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喆
摘 要:隨著現(xiàn)代化技術的普及,教育已經(jīng)進入人類歷史上的第四次革命。在這一過程中,教師們探索了多種教學模式,“315”模式就是其中之一。課堂作為教育的原生土壤需要運用當下先進的技術不斷發(fā)展,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智慧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傳統(tǒng)課堂通過模式創(chuàng)新和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運用革新將煥發(fā)出無限生機。
關鍵詞:“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初中思想品德;“315”模式課堂
現(xiàn)代教育從觀念、手段、教學各個方面不斷進行革新,先進的教育技術被引入教育領域,引發(fā)了課堂教學的深刻變革。一個教育專用網(wǎng)、一部移動終端、幾百萬學生,學校任你挑、老師由你選,這就是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與傳統(tǒng)教育相比,智慧教育的手段更豐富,幾乎不受時間、空間限制,能將資源最大化利用。
“315”教學模式是一種以學生認知規(guī)律、認知能力為基礎的課堂模式?!?15”實際上是將一節(jié)課分成三個15分鐘,第一個15分鐘學生進行預習展示,解決基礎知識識記問題;第二個15分鐘學生針對課程內容重難點設置的情境或問題進行討論分析,解決重難點問題;第三個15分鐘學生要將掌握的知識靈活運用,解決知識運用問題。初中思想品德課程中“315”課堂模式運用非常廣泛,但由于沒有打破傳統(tǒng)教學的枷鎖,從教育資源到教學手段都受到一定限制,效果自然也大打折扣,因此“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的運用將成為提升課堂效率的關鍵。
一、構建學習資源橋梁
“315”課堂第一個環(huán)節(jié):預習展示?!盎ヂ?lián)網(wǎng)+教育”構建的學習資源橋梁改變了以往預習的單一結構,豐富了預習內容,讓預習變得更有針對性。
1.二維碼成為構建學習資源的橋梁
近年來,國內外眾多微課網(wǎng)站陸續(xù)推出各種類型的微課,微課也成為我國推動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主要抓手。學??梢砸越萄薪M為單位,教師按不同年級整理基礎知識,進行微課錄制,錄制結束后,將視頻資源生成二維碼,形成資源庫。這樣,學生就能把“老師”印有二維碼的學案帶回家,提高預習效率和準確性,減少信息篩選過程中出現(xiàn)不必要的問題。
2.教育平臺成為構建學習資源的橋梁
除了微課,還可以借鑒近幾年興起的“慕課”。MOOC是大規(guī)模在線開放課程的簡稱,學生可以通過教育平臺訂閱相關課程,實現(xiàn)教育資源共享。在預習準備時可以通過平臺參加學習和討論,在這樣的“第二課堂”里,學生預習的層次會更加深入。
二、形成無邊界小組合作模式
在以往的“315”課堂模式中,通常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墒窃趯嶋H操作過程中,很多時候小組合作學習受到客觀條件限制不是流于形式,就是效率低下。
1.改變原有小組存在形式
小組存在形式本身可能會限制學生思維融合碰撞,而“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卻可以把以往的小組合作學習按照課程和問題進行整合。小組存在的形式不再是五六個學生坐在一起,而是通過媒體終端,如平板或電腦等,將對同一問題有共同理解的學生進行組合。這樣的小組形式打破了空間限制,深化了小組學習。
2.改變學習資源獲取方式
小組合作學習資源獲取在傳統(tǒng)課堂中比較單一。學生只能通過以往知識的積累或課后對問題的查詢獲取學習資源,這樣的學習資源往往缺乏時效性?!盎ヂ?lián)網(wǎng)+教育”將網(wǎng)絡資源帶進課堂,讓課堂做到真正的無邊界,學生在第一時間獲取學習資源解決問題,打破了時間限制。
三、打破傳統(tǒng)反饋模式
“315”模式的第三個15分鐘是知識的運用反饋?!盎ヂ?lián)網(wǎng)+教育”可以使用信息技術對學生反饋及時評價,同時擴寬反饋渠道。
1.改變傳統(tǒng)檢測方式
“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運用到課堂反饋檢測中可以大大提高反饋效率。學生面對的不再是學案而是媒體終端,學生要做的不是做題等待講解,而是自我檢測,檢測后即可獲得評價。教師在其媒體終端可以看到學生反饋的具體情況,真正做到心中有數(shù)。
2.擴寬反饋渠道
傳統(tǒng)課堂中的反饋模式往往比較單一,而“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則可以改變這樣的狀態(tài)。在人教版《遭遇險情有對策》一課中,最后的反饋環(huán)節(jié)就可以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在學生的媒體終端設置游戲火災情境,讓學生用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打游戲通關,這大大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比傳統(tǒng)的反饋參與度更為廣泛。除了用游戲的途徑,還可以讓學生進行比賽,生生對話,盡可能利用全方位資源開發(fā)學生智力。
對“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智慧課堂教學,我們還需要不斷探索,從理論到實際運用我們都應足夠重視,及時更新自己的知識。思品“315”模式教學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發(fā)展基礎,想要有進一步發(fā)展和提升,就必須緊緊跟上時代步伐。除了學科的發(fā)展,教育的本質在于育人,如何樹立“智慧教學”“智慧學習”觀,優(yōu)化“智慧教育”背景下的學習方法等一系列問題都值得我們去思考,不斷深入研究。
參考文獻:
汪瀅.微課的內涵、特征與適用領域:基于首屆全國高校微課教學比賽作品及其征文的分析[J].課程·教材·教法,2014(7).
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