阮汝敏
【摘要】隨著“學前教育”的不斷發(fā)展,對幼兒的教育和發(fā)展也提出更高的要求。幼兒時期是人生中最關鍵的時期,也是對人的個性品質形成的重要時期。幼兒時期可塑性強,求知欲望強烈,往往會模仿一切可模仿的,這時家長和老師對孩子進行正確的教育,那么這個孩子也會形成正確的觀念。但現(xiàn)在的家園教育中面臨著諸多問題,因此就需要行之有效的方法,去解決這些問題。
【關鍵詞】幼兒園 家園共育 互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47-0028-01
引言
幼兒園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部分,奠定了學生終生學習的基礎,幼兒教育更是被放到了一個新高度。為了實現(xiàn)當代幼兒能夠全面健康發(fā)展,家庭與幼兒園必須開展合作共育,合作共育擺脫了傳統(tǒng)模式中老師或家長的單方面影響,使家庭與幼兒園之間可以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幼兒園家園共育的互動方式有許多,不同的家庭適用于不同的方案,為了使所有的幼兒都能在家園共育的模式下得到理想的發(fā)展,本文將提出筆者關于家園共育的幾種積極互動策略。
一、深化互動溝通,互相理解彼此
作為家長,應該多與教師溝通。第一,把老師當作自己的朋友。建立朋友關系能夠促進家長與教師之間的信任,只有相互信任,才能使家長和老師更好的溝通。第二,家長應在接送孩子的時候與老師溝通交流,不要等到孩子有問題才去找老師。老師和家長經常交換意見有助于雙方更好地了解孩子、教育好孩子,但要注意不宜作長時間的交談,老師要顧及其他孩子和父母,只有在班內的孩子全被接走時,此時是最佳溝通時機,你可以跟老師較詳細地交談。通過這樣的溝通和交流,師生之間更加了解,也能更好的幫助孩子適應幼兒園。第三,將心比心,老師畢竟是一個人,不能將所有的小朋友都照顧周到。家長在日常生活中也不能全方位的照顧好自己的小孩,因此家長應該更多從老師的角色出發(fā),主動配合老師的工作。如果老師做錯了,不要過于嚴厲指責,應該在認可老師的工作前提下,與老師積極協(xié)商。
二、提供交流平臺,促進高效溝通
組織父母參與幼兒教育,是家園共育的重要方式。父母作為孩子的第一個老師,不能在孩子教育中只做旁觀者。由此,幼兒園要摒棄一人主導的家長會,為家長提供一個平等交流的平臺,多開展家長座談會、茶話會、經驗交流會等類似的可以讓家長和老師一起各抒己見,家長分享自己的心得,老師分享幼兒的日常。通過開展座談會來拉近家園之間的關系,同時老師可以在學期開始或者結束的時候開展一次家長座談會,收集家長關于幼兒園教育的要求、意見想法;對于家長普遍關心的問題,老師可以提前向家長告知;遇到幼兒園教育管理難題時,通過邀請家長們參與討論,找到最有效的管理辦法。例如:幼兒在幼兒園由于與他人爭搶而發(fā)生沖突導致磕碰、劃傷時,幼兒園在解決此問題時必定會考慮到家長的想法,對幼兒如何處理就會陷入兩難境地,此時開展家長座談會與各位家長共同商議,對于自己孩子受傷了是應該教育孩子打回去,還是教育其道歉來解決問題,且家長面對自己孩子受傷是否會失去理智,將錯誤歸咎到老師身上,并通過過激言語影響自己的孩子,導致幼兒形成錯誤的價值觀的問題提出討論,通過這樣的討論來使家長樹立正確的家教意識,當孩子在面對此類問題時,可以采取和諧的舉措來解決問題。
三、家園互動,同步教育
為了普及家長的育兒知識,提升家長教育能力,加強家園共育的效率,幼兒園需要多舉辦一些拉近家園距離的活動。定期開展家長開放日、親子活動、家長學校等家園活動促進家長了解孩子在幼兒園生活方式,利于家長開展家庭教育時對孩子技能掌握情況進行鞏固。同時幼兒園也要充分利用家長資源,促進家園互動。例如可以成立家長委員會,讓家長參與到幼兒園的管理中,發(fā)揮家長委員會監(jiān)督管理作用;此外可以充分利用各位家長的自身資源,不同行業(yè)的家長具有不同的優(yōu)點長處和技能,邀請有特色的家長到幼兒園開展“家長助教”,確保家長的家園共育中的地位。還可以成立家長義工團和家長工作坊,由家長為主導開展文明勸導、保護校園、紙藝、體育等活動,改變家長被動地位,拉近家長與幼兒園之間的關系,促進家長形成家園共育的意識,凝聚幼兒教育的軟實力。
總結
家庭教育作為教育的起點,沒有學校教育的系統(tǒng)規(guī)范,但決定了孩子人生價值觀的形成。而幼兒園教育作為學教育的基礎,其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系統(tǒng)規(guī)范、有制度的約束、管理模式科學。家庭教育和幼兒園教育都存在各自的優(yōu)勢和局限,家園共育則是優(yōu)勢互補的最好辦法,家庭和幼兒園要無縫銜接形成教育合力,促進幼兒身心全面健康發(fā)展。
參考文獻:
[1]劉曉文.談當前幼兒園家園共育的特殊性.魅力中國,2011,(15)
[2]倪蕙.淺談幼兒園家園共育的實踐.中學課程輔導(江蘇教師),2012,(12)