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爽,郄會卿,邢輝勇,賈文文
(1.河北省中醫(yī)院檢驗科/脾胃科,河北 石家莊 050000;2.河北省石家莊市欒城區(qū)中醫(yī)院肝病科,河北 石家莊 050000)
門靜脈高壓癥是一種臨床常見綜合征,是肝門靜脈系統(tǒng)血流量上升或血流受到阻礙,使得門靜脈以及相應的屬支血管血壓上升,形成側(cè)支循環(huán),以腹水、GOV、EVB及肝性腦病作為主要臨床特征[1]。本研究用益氣解毒通絡方輔治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取得較好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共78例,均為2015年6月至2017年6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患者,隨機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39例。研究組男21例,女18例;年齡33~69歲,平均(45.94±6.85)歲;肝硬化病程8個月~10年,平均(4.62±2.17)年。對照組男23例,女16例,年齡32~69歲,平均(46.15±6.73)歲,肝硬化病程10個月~11年,平均病程(4.75±2.34)年。兩組肝硬化病程、年齡、性別等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參考《外科學》[2],明確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診斷,既往有慢性肝炎病史,或長期飲酒史(至少10年),以腹痛腹脹、神疲納呆或上消化道出血史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或見肝病面容、蜘蛛痣或肝掌、下肢水腫或皮膚黃染相等,ALT、AST、GGT升高,超聲見肝臟表面欠光滑、內(nèi)含多個強回聲團,門靜脈主干、脾靜脈、脾臟厚徑、腹水量分別超過1.3cm、1.0cm、4.0cm及200mL。
排除標準:惡性腫瘤,妊娠或哺乳期,精神異常,非肝硬化所致門靜脈高壓癥,原發(fā)性凝血功能障礙,心腦血管及肝腎嚴重病變,無法配合完成研究。
兩組均給予抑酸、輸血、擴容、糾正水電解質(zhì)紊亂等基礎性治療。
對照組另給予鹽酸普萘洛爾(吉林省福爾泰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2024713)口服,1次10mg,日3次,持續(xù)治療6個月。
研究組另給予益氣解毒通絡方(自擬)。藥用丹參12g,苦參12g,黨參9g,黃芪25g,土茯苓20g,三七粉12g,烏賊骨30g,茜草12g,陳皮20g,制香附12g,砂仁12g,炮山甲6g,炙鱉甲12g,垂盆草12g,茯苓15g,生甘草6g,蘇子梗9g,白花蛇舌草12g。由安徽松山堂國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睡眠質(zhì)量差加酸棗仁15g,便次過多加知母、黃柏各12g,皮膚瘙癢加地膚子15g、白鮮皮15g。水煎,每次取汁150mL,日2次,早晚餐后30min溫服。3個月為一療程,連續(xù)用藥2個療程。
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丙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轉(zhuǎn)移酶(AST)、總膽紅素(TBIL)]及凝血功能指標[凝血酶原時間(PT),凝血酶原活動度(PTA)]變化情況。
用SPSS21.0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s)表示、用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治療前后肝功能指標比較(±s)
時間 組別 例 AST(IU/L) ALT(U/L) TBIL(umol/L)觀察組 39 69.28±19.10 72.86±23.76 31.06±13.18對照組 39 69.42±19.34 73.10±24.03 30.79±12.97 t 0.032 0.044 0.091 P 0.974 0.965 0.928治療后 觀察組 39 37.23±6.01 38.50±4.08 21.31±7.05對照組 39 46.11±6.23 45.01±5.12 26.89±8.58 t 6.406 6.210 3.138 P 0.000 0.000 0.002治療前
兩組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指標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凝血功能指標比較(±s))
時間 組別 例 PT(s) PTA(%)觀察組 39 17.58±2.64 53.26±8.75對照組 39 17.64±2.73 53.48±9.10 t 0.099 0.109 P 0.922 0.914治療前觀察組 39 13.10±1.52 93.67±5.16對照組 39 15.16±2.13 85.17±6.24 t 4.916 6.556 P 0.000 0.000治療后
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臨床表現(xiàn)為食欲不振、乏力、倦怠、門-脈側(cè)支循環(huán)開放、脾臟腫大、肝腹水等,有效止血并維持肝功能代償是延長生存時間、提高生存質(zhì)量的重要方法。藥物治療常用鹽酸普萘洛爾,其屬于β-受體阻斷劑,無特異性,能夠拮抗交感神經(jīng)興奮,舒緩已經(jīng)收縮的平滑肌,抑制血漿腎素活性,還可抗血小板凝集。
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癥屬中醫(yī)“血瘀”、“積聚”范疇。病因主要為濕熱邪毒入侵、病機為正氣不足,肝郁脾虛,瘀血阻絡,病及肝、脾、腎。以陰精氣血虧損為本,以血瘀濕滯為標,治當以活血化瘀、益氣行氣為原則[3]。治標當活血化瘀,治本輕則益氣養(yǎng)血、重則補肝益腎,需根據(jù)陰陽偏衰加以調(diào)理[4]。益氣解毒通絡方由丹參、苦參、黨參、生黃芪、土茯苓、三七粉、烏賊骨、茜草、陳皮、制香附、砂仁、炮山甲、炙鱉甲、垂盆草、茯苓、生甘草、蘇子梗、白花蛇舌草等組成。方中黃芪為君藥,具有補中益氣、利水消腫、升陽舉陷之功效??鄥?、土茯苓等為臣藥,苦參可清熱燥濕、利尿消腫,土茯苓可涼血解毒、祛風止痛。丹參、三七等為輔藥?,F(xiàn)代藥理研究證實,黃芪中含有硒,能夠提高谷胱甘肽過氧化酶的生物活性,繼而激活能夠?qū)Ω闻K提供保護的解毒酶系,還可通過改善肝臟局部微循環(huán),保護肝內(nèi)粗面內(nèi)質(zhì)網(wǎng),提高其吞噬功能。苦參有效成分為苦參素或苦參堿,能夠抗炎抗病毒、利尿退黃、降低轉(zhuǎn)氨酶水平等功效,而且對肝細胞的修復及再生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土茯苓能夠抗炎抗病毒,減輕肝組織損傷。丹參有效成分為丹酚酸B,能夠治療由ET-1引發(fā)的肝硬化門靜脈高壓。丹參的有效成分丹參酮IIA能夠改善肝臟局部微循環(huán)、保護肝功能、抗肝纖維化,而丹酚酸A及B則具有抗纖維化作用。三七內(nèi)含皂苷類化合物,能夠緩解肝臟微循環(huán)障礙,還可減輕肝損、抗肝纖維化。諸藥合用,攻補兼施,養(yǎng)肝利體、祛邪除濕,具有調(diào)節(jié)機體免疫力,遏制肝纖維化進程,改善局部微循環(huán)不良,緩解氧化作用,并減輕自由基造成的損傷[5]。
研究組ALT、AST、TBI水平明顯低于對照組,且研究組PT、PTA水平優(yōu)于對照組。表明益氣解毒通絡方改善肝功能、強化凝血功能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