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茜
當提到獻禮劇時,大家往往會想到諜戰(zhàn)劇或是軍旅題材等正劇。記者做了一個小調(diào)查,在7名普通觀眾中,僅有兩人知道《創(chuàng)業(yè)時代》和《你和我的傾城時光》也在“改革開放40周年重點推薦劇目”之列。剩余5名觀眾在被告知后,不約而同地表現(xiàn)出了疑惑。確實,當一部劇集合了都市言情和職場商戰(zhàn),并由當紅流量明星主演時,你真的很難將它和曾經(jīng)沉悶乏味的主旋律題材劇聯(lián)系起來。
除了先前提到的兩部劇,早在5月份就開播的《歸去來》也是獻禮劇的一員。今年出現(xiàn)在小熒屏上的獻禮劇不再拘泥于固定的題材和時代背景,打破了以往觀眾們對其的刻板印象,只要能展現(xiàn)出時代精神和家國情懷的電視劇都可以被劃分進獻禮劇的行列。例如,《歸去來》以當代留學生為載體,展現(xiàn)中國年青一代的精神風貌;《你和我的傾城時光》將軍人、創(chuàng)業(yè)、商戰(zhàn)等元素進行融合,用男女主角的愛情串聯(lián)起民族情懷;《創(chuàng)業(yè)時代》講述青年人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創(chuàng)業(yè)的故事,映照改革開放國人奮斗的時代浪潮。
而傳統(tǒng)的軍旅題材也將青春元素融入進來,重新煥發(fā)出了新活力,以空軍為題材的《飛行少年》就把視角轉(zhuǎn)向了“預備飛行員”,記錄他們的成長故事。除此之外,校園體育題材也已經(jīng)安排上,《青春拋物線》聚焦大學排球隊,傳承“中國女排精神”。
可以看到,其實各類題材都能講好主旋律,獻禮劇題材也正在逐漸年輕化。過往年輕群體對“獻禮”、“主旋律”等詞先入為主的觀念,往往是其“遇冷”的主要原因,95后的小周就表示“自己會有先入為主的不信任感,更喜歡看英美劇,對國產(chǎn)劇無法產(chǎn)生共鳴?!币虼?,要想觀眾買賬,僅僅靠年輕化是完全不夠的,還得從作品質(zhì)量入手。
事實上,從今年5月《歸去來》開播到9月下旬獻禮劇密集占領各大衛(wèi)視平臺,讓人眼前一亮的獻禮劇實在屈指可數(shù),大多屬于無功也無過的類型,沒有記憶點,也談不上大聲量。而像上述提到的已經(jīng)播出的3部“年輕化”作品的成績其實都不算理想,豆瓣評分沒有一部突破6分,最低的只有3.7分。而堅守“父輩”陣地的《你遲到的許多年》雖有殷桃、秦海璐等演技派,但收視和口碑也都反響平平。由袁泉和陸毅主演的《風再起時》也曾被寄予厚望,但直至播畢,也未能在豆瓣上開分。做出積極改變的都市題材劇想要用人氣明星帶動收視,卻失了口碑;堅守陣地的年代劇想靠品質(zhì)贏得滿堂彩,也沒能如愿,獻禮劇頻頻“遇冷”究竟為何?
在年輕人成為收視主力,網(wǎng)絡播出平臺的崛起,電視觀眾逐漸減少的今天,一部作品想要“出圈”,必須借助年輕觀眾和網(wǎng)絡的力量?!讹L再起時》就選擇放棄網(wǎng)絡平臺,而在衛(wèi)視獨播的播出策略,以至于從開播到收官都悄無聲息,“查無此人”。另外,傳統(tǒng)年代劇因為題材的不討喜,還面臨著年輕觀眾對主旋律題材劇先入為主的思維定式?!赌氵t到的許多年》就被網(wǎng)友批評太“正”,試想有年輕觀眾因為陣容、制作等各方面因素被吸引,打開一看,卻又再次印證了自己對該類劇的“偏見”,能不被“勸退”嗎?如果一味守著地守著陳舊的套路,毫無亮點和突破的話,那也難怪最后只能平淡收尾了。
雖然說主旋律題材劇最重要的是展示時代精神,但也不能脫離了時代背景,脫離了現(xiàn)實生活,空喊口號?!秳?chuàng)業(yè)時代》就是個典型案例,明明講述的是瞬息萬變的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服化道上卻沒一樣能體現(xiàn)出時代背景。導演美其名曰,淡化年代感,是因為不想固定在某個年代,而劇本身最重要的是傳達時代風貌,但自稱是現(xiàn)實主義題材卻試圖架空現(xiàn)實,是否有點可笑呢?這還僅僅是物質(zhì)上的“懸浮”,更多時候“懸浮”著塑造人物才是影視作品的通病。人無完人,但很多故事主人公似乎都帶著主角光環(huán),有些甚至沒有缺點,讓人難以信服。獻禮劇一旦離觀眾的生活遠了,就很容易出戲,又談何打動人心?
