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奇,趙冠華,張 惠,沈育竹,南紅梅*
(1.長春中醫(yī)藥大學,吉林 長春 130117;2.長春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醫(yī)院,吉林 長春 130021)
失眠,中醫(yī)稱之為“不寐”,通常指患者對睡眠時間和(或)質量不滿足并影響白天的社會功能的一種主觀體驗。在現(xiàn)代社會生活中,人們壓力逐漸增大,由情志失常引起的失眠患者日益增多,臨床發(fā)現(xiàn)多與肝臟功能失調有關。世界衛(wèi)生組織調查研究結果顯示,全球約有27%的人受到睡眠問題的困擾[1]。長期失眠會使患者感覺疲勞,精神不振,影響正常生活,或引起一些心理障礙,出現(xiàn)焦慮、抑郁情緒[2],甚至導致各個系統(tǒng)疾病。因此失眠患者應該及早的進行診斷與治療。
肝在五行屬木,肝主疏泄,指肝氣有疏通、條達全身氣機的作用,從而能促進血液的運行、調暢情志。情志分屬五臟,由心所主,心主神志的功能是以血液為物質基礎,故情志活動以氣血運行通暢為基礎。肝主疏泄功能正常,全身臟腑經絡之氣運行暢達,氣能行血,則氣血運行通暢,情志活動正常,睡眠正常。
一方面,肝臟可以貯藏充足的血液,維持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另一方面,肝臟在機體處于不同狀態(tài)時能調節(jié)血量,《素問》曰:“故人臥,血歸于肝?!笔侵溉梭w處于睡眠或休息時,機體需要的血量減少,一部分血液回流到肝臟,存儲于肝。也說明了肝藏血對睡眠的影響。
南紅梅教授治療肝郁氣滯型失眠時,治法為疏肝理氣,解郁安神,以柴胡疏肝散為主方加減,藥物常選柴胡、陳皮、川芎、香附、枳殼、郁金等?!渡褶r本草經》云:“合歡,安五臟,和心志,令人歡樂無憂。”合歡為解郁安神之良藥,南紅梅教授常用合歡皮以解郁安神,在此用藥基礎上加茯神、遠志、首烏藤等,以增強安神的功效,從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南紅梅教授治療肝血虧虛型失眠,借鑒《金匱要略》中“虛勞虛煩不得眠,酸棗仁湯主之”的理論,常選酸棗仁湯加養(yǎng)血安神之品,以補血養(yǎng)肝,安神寧心。常用藥:酸棗仁、川芎、茯苓、知母、甘草、遠志、首烏藤等。血虛嚴重者,常加當歸、白芍。酸棗仁為養(yǎng)心安神之要藥,長于益肝血。南紅梅教授在臨床中常將酸棗仁與柏子仁合用,二者相須為用,能增強養(yǎng)心安神之功效。
肝失調達,氣機不暢,郁而化火,上擾心神,可引起失眠。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多有心煩不能入睡,入睡多夢,性情急躁,心煩易怒,伴胸脅脹悶,口苦咽干,目赤,小便黃,大便秘結。舌質紅、苔黃,脈弦數(shù)。南紅梅教授常用方為丹梔逍遙散,藥用柴胡、白術、丹皮、梔子、當歸、白芍、茯苓、茯神、遠志、琥珀粉等,以疏肝瀉火,解郁安神。南紅梅教授指出,除了用藥之外,還應重視患者情志的調護,告知患者避免情緒激動,做到喜怒有節(jié),規(guī)律作息,以放松的心態(tài)對待睡眠。
本證多由腎陰不足影響肝陰,或肝陰耗傷損及腎陰,二者常相互影響。肝腎陰虛,導致水不能上濟于心,虛熱內生,心火不交,引起失眠。肝腎陰虛型失眠臨床癥見:失眠多夢,兩目干澀,頭暈耳鳴,腰膝酸軟,脅肋灼痛,口燥咽干,舌紅少津,脈弦細數(shù)。治當滋補肝腎,養(yǎng)陰安神。南紅梅教授臨床常以六味地黃湯為主方加減,藥用:熟地黃、山茱萸、山藥、澤瀉、茯苓、當歸、枸杞子、知母等。張錫純謂曰:“熟地黃,其性微溫,甘而不苦,為滋陰補腎之主藥。”南紅梅教授常重用熟地黃補血滋陰以養(yǎng)肝益腎,常與山萸肉、山藥合用,在此基礎上加酸棗仁、首烏藤、遠志等安神之品。
睡眠是生命的需要,睡眠質量差直接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狀態(tài)及身體健康,是人們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的主要元兇。南紅梅教授從肝論治失眠,整體是以恢復患者肝臟的生理功能為主,在臨床頗有療效,并指出在藥物治療失眠的基礎上,還要囑患者注重情志的調節(jié),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才能身心健康[3]。正如《黃帝內經》所云:“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北疚目偨Y南紅梅教授從肝論治失眠的臨床經驗,可為今后臨床治療失眠提供另一診療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