信息收集等。在比賽過程中,舞蹈編排水平,直接影響競技水平。在舞蹈安排上,創(chuàng)新是核心因素,同時掌握選手的特點和掌握比賽規(guī)則是比賽的基礎。只有這樣,老師才能充分理解技術的變化和發(fā)展。同時,有必要根據選手自己風格的特點,突出每一對選手的實力,避免了以他們的缺點來編排,這是一個老師和選手共同創(chuàng)造的勞動過程。
舞蹈老師要因人而異,了解每一對舞者的特點,挖掘他們的潛力。以這種方式,選手可以更多地投入到舞蹈中,使得舞蹈的表現可以達到更好,從而可以在比賽過程中獲得更好的結果。
國際標準舞是一種特殊的舞蹈。是集體育、舞蹈藝術、音樂表演、服裝于一體的極其優(yōu)美的綜合性藝術體育項目。通過塑造直觀、動態(tài)的形式,舞者呈現情感形象來表達對藝術美的內在理解和追求。在近年來的發(fā)展中,中國國際標準舞選手在世界賽場上也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但仍要提高我國選手的整體水平,因此要更加科學、系統地去學習國際標準舞知識、技術和文化,來豐富對這項運動的理解,從而展現出更優(yōu)美的舞蹈水平。
參考文獻
[1]張清澎,體育舞蹈[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
[2]刁在箴,體育舞蹈[M].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1997.
[3]徐金燦,吳東方.培養(yǎng)和提高優(yōu)秀體育舞蹈運動員表現力的研究[J].體育成人教育學刊,2004,(S1).
[4]曹保莉.對高校體育舞蹈教學的思考[J].晉中學院學報,2005,22(4):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