對于主旋律劇的另一個偏見就是“打著獻禮的旗號談戀愛”?!赌氵t到的許多年》中黃曉明飾演的沐建鋒在莫莉(殷桃飾)和趙益勤(秦海璐飾)之間徘徊,故事也以三人的情感糾葛展開,活脫脫的一部中年偶像劇。另外還有本身就主打都市愛情元素的《你和我的傾城時光》,儼然是“霸道軍官愛上我”的戲碼。只是在表面套上個“外殼”,但本質(zhì)還是跟市場上常見的瑪麗蘇言情劇一樣,換湯不換藥,觀眾怎么買單?
雖然我們說主旋律劇,特別是年代劇在受眾上天然存在一些劣勢,但縱觀今年已經(jīng)播出的獻禮劇,獲得好口碑的清一色都是年代故事??梢?,主旋律想要做到“叫好又叫座”也并非一件難事。
《大江大河》無疑是今年獻禮劇的“頭部”代表,雖然開播不久但已初見“爆相”,豆瓣以8.8開分,目測評分還將繼續(xù)升高,收視率方面的表現(xiàn)也可圈可點。和其他年代劇相比,該劇在未開播時就已經(jīng)擁有了不凡的聲量,制作方正午陽光過往作品的好口碑,讓這部戲自帶品質(zhì)保證,也自帶了“群眾基礎”,有很多觀眾都是沖著這塊“金字招牌”去看的?!洞蠼蠛印芬矝]有讓觀眾失望,當看到主人公紅背心和白襯衫的造型、農(nóng)村老屋子斑駁的水泥墻、掉漆的綠皮火車……時代背景就已經(jīng)立起來了。劇評人閆偉評價其“氛圍和人物具有很高的歷史還原度,為故事奠定了寶貴的可信性基礎。”真實,無論在哪個時代背景下都很重要。其實,只要把劇做好,流量自然而然就會來了。導演孔笙就在東方衛(wèi)視開播發(fā)布會上表示不會改變正劇氣質(zhì),“先把電視的觀眾拽住,再通過觀眾的口碑把年輕人拉進來。”而對于年代劇而言,刻意“年輕化”也并非一劑良方,制片人侯鴻亮就認為“屏幕上有很多都是1978年到1988年已經(jīng)穿了上1998年的西裝了,或者穿了2018年的西裝了,那年輕人會喜歡嗎?他們在那個年代就用2018年的方式談戀愛了大家會喜歡嗎?我覺得不是迎合年輕人的問題,而是我們屏幕上充斥著這種電視劇,這才是問題?!?/p>
“大女主”劇,以女性視角講述改革開放以來的間跨度大,在哪個時間點從半導體變成收音機,電視機從黑白變成彩色,這些都是精心設計過的。除了本身的年代題材,它還有一個限制,講老北京的故事,演員滿嘴“京片子”,這部京味下電視劇“流量作花,戲骨作配”的常見配置,實力派演員回歸主角,又為劇的品質(zhì)加了一道保險。顯然,《正陽門下》完成得還不錯,不論是臺上來看,這部無論從年代、地域和卡司都不像會紅的劇反而成了黑馬,霸占了當時的收視榜首。你看,只要實力足夠能打,該有的都會有!
和《正陽門下小女人》一樣,《那座城這家人》也有明顯的地域特色,它以“唐山大地震”為起點,講述幸存者們重建家園的故事。但是相對于前兩部而言,該劇在收視成績上就稍顯遜色了一些,暫時也沒能沖破地域限制,影響更多的還是唐山觀眾。豆瓣評分8.3,雖然只有1300人評分,但它恰恰能代表部分主旋律劇的現(xiàn)狀??粗谱?,劇組在場景搭建費盡心思,一比一還原歷史;談演員,薩日娜、李建義、馬元、童蕾,戲骨加演技派;說現(xiàn)實,扎根歷史,講真實故事。當然,不足的地方也有很多,被詬病的男主角、唐山變“唐城”、有些情節(jié)相對比較封閉。但《那座城這家人》給我們的啟示是,當做到了中等偏上時,主旋律又該如何突破?
