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軍
若論歷史上曾產生過重大影響的討敵檄文,宋濂的《朱元璋奉天討元北伐檄文》無疑是其中之一。該文高屋建瓴,氣勢磅礴,邏輯嚴密,順應民心,特別是“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的口號,不僅有力配合了北伐軍事行動的順利進行,也為明王朝建立奠定了思想和理論上的基礎。
宋濂之文,莊重典雅,委婉含蓄,底蘊深厚,氣象遠大。海內外文人雅士登門索要詩文者不計其數(shù),據門人鄭楷所撰《行狀》中有記:“造門求文之士先后相機,蠻夷朝貢者數(shù)問先生安否。日本得《潛溪集》,刻板國中,高句麗、安南使者至購先生文集,不啻拱璧?!笔顾翢o懸念地成為明代的文臣之首。
但就是這樣的文壇泰斗,卻于漸臻大成之時,悔意日濃。他在《贈梁建中序》中這樣坦露心跡:“余年十七八時,輒以古文辭為事,自以為有得也。至三十時,頓覺用心之殊,微悔之?!敝劣凇笆狻钡绞裁闯潭龋趧钪久端蜄|陽馬生序》中有十分形象的描述:“當我去求師的時候,背著書籍,拖著鞋子,在深山大谷中奔走,深冬刮著凜冽的寒風,大雪有幾尺深,腳上的皮膚凍裂了不知道。前輩學問淵博,威望素著,門人弟子擠滿了他的屋子,他從來沒有把語言放委婉些,把臉色放溫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邊。提出疑難,詢問道理,彎著身子側著耳朵請教。有時遇到他斥責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順,禮節(jié)更加周到,一句話不敢回答。等到他高興了,就又請教?!彪m寥寥數(shù)筆,其苦心孤詣可見一斑。
“及逾四十,輒大悔之。然如猩猩之嗜屐,雖深自懲戒,時復一踐之。五十以后,非惟悔之,輒大愧之;非惟愧之,輒大恨之?!本烤购我匀绱嘶诓划敵跄??原來是他醒悟到“溺于文辭,流蕩忘返,不知老之將至?!庇赡缍?,而愧,而恨,甚至還要燒掉須臾不可分離的筆硯,可見其決絕之深,以至若此。
其因由文中也說得十分明白,就是要“游心于洙泗之濱”,與“周公、仲尼”為伍,那才是自己最應該努力的目標。原來那些廢寢忘食孜孜以求,都浪費了大好時光。本以為拾級而上,登上山頂,我即為峰。不承想,絕美的無限風光原來在對面那座更聳的峰頂。他不再滿足于做一個名滿天下的文士,而要做一個影響人類命運和未來的思想家。
在風景秀美的廬山上,刻有一首明代大思想家王陽明的題詩,大凡至此一游者,多不會無視而過。詩曰:“昨夜月明山頂宿,隱隱雷聲在山麓;曉來卻問山下人,風雨三更倦茅屋。”
短短四句,區(qū)區(qū)二十八字,然所含內容卻十分豐富。無論橫看、側看,見仁,抑或見智,都不會無所收獲。月華如水,銀輝似玉。山風徐徐,松濤陣陣,舒膝高臥,酣聲如雷。多么美好的意境,簡直是“此景只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聞。”畫家筆下絕對是一幅不俗的《月下高士圖》??缮较拢瑓s是雷聲滾滾,風雨大作,多少竹籬茅舍在席卷中涕淚滂沱。在同一個時空,境遇竟如此天壤。無它,惟境界不同爾。
宋濂晚年,人生境界有了質的飛躍,很少夸獎臣子的太祖朱元璋竟當眾稱贊他說:“我聽說最上等的是圣人,其次是賢人,再次為君子。宋景濂為朕效力十九年,從未說過一句假話,也從未譏諷別人的短處,始終如一,他豈只是君子,還真可以說是賢人了?!?/p>
近代國學大師王國維有一句堪稱經典的論述,“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成高格。”其實何止是詩詞,大千世界,萬物眾生,都莫不如此。
佛祖拈花一笑是境界,大禹治水是境界,李時珍嘗百草是境界,從容一世的楊絳是境界,為人類擺脫饑餓求索一生的袁隆平是境界……
境界是人格的高度,思想的深度,心靈的溫度,精神的純度,猶如真實的鏡子,每個人的一切往往盡在其中。
(編輯·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