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演講結(jié)束之后,往往還有一個互動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們向我提出問題。
“接下來的時間就交給你們了,請舉手吧!”我對所有的孩子們說。
終于,一個勇敢的孩子把手舉起來了。當他問完問題后,我會給他一個大大的擁抱!
“哇!”下面每每會響起一片羨慕的驚呼聲。只要有第一個孩子開了個頭,接下來你就看吧,其他的孩子馬上就會坐不住了,“呼啦啦”一下,會場會舉起一片小樹林似的密密麻麻的手臂!
可是時間是有限的,少數(shù)幾個幸運的孩子提完自己的問題后,整個演講活動就不得不結(jié)束了。那些想提問的同學這時候很不情愿地把手放下,嘟著嘴,一臉失望的樣子,抱怨道:“曉玲姐姐,我的手臂都舉酸了,你為什么不叫我呢?”“我好羨慕第一個舉手的同學??!”也有的孩子這樣說。
對呀,可是你們?yōu)槭裁床桓业谝粋€舉手呢?
有一次我在節(jié)目中請來了一位高考狀元,請她給小弟弟小妹妹透露自己的“武林秘籍”。
“我首先聲明,我并不是一個分數(shù)至上者,”我說,“但你從小到大學習都這么好,一定有什么訣竅吧?”
這個圓圓臉的小姑娘笑了:“當然。我的訣竅說出來既容易又不容易,那就是四個字‘舉手之勞’。”
原來,這個小姑娘在上學的第一天,她的媽媽就告訴她,老師提問的時候要第一個舉手,如果你做到了,媽媽回來獎勵糖果給你。
她記住媽媽的話,上課時只要老師一發(fā)問,她總是第一個高高舉手,即使有時候回答不上來她也大膽地舉手,一點兒也不覺得尷尬。“這是媽媽說的,只要舉手了,回家總會有糖吃。”
這樣,小姑娘回家總是能得到媽媽的獎勵。所有的老師都對她印象深刻,提起她,他們都說“那個總是第一個舉手的孩子”。
小姑娘漸漸地長大了,即使沒有了糖果的鼓勵,她也已經(jīng)習慣了上課總是第一個舉手發(fā)言。她發(fā)現(xiàn)這樣不停地舉手讓她內(nèi)心自信滿滿,臉上笑容燦爛,她的進步總是比別的同學快,成績也比別的同學好。
這時候,她終于明白了媽媽的用心。原來“舉手之勞”所帶來的甜頭,比媽媽獎勵的糖果還要甜蜜100倍。
我還給孩子們講了白巖松的故事。
著名主持人白巖松出生在一個偏遠的小縣城,他為什么會一路披荊斬棘,最終走上了中央電視臺的舞臺呢?
白巖松說,他的成功秘訣便是“舉手之勞”。
他說,從小到大,他總是習慣第一個舉手“我來回答”。這樣,他總是能得到比別人多的機會,自己的能力也就這樣一步步地鍛煉出來了。
是的,不斷地第一個舉手,也就是不斷地給自己勇氣和自信?!拔铱梢?,我能行!”每天伴隨著這種自我暗示長大的孩子,他內(nèi)心鼓脹的自信心真的能夠化腐朽為神奇,幫助他做到別人做不到的事情。
這看似簡單的“舉手之勞”,卻是充滿魔力的點金術(shù)。
(摘自《叮當?shù)哪Хā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