《你遲到的許多年》劇照。
《那座城這家人》劇照。
《飛行少年》劇照。
南部娛樂:為什么部分主旋律題材劇會遭到觀眾排斥或差評?
何天平(電視評論人、《影視前哨》主編):這有兩方面的原因,首先是我們的主旋律作品還不夠好。20侶年是電視劇“現(xiàn)實主義回歸年”,強調(diào)電視劇創(chuàng)作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是希望兼具時代性和審美性的作品能夠涌現(xiàn),溫暖明亮。但還有相當多的主旋律作品僅僅是作為“功績”存在的,徒有一個好立意,但劇作和制作都很粗糙,沒有打動人心的水準,自然很難為大家所喜愛;另—方面,現(xiàn)在的泛娛樂思潮也確實很深刻地影響著大眾的內(nèi)容選擇,尤其是年輕觀眾被各種通俗流行劇所“養(yǎng)成”,對于宏大命旨的題材確實沒那么有興趣。所以是需要這樣的題材起到一定的糾偏作用。
小獅子(娛樂記者):因為不夠接地氣。站在觀眾角度,看電視劇從來看的都不是空中樓閣,而是生活日常,生活中的我們不是沒有接觸過主旋律色彩豐富的人或事,但從來都不是以那種懸浮于正常生活的方式出現(xiàn)的。但凡有過一點生活經(jīng)歷,觀眾都不喜歡那種只能供奉起來的角色,因為那是神,不是人??!
小明(行業(yè)自媒體人):故事講不好,什么題材都會被排斥。
小白(新媒體記者):首先是平臺問題,主旋律題材劇一般還是衛(wèi)視播出較多,而現(xiàn)在大家的歡看習慣還是偏向于視頻網(wǎng)站。其次就是這種類型的劇在開始定調(diào)的時候就很先入為主,看到主旋律三個字,很多年輕觀眾就直接跳過了。最后,也不能說是排斥這類型的劇,如果質(zhì)量上乘還是會很吸粉的,比如最近熱播的《大江大河》。
南都娛樂:您認為如何拍好這類題材?
何天平(電視評論人、《影視前哨》主編):這就是主旋律如何做好“年輕態(tài)”的問題。作為一種大眾藝術,電視劇的表達也是要跟時代一同前進的。10年前的好劇放到今天來播,未必那么受歡迎,因為審美習慣、文化語態(tài)等方方面面的東西可能都在發(fā)生變化。對于一個好的主旋律創(chuàng)作來說,基礎肯定是劇作和制作都要扎實,立意既要高遠也要鮮活;其次就是講故事的手段,不能那么老派,要盡可能考慮今天觀眾的審美習慣,這也同樣重要。
小獅子(娛樂記者):主旋律題材作品如果可以加入大量的各種刻畫復雜人性的細節(jié),觀眾肯定會喜歡看的。就像你拍一個忠勇為國,孝全為家的人,你不能只拍他忠孝的那一面,而不拍他在其他方面展現(xiàn)的私心?,F(xiàn)在的觀眾都知道,沒有人是十全十美的,百分百的好人是不存在的,即使存在也無法令觀眾喜歡,因為那樣完美的一個角色,你讓觀眾如何代入自己,從中獲得看劇的滿足感?無論拍什么題材的電視劇,讓觀眾獲得代入感、滿足感都是讓作品成功的關鍵因素。否則,這個劇的演員再美,劇情再好看,都沒用。這就是拍劇的規(guī)律,大家不要不信。
小明(行業(yè)自媒體人):主旋律題材并不意味著高高在上遙不可及,也可以做得接地氣,關鍵還是對劇本的打磨,對人物的勾勒,對特定時代的還原,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別讓觀眾“出戲”。
小白(新媒體記者):這類型的劇首先還是應該盡可能地去貼近和還原當時的時代背境,其次在演員的選擇上也應該考慮當下的環(huán)境,有些很適合主旋律題材的老戲骨不一定會讓觀眾買賬,最后就是作品本身質(zhì)量過硬是一回事兒,事后的宣傳營銷也要跟上啊。主旋律題材電視劇同樣甚至更多地需要傳營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