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沒有專職的園林設計師,參與造園設計的多為當時的文人墨客,而這些文人墨客精于書畫詩詞,參與指導施工的人物也多為藝術大師和能工巧匠。他們精心地將士大夫的社會理想、人格價值、宇宙觀、審美觀等融入園林,且善于“取前人名句意境絕佳者,將此意境締構于吾想望中”。雨是人們最常見的現(xiàn)象,園林中雨景的營造便應運而生。
雨在古典詩詞中的意象
隨著生產力和認識水平的提高,人們看雨、觀雨、思雨的方式都有了更豐富的變化,不再局限于對干旱的恐慌和雨水的未知,開始產生詠雨水之功和以雨表達情感的雨意象。這種意象通過文學形式流傳下來,其中最早的就是《詩經》。《詩經》中的賦比興描寫的自然事物中就有雨,特別是以比(托物起興)象(情寓于象)手法描寫雨的詞句,是雨意象在文學中的雛形。據統(tǒng)計,《詩經》中寫雨的有30余處,這些雨意象可粗略分為兩類:自然之雨和情感之雨,如“甘雨時降,萬物以嘉”“芃芃黍苗,陰雨膏之”“雨雪雰雰,益之以霡霂”,描述的是降雨滋生萬物的情景,用直接陳述的方式敘述了雨水對于農業(yè)的重要性,這也是人們對雨水最樸素、最直觀的認識。隨著文學創(chuàng)作的不斷發(fā)展,在漢賦、唐詩、宋詞、元曲等為代表的古代詩詞中對雨的描述更為深入和細致,其中尤以唐詩宋詞中的描述最具代表性,據初步統(tǒng)計,僅《全唐詩》中的雨意象就有7000多處。以“聽雨”意象為例,唐宋詩詞中“聽雨”直接出現(xiàn)的詩詞就有60余篇,聽雨的意象又可分為何處聽雨、行為聽雨、其他聽雨等,借助雨和其他事物傳達著一種情感,而這種情感多為愁苦、孤寂、平靜的情緒。
總體而言,文學上的雨意象是自然現(xiàn)象的雨經過人內心的融合和升華,賦予的一種全新的審美感受,從而使雨也有喜樂、愁苦、禪意的區(qū)別,雨就此成為人們情感抒發(fā)、理念表達的一個廣闊空間。
雨與其他園林要素的結合構景
除了直接利用雨自身的形態(tài)營造氣象景觀,利用園林要素或者其他要素而結合形成不同的景象也是雨氣象構景的重要方式之一,從而營造出令人回味的氣象景觀。
中國古典園林中,雨與其他要素的結合而構景的方式主要有三大類型:一是通過雨與其他物體相作用而產生的聲音造景;二是利用建筑、山石等結合雨本身的可塑形態(tài)而構成景觀;三是利用其他聲音如棋聲、昆曲等襯托雨景。
蘇州拙政園中留聽閣和聽雨軒都是以雨這一氣象為主題的氣象景觀。留聽閣通過水汽的修飾讓昆曲的音韻聽起來更為溫潤悅耳,通過倚窗而望,溫潤無骨的雨籠罩著水面,伴著時時傳來的昆曲妙音,更將雨景的纏綿突顯出來。聽雨軒更是蘇州傳統(tǒng)私家園林中利用雨而構景的經典景點,聽雨軒前有一泓清水,水中植有荷花;池邊種有翠竹、芭蕉,軒后也種植翠竹和芭蕉來與軒前之景前后相映。每當梅雨季節(jié),向門外或窗外望去,一切都沉浸在無邊的煙雨中,粉墻黛瓦,郁郁蔥蔥,迷迷蒙蒙,若隱若現(xiàn)。環(huán)秀山莊利用雨的方式更為巧妙,它利用屋檐匯集雨水,結合山石而形成飛泉瀑布的景觀,頗為有趣。南湖煙雨樓則是經典的煙雨樓臺景象,從以下這些詩篇中我們可以窺見當時煙雨樓的景觀?!坝焕钅矓y鐵笛,月明度曲水晶宮”“不蓬萊島即方壺,弱柳新荑清且都”“試看淺煙方淡蕩,便教不雨也迷離”“岧峣無地起樓臺,一棹宛從鏡里來”展現(xiàn)了煙雨樓好似人間仙境,好似蓬萊仙島若隱若現(xiàn)于煙波縹緲中。
雨在中國古典園林中的利用
(1)利用雨本身具有的觀賞性。在蘇州地區(qū)可以利用梅雨季節(jié)而特有的煙雨迷離氣象景觀特征,在其他地方則可以考慮觀賞雨本身的肌理,連綿銀亮的雨絲、斷斷續(xù)續(xù)的銀線、豆大的雨滴都是雨水本身所呈現(xiàn)的景觀。
(2)雨與園林造景要素——建筑、植物、山石、水體等相互結合形成雨景。雨打芭蕉、飛雨流瀑、殘荷聽雨、煙雨樓臺等都是雨與園林造景要素相互配合而形成的雨景詩境。
(3)雨形成過程也是雨景詩境的考慮因素。雨不同的發(fā)展時間有著不同的表現(xiàn)形式,雨前常有風來、下雨時雨滴會與其他要素相作用、雨后空氣清新濕潤,所以可以利用竹來迎接雨而營造出蕭蕭竹聲,芭蕉、屋瓦等營造出雨中的清脆之聲,在雨后利用水分子帶著花粉的傳播而營造“雨晴陡覺荷香潤”的詩境。
(4)意境是雨景詩境中不可忽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詩詞、書畫、集文、題跋等提升雨景詩境精神內涵,是營造園林經典雨景詩境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